【花蓮】天狗的傳說:海鼠山 牧水 忠魂 天狗岩


歲月飛逝    轉眼即過
無論現在有多美好 都將成為過去的記憶    
 駐足未來     珍惜當下 最真的自我  
Yes

 

一種莫名的激動    天狗岩   看到了
日本傳說中的天狗  並不是狗而是一種妖怪
海鼠的鼠    也不是指老鼠

天狗岩上拍攝的影片https://youtu.be/57MsT29-860


2019 D0301  花蓮 天狗岩上 無敵展望

2019 D0228-0301  天狗的傳說
海鼠山   牧水山    忠魂碑  天狗岩  海鼠駐在所
綠水合流 - 綠水文山 O 形走

 

綠水合流  天狗岩   下綠水文山  o   形走
共  10.17 公里  /  二日步行 共 14.31 小時
海拔上升  1064 公尺  / 海拔下降  1132 公尺

https://cxlan.tian.yam.com/posts/51576105
2012. 6.30  牧水山 + 忠魂碑  牧水尋碑

2012 年 曾走過 牧水山  和 忠魂碑
那時還不知道原來山上竟然藏著這麼多 日治時期部落遺跡與歷史故事

天狗尋古 二日行程紀錄

天狗尋古費用明細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550771

在日治時期大正年間(1912至1926年)出刊的繪葉書中,
有一張名為《斷崖上的蕃人》註記「花蓮港廳下名物天狗岩」

海鼠山  天狗岩    放在活動備案區長達2年多之久
2016 年 學長曾排過2次    都因雨延期取消
一直把它放在心上     終於在 228 連假 親眼看到 天狗岩  內心感動不已
原安排Day 2 登海鼠山   Day 1 晚上在 4G 信號超強的海鼠山駐在所
查了其他山友的紀錄    海鼠山因芒草海擋路而撤退
大家商量決定 既然想看的都看到了    不執著於沒有把握的海鼠山
迴頭彎 梅園竹村蓮花池步道嚴重崩塌   已封閉無法通行
海鼠山   期待來日有緣再登吧

跨越立霧溪谷的岳王亭吊橋  是通往研海林道的山徑
6:44  綠水合流登山口起登   順著步道往前
一開始就走錯    濃密的芒草堆誤導而直行       爬了一小段山壁窄路
發現後沿著航跡往下修正    看到寬廣平坦的步道
冤枉啊大人   歹路難行啊   好路不走偏偏往難走的山路鑽
話說   2012 年爬 牧水山至今 2019 已 6年多  地景不復當年   山路改變不少


網路爬文  除了 《斷崖上的蕃人》註記「花蓮港廳下名物天狗岩」
還找到這張 由 台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裡 繪葉書名稱 [泰雅族] (臺灣角板山) 山の勇者
地點在花蓮港廳下名物天狗岩    照片中  泰雅族勇者手持弓箭射箭的動作
可見當時 天狗岩 應屬 地理防衛的軍事重要位置

照片來源 :
http://cdm.lib.ntu.edu.tw/cdm/compoundobject/collection/card/id/5767/rec/1

6:58  才走回合流步道上不遠  V 弟便發現前方一隻鳥 散步覓食 ing
眼睛真好   這遠也看得到  當下並不確定是 帝雉 或是  藍腹鷴 距離有點遠
這次帶的鏡頭是  17-50 D7200  根本拍不清楚

真相只有一個  名偵探柯南 上身了

藍腹鷴的特徵是  紅色的腳    頭上有一搓白色的毛    尾巴有幾根全白色的毛
帝雉的特徵是  黑色的腳   頭上沒有一搓白色的毛   尾羽只有零星白色橫帶紋
尾羽和頭上的毛都看不清楚   江江江江  紅色的腳  所以拍到的是藍腹鷴

我們自綠水合流步道上攀   先登牧水山  忠魂碑  往牧水社 然後爬窄壁到天狗岩
到達  海鼠山駐在所 搭帳  輕裝到牛棚營地 看舊部落遺跡
下山 自天狗岩取右下 接 綠水文山步道  走一個 O 形
整條路線  布條不多  路跡不是很清楚  需要隨時看航跡修正找路
Day 1 天狗岩前  山壁陡峭難行   新手不宜
建議作足功課下載航跡     結伴而行
Day 1 建議住 海鼠山駐在所    輕裝下切牛棚取水  
牛棚營地 多泥地 雨天積水可能性高   海鼠山駐在所平坦舒適   鬆軟的落葉鋪地
Day 2 建議走綠水文山方向較好走也安全   取 o 形走
牧水山方向下山不宜  路太陡難走   下山較危險
若不去牧水山忠魂碑     只去看天狗岩   直接走綠水文山 一天輕裝原路來回

大葉溲疏
台灣全島低至中高海拔(250~2,500 公尺)山區林緣、路旁及河床地
本種植物十分喜愛陽光,因此常生長在開闊的平野、河床地、向陽的斜坡或山路旁

荒煙山野 藏著許多日治時期的駁坎遺跡  
綠水步道綠水端有一日治時期留下的 "弔靈碑"   並刻有四位日本警察的名字
由於 我們是從 合流端起登   因此就沒回頭去拍  "弔靈碑"

山桂花

8:00  爬了一段陡坡  來到一平坦處   發現旁邊 有四方形水泥擋土塊
可見此處是以前的廢棄產業道路    只是也崩塌太厲害吧    崩得亂七八糟

廢棄產業道路   展望很優   欣賞美麗的太魯閣峽谷
雄偉壯觀  鬼斧神工  保證令人讚嘆不已
風景是很美   可是妳要爬得上來  才看得到的  加油吧  

第一段岩稜上攀    看起來有些驚險
花蓮位於 歐亞 和 菲律賓海 板塊的聚合地帶
活躍的板塊擠壓運動      花蓮地震多  早已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宿命
無法預知 這一條通往牧水山 忠魂碑的岩稜  若干年後將是怎麼樣子

8:19     陡峭路段     需手腳攀爬

裸岩崩壁      路徑明顯    都有踏點

心想還好   沒帶新手來 帶妳來   妳恐怕會嚇到漏尿

布條雖然不多    總是在最需要的時候   找到方向 第一段岩稜結束  取左下方穿過樹林

記得這個角度   一聳立岩稜上的石塔 由上往下拍    立霧溪 與太魯閣峽谷   山岳美景一覽無遺

站上高處   360 度無敵俯瞰   視角遼闊    美景盡收眼底

8:39   第二段岩稜   80 度 垂壁拉繩攀岩    真的好陡  
拉繩拉樹  踩點不大    又會卡包
幾個點跨距很大    用手的力量撐起身體向上頂

一點都不含糊       山徑急陡上
上攀比較安全     下坡會較麻煩  所以建議走 o 形
綠水合流上山   綠水文山下山

9:34   分遣所遺跡 通過亂石岩稜   陡峭的山坡上有幾處駁坎  和 石砌的小山洞

海鼠山警備道 是 日據時代 日本人發動太魯閣戰役而建的 合歡越嶺道 的支線
這一條 理蕃的軍事道路     沿途多駐在所    
海鼠山警備道  就是 現在的 蓮花池步道    迴頭彎-山里警備道  是 現在的竹村梅園步道
中橫通車前   這些戰備道路也成了部落間重要的往來通道

9:45  續往稜線爬坡    上稜後有岔路 記得牧水山就在稜線岔路不遠

牧水山   又稱 牧水社山  海拔  876 公尺    三等三角點 no. 6369
位於海鼠山的肩稜尾

10:02  先取左 約 50 公尺     牧水山   山頂無展望     視野全部被植物遮蔽  
上次登牧水山    要撥開芒草才看得到三角點
近年漸多人造訪牧水山   熱心的山友除草和整理三角點四周

10:10  牧水山 登頂後回岔路往右行  芒草淹路
印象中 忠魂碑距離牧水山不遠  


10:16  忠魂碑   忠魂碑不在山徑旁   取左下50公尺  樹上綁有布條
忠魂碑前  地上發現一四方形石砌踏板   感覺是人工砌成

台灣各地都有忠魂碑    建在山上的忠魂碑應該不多
牧水社山北方   位於海拔高886公尺海鼠山稜脊上的忠魂碑
彷彿記錄著一段古老的歷史  
1914為紀念太魯閣戰爭中殉難將士們 與 病死日軍 於此舉行招魂祭所立


忠魂碑的刻字 原先是 「戰死病歿 忠魂碑」等字
經過 105年歲月   石碑因風雨腐蝕    
碑文刻字早已風化褪去 模糊難辨
「忠魂碑」三字是後來被人刻劃出來的
不以為然    面對山中史蹟     悄悄的走過 靜靜的看過  就夠了

忠魂碑  下方  還有2塊 石碑
左側一塊是立著    右側這塊石碑是平放的
當年二位戰死兵卒的墓碑

"故陸軍上等看護卒伊藤林之助"   背面刻有 "大正三年  月  日戰死"
 "護" 字很清楚      網路爬文 :
https://isivatan.blogspot.com/2018/02/blog-post_12.html?fbclid=IwAR2MNnU5LXPbRho_mAHwezXCAHz27bcJd_izIm5zPc18kjT61rfoLLEzvZo 

"故陸軍砲兵上等卒木村秀之丞"  背面刻有 "大正三年 七 月 十一 日戰死"
砲兵  木村 這幾個字很清楚   石碑上已滿覆青苔

雖然沒當過兵   但想知道  兵和卒  有差別嗎
兵:指軍人,士兵;卒:指軍隊中最低级的戰鬥人員
兵在前、卒在後,兵的地位比卒稍高一些

忠魂碑旁邊  一大片堆疊整齊的駁坎 

大平台有很完整很大片的駁坎遺跡和巨石   甚為壯觀

地上石頭刻有一圖案   不知代表甚麼意思

10:35  離開忠魂碑  往馬場方向續前行 雜木林穿來鑽去    山路顯得荒蕪陡峭

10:56  牧水社駁坎

這邊的山路非常陡峭非常難走   幾處崩塌芒草很多很密

已達到芒草海等級   而且布條少之又少    像是 南大武山前的芒草路
鑽不完的芒草海    山路很鬆軟    只能抓芒草往上攀

鑽著芒草海    讓人很厭世

這段山路真的很難爬    趴在芒草叢  硬幹上稜 是山路嗎  應該說是 獵徑

這花的名字是    日本商陸   商陸科 "商陸" 真特別的植物名稱    感覺很 business XDD

咦  有路嗎    正要懷疑是不是走錯   布條出現了  
砂土片岩混雜的森林段    感謝山友綁上繩索
芒草陡上的路大落石非常多   特別留意

一直跟比人高 生長茂盛的芒草  拼鬥    
拉繩攀爬 一段幾近 60-70度 荒茫的破碎山徑  
呈風化狀態的碎石塊   土質鬆軟   小心踩踏拉繩爬陡坡

山徑極窄   崎嶇危峻   偶有崩塌 小心再小心    這段山路確實有危險   如從這裡下坡肯定更難

12:37   垂直拉繩陡上     沿山壁腰繞
此處是整個行程最困難的路段    緊靠山壁而行
路徑超陡土質又破碎   雙腿壓力很大  持續不斷的陡坡   跨距又大
雙腿頻頻抽筋    肌肉劇烈疼痛

12:19   終於抵達   天狗岩 天狗岩    據說因為突出的岩石像天狗的鼻子而名

天狗岩 上 看 太魯閣七雄

天狗岩可望見 太魯閣七雄的 豬股山   和  富田山 (又稱 江口山)
這2座山 都可以從研海林道上攀登
豬鼓山 是以 第七任花蓮港廳長 : 豬股松之助 而命名
江口山 以  第五任花蓮港廳長 : 江口良三郎  而命名
是不是很有意思   這2座山以這2位廳長而命名

左側像金字塔狀的山  就是 三角錐山  太魯閣七雄老二
名列台灣百名山#078號      中級山之夢幻極品

天狗岩     一塊突出斷崖上的岩石  
站在天狗岩上往下看  哇好高   懼高症的人腳底會發麻
還可以看見山下太魯閣峽谷

天狗岩      據說因為突出的岩石像天狗的鼻子而名
怎麼看 都無法跟 (狗) 連上線
其實 日本傳說中的天狗  並不是狗而是一種妖怪
而  海鼠的鼠  也不是老鼠  而是海參

海鼠 日語音 Namoko,  中國人稱 海參
據說海鼠山像海參寬平的身軀而取名

天狗 在日本是指 一種妖怪    有大紅色的臉  高高長長的鼻子
跟台灣傳說的天狗     形象相差很遠


Bai百科上 日本天狗的圖片 天狗岩 真的像是 日本天狗的鼻子

日本傳說中    天狗 是 深山妖怪
滿面通紅    長着長鼻子   背上有黑羽翼   身穿道服  腳頂木屐的怪人
它們不但會飛,且有怪力,多居住於山中森林


在日治時期大正年間(1912至1926年)出刊的繪葉書中
有一張名為《斷崖上的蕃人》註記「花蓮港廳下名物天狗岩」
繪葉書  是甚麼  這2張照片是畫的  還是拍攝的照片 ?


繪葉書是一種日文的風景明信片     日本人在各地旅遊時  
習慣在郵局   火車站   博物館或名勝景點買繪葉書蓋記念戳   郵寄回鄉
與家人分享到此一遊所見及報平安

1905年  臺灣風景明信片開始盛行   臺灣總督府出版凸版印刷的官製繪葉書
並請名家手繪風景畫印成「始政紀念繪葉書」成為熱門搶手貨,
地方與民間亦開始興起印製繪葉書熱潮
http://cdm.lib.ntu.edu.tw/cdm/landingpage/collection/card
繪葉書  是 手畫的風景明信片

離開天狗岩    走著獵徑而行    往 馬場與海鼠駐在所方向  

荒煙蔓蕪的蕨海  中央正好有一棵樹   指引著方向
蕨海平台   空間很寬敞    是以前的馬場
大正三年太魯閣戰役後  日軍駐留三個中隊在此處
兩年後 於 大正五年撤離   托運軍砲之需  在這裡眷養戰馬
所以這裡 就是 馬場的地方

雜木林    林下植被短芒草或是腎蕨
腎蕨  :  因其孢子囊形狀如同腎臟之形  或 一說是因其球莖如腎
故有 腎蕨之名

四周崇山環抱      視野寬廣舒暢
淹沒在茫茫無邊的蕨海之中 載浮載沉   摸不著方向
沒看到布條  路徑被綠色蕨類植物占據   只能看著 GPS  亂亂走
綠色的蕨海中  有一小片白色岩石  山友稱為 : 海中白石


山腳下的中橫公路    不遠

前方的海鼠山   圍著一團白雲   浮在天空飄動著

芒草與蕨類植物堆中 藏著生鏽的機具 拉繩捲軸遺跡 

14:11   馬場邊緣   稜線東南側   富田墓碑區 :
據說 這附近有 100 多座墓碑
墓碑旁立著一只花瓶   刻著 五角星    是日本陸軍的符號

墓碑上刻著  "一等卒米倉八十八之墓"
米倉八十八 取自米壽88之意   望其能夠長壽

看其他山友的紀錄  這附近還有另外2塊石碑
"故陸軍步兵中尉富田正忠之墓"
"大正三年六月三十日戰死"
我們只匆匆走過    沒去找另外2塊石碑

14:24    海鼠山駐在所  平坦的林間營地  落葉鋪地
四周有壕溝和凹槽   決定今晚就在 海鼠山駐在所搭帳

烏皮九芎  台灣特有植物 這一帶為數不少的 烏皮九芎

海鼠山駐在所    位於 雜木林間  很容易起霧 傍晚起便濃霧籠罩     忽聚忽散

太魯閣戰役後  陸軍海鼠山分遣隊駐紮之處   昭和五年軍隊撤離
海鼠山駐在所繼續運作     此處於稜線之上   不在合歡越嶺道上
共有五層平台   駐在所四周有防禦用途的壕溝和凹槽

每一層平台各有一長條狀的房舍  
日治時期    綠水設有流籠   可運送物資到海鼠山

海鼠山駐在所   無水源 搭帳後輕裝  取右下山徑  往牛棚營地取水

海鼠山駐在所   範圍很大   路徑不清   布條不多


牛棚營地前 樹林下   另有兩座併立的墓碑
墓碑前也有 兩個花瓶  花瓶中央有陸軍的五角星

故陸軍一等卒大德貞彥之墓   大正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病死
故陸軍二等卒奧村曾太郎之墓    大正三年六月十四日

故陸軍一等卒大德貞彥之墓    背面是  大正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病死
故陸軍二等卒奧村曾太郎之墓   背面是    大正三年六月十四日

太魯閣戰役是 大正三年 (1914) 年 佐久間左馬太對太魯閣族發動的「理蕃」戰爭
無情的戰爭  讓當時很多人失去生命
忠魂碑旁2座    馬場旁(米倉)之墓  與 牛棚營地前 2 座  墓碑
都是 大正 3 年戰死或是 病死

一鋁製   蒸籠 咦   以前有這種蒸籠喔  看起來還蠻完整的

故陸軍一等卒大德貞彥之墓   大正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病死
故陸軍二等卒奧村曾太郎之墓    大正三年六月十四日

牛棚營地     寬闊平坦   地上處處都是翻土的痕跡
好像有人在這裡耕種一般
下雨會變得很泥濘 甚至有積水之虞   而且下切後隔天還要重裝上切
反正人少  用水不多   取水後回海鼠山駐在所搭帳

跑馬場 中央有一個石頭鑿成的 大石臼
海鼠山下的跑馬場      舊時日軍養馬的地方   後來的 老榮民改養牛
昔日 梅園竹村 蓮花池步道 可抵 蓮花山莊  續行 海鼠山戰備道
2016年梅姬颱風造成迴頭彎竹村梅園步道入口崩塌
蓮花池 回歸 大自然

跑馬場旁 有一石堆而成的 祭台  裡面是一具牛骨遺骸
上方插著兩支牛角     前方留有幾支玻璃酒瓶

跑馬場一偶     琉璃草 

全藍色的花  不多 琉璃草的花  藍得很夢幻   中海拔的山區路旁常見

水氣在山凹處飄動   霧一陣一陣的 不一會     跑馬場就升起濃霧

面對牛頭  往右方向 有活水源 雖說是活水源  但水中雜質很多   需過濾

山桂花 這一帶   山桂花不少

停留只約 10 分鐘      取好水
霧濃得幾乎看不見   速速回頭
營地入口旁有一大石  石頭上滿佈天然的紋路    很特別

回程比去程  更有方向   其實牛棚營地 與 海鼠山駐在所 距離不遠 一水泥砌成的水槽

15:39  回到 海鼠山警官駐在所 搭帳 枯葉鋪成的軟地毯

原始森林   松蘿垂掛   雨林般的植被景觀
林相很原始      山林寂靜    
心懷敬畏 心存善念 之情    人與大自然 萬物共存

海鼠山警官駐在所  4G 信號超強    
查了其他山友的紀錄    海鼠山因芒草海擋路而撤退
大家決定 Day 2 直接拔營回程
就算往海鼠山方向  芒草太硬太密也沒辦法登頂

D2    海鼠山駐在所   藍天照頂  good

直接下撤    打算天狗岩取綠水文山方向下山 大約  下午 1 點就可回到綠水地質展示館

7:41 背包上肩 先去看 道路建設紀念碑 距離海鼠山駐在所不遠  丟包後往右後方硬鑽芒草箭竹林

7:58  約略 5分鐘  抵達    道路建設紀念碑 花崗岩紀念碑   藏在荒煙蔓草的海鼠山稜線上

道路建設紀念碑  建設台灣經理部   建設主任者 一等主計正   佐藤忠一 技師   淺井新一

8:32  Day 2 下山的路跡清楚多了  雖然布條很少 

原來昨天走的是  以前的舊路  今天是照山友的航跡走的 早說嘛   


8:50  再度來到 天狗岩

原來很近啊    也不難走
大家小心翼翼看著路徑    隨時核對航跡
有時候 路看起來很像   一看 GPS  居然偏了路線
隨時修正


天狗岩 看 太魯閣七雄  除了豬股山  富田山
右側圓圓的是  佐久間山
從帕托魯大山岔路口  可以登 佐久間山  行程日數要花六天
佐久間佐馬太   別名 : 研海
日人將其墜崖受傷處旁 美麗突出山峰  命名為佐久間山   紀念功在理蕃
研海林道   亦是以其命之

天狗岩的無敵展望    超級無敵棒 站在天狗岩上 請不要太靠近邊緣  下方可是萬丈深淵啊

天狗岩   旁有一株 櫻花樹  已結 櫻花果 來年櫻花盛開時  還會再來嗎

9:22   取綠水文山方向 下山
比起昨天上山之路    實在好走太多    一路緩下坡
9:57    索道纜車  與 引擎 遺跡

西南稜線     布條還是不多   看航跡看路徑

山路上大岩石很多    多處駁坎
駁坎 是 為水土保持而在道路上方或下方砌石而成
清代或日治時代古道 都有駁坎構造

這一片大岩石很漂亮      不知道是甚麼遺跡

11:12    隘勇線 分遣所遺跡
一路沿山路下坡   雖然布條少之又少
山路不算難走   幾處倒木芒草堆錯引  馬上修正
來到一處整齊的駁坎    舊時 隘勇線 分遣所

地上有兩排  插著幾塊石板  不知道是甚麼
記得看過報導提到的石頭塚   幾百年前的墓園    沒有墓碑
就地取材  將石頭就地一插  以不自然的姿態立著的石頭
當然 我不知道這是甚麼  只是看過有石頭塚 這樣的報導

分遣所前  聽得到 遊客交談的聲音
從荒草蔓蔓中   硬幹爬坡  有沒有這麼巧  居然巧遇山友
四目交錯的瞬間   相擁而抱
太巧太有緣吧    荒野的警備道遇到人都很難 更何況還是認識的山友
早 20 秒  晚 20 秒  就遇不到了  太有緣了 

11:29 接回 綠水文山步道 她們都感覺奇怪 究竟你們從哪裡冒出來的 答案是 我們從山中歸來

文山綠水步道  往回走    右側白雲繞頂的山 是 羊頭山

很有意思    這裡居然看得到 羊頭山 有這麼近嗎

馬黑揚部落 舊址 可見完整的砌石牆面 太管處   立有看板說明

綠水文山步道  全長 5.5 公里 沿線起伏較大   部份路段路幅極窄危險   深具挑戰

綠水文山步道   好陡下   不好走 我走過全段綠水文山說  怎不記得路有這樣的難走

牧水社山     山頂雲霧飄緲 

  

 這條警備道路  串聯 陀優恩  馬黑揚   和 伊波厚 三個部落 

13:07   陡下也不好玩   下下下 下到雙腿發抖

下午屬於遊玩時間   先到天主堂洗澡  啟動遊戲模式

特地到 合流露營區  仰天而望   研海林道上的鳥居索道頭 彷彿比天還高

我很驕傲的提起   奇萊東稜最後一天的行程
需自標高 2280 公尺  下切到 250 公尺的岳王亭  陡下 2000 公尺
望著岳王亭  心中勾起無限難忘的記憶
感謝 好友帶我走過  奇萊東稜  

原文出處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