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紀錄】不管是海廢還是山廢,其實都是人廢

編按:2018/8/16健行筆記舉辦了一場很特別的講座─「不管是海廢還是山廢,其實都是人廢」,邀請到O2 lab 海漂實驗室負責人、本為山友但卻被困在澎湖海邊撿垃圾的唐采伶(人稱唐小三)來跟我們分享。

那到底為什麼以山為主的健行筆記這次要跟山友聊海邊的垃圾呢?身為一天到晚泡在山裡的山友,雖然也看過不少垃圾,但你大概無法想像台灣的海邊每天有多少垃圾。但,別以為這跟你無關。追根究柢,海廢山廢其實都是人廢,在便利消費的失控狀態下,我們每天使用又丟棄了多少物品?是否我們可以認真思考從生活中拿掉一些便利,能更尊地球上其他生命,只要從麻煩自己一點點開始。


到山上或海邊去撿垃圾好像已經漸漸成為一種習慣了,但有沒有發現,好像怎麼撿都撿不完? 海廢或山廢、淨灘或淨山,這幾個詞拜環保意識抬頭的這幾年可以說成為一 種顯學,去爬山時會帶順便撿走步道兩旁的垃圾 ; 去海邊玩時也會順手撿起躺在沙灘的海廢,在這人人都撿垃圾的時代,我們的環境本該越來越好才是啊!

可是撿過垃圾的人都知道,淨灘、或是淨山人生是一條不歸路,垃圾和廢物們沒有盡頭地在山林裡、大海邊延伸,怎麼撿都撿不完。到底,自以為的做了那麼多的對環境有益的事,為什麼最後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呢?

「不管是海廢還是山廢,其實都是人廢」邀請到唐小三(中間戴帽子者)與我們講垃圾話

問題出就出在你我的身上

還記得前陣子鬧的沸沸揚揚的吸管事件嗎?其實吸管很無辜,他只是不小心插了海龜的鼻子上,大家同情海龜,覺得吸管好可惡怎麼可以去傷害如此可愛的海龜,接著政府說要開始限塑,從塑膠袋到一次性餐具都要被禁用,尤其是吸管還被莫名其妙地放大檢視:「阿沒有吸管怎麼吸珍珠?」、「這樣外帶杯就沒有辦法喝了?」,一連串的爭議逐漸讓限塑的焦點模糊,似乎大家更樂於討論用什麼東西吃珍珠最環保又有創意!

其實吸管只是整個海廢問題的縮影,與其去爭辯用什麼東西可以代替吸管,這個問題更應該回到:「我一定必須要使用它嗎?」如果可以用湯匙取代吸管吃到珍珠、外帶杯撕開封膜不要插吸管一樣可以喝,那麼吸管就可以不用存在對吧!

唐小三說,吸管是名列前茅的海洋垃圾

往這一個方向想,其實可以應用在我們生活中所有會用到的物品上。吃個蛋餅加奶茶當早餐,我們一共使用到幾樣東西?—蛋餅紙袋或紙盒、塑膠袋、吸管、吸管塑膠包裝紙、紙杯、杯蓋、筷子一雙、筷子外塑膠包裝、蛋餅醬料包,共計九個,這些東西只會使用一次後全部變垃圾丟棄,光吃個早餐就製造了這麼多垃圾,那一天每個人到底製造了多少這種一次性使用的垃圾呢?

如果我們自行攜帶水瓶裝奶茶、容器裝蛋餅、袋子裝早餐、再帶一副餐具,不使用沒必要的吸管,這九個垃圾通通可以不會產生,就是這樣一點的不方便,想想可以在地球上少了多少垃圾!

澎湖的海廢是世界級的壯觀,因為洋流的關係帶來周遭國家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多的垃圾!如果人類不改變習慣,永遠撿不完!

我有做垃圾分類,我不亂丟垃圾,我偶爾淨山淨灘,我真的對地球盡了義務?

有想過淨灘淨山完分類過後,那些成袋的垃圾或資源回收們去了哪呢?好一 點的會進「足夠高溫」的焚化爐焚化,但可惜的是台灣部分焚化爐的焚化溫度不夠高,燒的過程會產生有毒的底渣、有些則是進了掩埋場。但事實是台灣的掩埋場超過一半都幾近飽和狀態、最差的就是有不肖業者將好不容易撿上來的垃圾們,原封不動的倒回沒人去的海岸邊或是找溪床沙坑埋起來…。原來垃圾被撿起來之後還沒有辦法得到妥善的處理,最終的結果就是造成地球的二次傷害。

我們自認做了垃圾分類與回收,但其實垃圾的流向非常複雜,多數的回收會成為二次垃圾

淨山淨灘、不如改變習慣

還在單純的淨山淨灘嘛?不如來點更積極的作法吧! 買早餐可以帶自己的環保餐具、買手搖杯時用自己的環保杯裝、買菜就用帶自己的環保袋、在外用餐盡量內用去減少一次性垃圾消耗…。減塑這件事本來就應該從自己做起,慢慢地在生活中去提醒自己多一點麻煩,還地球一些健康。 

淨灘淨山一直以來只是治標,真正的治本應該是如何做到源頭減量,甚至去改變 我們的使用習慣讓一次性的產品在地球上退場。我們都知道要改變一個習慣是不 容易的,但想想我們的山裡,我們的海邊,還有什麼比做出改變更刻不容緩的呢?  而撿起來的海廢除了丟棄、掩埋、燒毀外,還有沒有其他可能?

在40分鐘內,唐小三與朋友們在海邊撿了這麼多鞋子!(驚呆了)

現居澎湖的唐小三她找到了方法!面對海廢,除了必要的淨灘她更進行了分類改造,甚至還邀藝術家一起合作,將海廢變成可展覽的藝術品,真正用行動去證明垃圾也可以變成黃金,她說這叫做藝術性回收!

「單單回收可能只是讓廢物被銷毀,但藝術品卻可以讓人收藏,讓海廢的生命繼續保存下去。」在澎湖島上被小三撿起的海廢,個個都被賦與了新的生命,繼續在這個地球上生生不息著。

唐小三將海邊撿到的各種海漂物加上她的藝術天分,將海廢賦予新生命與新價值

這是海邊常見的魚標,因為無法回收,本是討人厭的塑膠垃圾。在唐小三的巧手之下變成可愛的裝飾品

當有了需要,廢物就不在,抓住了這個原則,小三在他的實驗室裡嘗試各種方 法去改造人人喊打的海漂垃圾,並結合木工、各種刀具使用、搭配簡單彩繪就有 用浮球做的星球、地球儀,有用各種顏色的塑膠碎片拼湊成的浴室地板,也有用 海漂玻璃瓶做的插花瓶,甚至有利用創意將海廢組合成的帆船,「創意是無價的」 這句話在每天不斷地在實驗室裡發酵著。

小三也透過當地朋友組成「海漂藝工隊」 在海廢的旺季時前來支援發想,大家會一起去淨灘收集材料、回家後一起為海廢 改造重新製作,賦予海廢新的生命,而其中有些會被路過的旅人們相中帶走,成為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講白了,實驗室其實就是個二手中繼站,每天都有新生 命在這裡誕生,需要的人也會從這裡帶走她所需要的,生生不息,海廢就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永續著。

瓶蓋也是常見的海漂垃圾,唐小三將撿來的瓶蓋清洗、分類,變成一間廁所的美麗馬賽克地板

這是一幅世界地圖,全部都是用海漂物拼貼而成

從山走到海再從海回到山,小三始終相信自己深愛的那片大自然依然美好依然健在,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去守護著他們,其實「山海本一家」,不論淨山還是淨灘,我們都希望該美好的一切美好,是吧。

減少不必要的購買、避免不必要的消耗,盡量做到零排放零廢棄,讓環境負擔降到最低,人類也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或許這才是淨灘淨山背後真正想傳達的真諦。也許我們一輩子都不能脫離便利舒適的生活,但簡約多少可以做到吧! 用多少拿多少、需要而不是想要、實用而不是濫用,在動不動幾萬人響應淨山淨灘活動的時代,簡單又減塑的生活不如從自己、從日常做起,把美好的環境還給地球吧!


主講人介紹 | 唐采伶 

職業攝影師,現在卻是個職業拾荒人。熱愛台灣山林,現在卻每天折腰於海邊,因為在她眼裡,出現了無法置信的畫面。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