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臺三漫漫行-桃竹台三綠道主線之騎跡踏行(一)

  • 林正宸
  • 3,274 次點閱
  • 6 次拍手
  • 相關路線
    浪漫臺三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這條台三綠道從桃園起算一路至台中結束將近400K,為國家綠道主題構想中的一部份,個人負責記錄桃竹這段狀況與過程,由於桃竹在開發較早的情況下,絕大部份已成公路或產道,古道山徑的部份占比不多,那就單車牽、扛一起上吧,如此也不用考慮A、B點的交通問題,公路還可以騎著單車來節省時間,所以這趟記錄決定以單車的方式行進來完成,但~~你覺得有可能那麼容易嗎,來~~我們接著看下去。

開始之前,先簡單說明一下這條路線起源,過去交通不發達,村落之間往往就是隔著一脈山嶺,當時的居民不論在運送物資或做生意往來就是靠著許許多多的越嶺道間聯繫,成就現今的古道或山徑,這條不是公路的台三綠線與現在的公路台三線一樣,沿途以客家族群生活區域為主體,隨時間演進也有著不同意義,族群間衝突、合作、結合等等,述說它們的故事。

全段從桃園到台中各有一段主、副線,桃園主線雖然是從三坑老街開,但個人覺得可以桃園從副線起點開始直接續著主線,從聖蹟亭開始此趟的旅程。

緊臨馬路邊,現為桃園市定三級古蹟

P1050878.JPG

P1050879.JPG

P1050889.JPG

P1050890.JPG

亭體3層設計亦分別融入八卦、四像、六氣的設

P1050886.JPG

過去因知識傳遞不易,古人對於文字所帶來的力量及傳承的意義為表敬天惜字之意,會設立敬字亭、惜字亭等等,用來祭祀倉頡、文昌帝君與焚燒殘書、字紙的所在,尤其客家人對文風更為重視,聚落中多設有這樣的建築。

龍潭這座聖蹟亭為全臺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敬字亭,有如一座小亭院,至今也已超過百年歷史,其他類似的地方多半只剩焚燃字紙的爐體,裡頭建築採三進式中軸對稱設計,亭身、中門、頭門,石筆等,特別之處還有完整的聖人形格局,不難看設計者對於了解敬字亭的內涵及用心。

下一站,龍潭大池

P1050891.JPG

大池在清代乾隆時期開發,原為灌溉用途,現在為龍潭相當醒目的地標景點,人工島中的南天宮為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廟宇,為龍潭最大的廟宇,不過目前周圍在整修,通往南天宮的九曲橋也封閉,改從另一旁自行車道接續行進路線,吊橋因安全問題拆除,將會重建成斜張式吊橋,並整合周邊,相信日後能成為具有相當吸引力的景點。

看這這群綠頭鴨在岸邊悠哉的搖屁屁還挺療癒的

P1050892.JPG

P1050894.JPG

P1050900.JPG

天氣就可惜了些,不然拍起來應該會很棒

P1050896.JPG

P1050901.JPG

其實第一天出發因有事較晚到龍潭,出發前先去吃午餐,老闆說早上還天氣又好又熱,孫子都脫到剩短袖了,我來才剛好變天,要不要那麼巧!!,預報說會有雨,幸好這一整天下來只有剛出發噴了一小會後,一直到今日結束都沒遇到。

從大池開始一路到民生路這段路,目前規劃為龍潭自行車道,雖然是自行車道,但還是會有機車共道的路段,由大池沿著老街溪上游騎,自行車在這段發揮功能。

沿自行車道往老街溪上游

P1050905.JPG

水池溜滑梯,戲水區8月才有放水,家長可以帶著小朋友來消暑

P1050906.JPG

通過滿月橋後一路沿著溪騎

P1050907.JPG

穿過二高下方

P1050909.JPG

從熱鬧的市區一下就成了鄉村小徑般

P1050910.JPG

P1050911.JPG

看到一座老舊石橋,過去道路未開發這石橋就是溪兩岸居民唯一的通路,現在已經不在需要它的功能,不過小橋旁就一支排水管,實在很礙眼。

所以我改拍解說碑,隱約還能看到一點橋身

P1050912.JPG

有趣的藝術造景,第一時間我真誤認成真的樹

P1050913.JPG

接上馬路,由民生路一直接到113縣道至挑擔古道前全是一般道路,中途會經過客家文化館,若時間夠有空也可到這逛逛,不想一直走馬路上,也可以到一旁生態公園走,最後也是能接回馬路。

客家文化館在路邊非常滴醒目

P1050916.JPG

稍微離開馬路,到公園內走走

P1050917.JPG

P1050918.JPG

要注意的是離開公園在馬路上有一處要迴轉接十一份路,才可通往石門國小,文化路是過去知名的石門活魚街,眾多的活魚餐廳,路邊招牌都會寫[活魚n吃],料理非常多樣化。

石門活魚街(文化路)

P1050972.JPG

到石門國小後直走到底就是挑擔古道

P1050919.JPG

挑擔古道前有一口百年古井,這條到現在已經超過百年歷史的古道當時就是三坑子與十一份兩地之間以人力或牛車運送煤、沙、石子、穀、檜木等的要道,因鋪設石板,又稱為百年挑擔石板古道亦是官道,而這水井就是當時上來的人們取水飲用的重要水源,古道200M雖然不長,但當時環境來看是一條相當辛苦的路呀。

古道前的百年井

P1050973.JPG

進入古道走沒一會,發現非常的濕滑,鞋底一直打溜,直接騎下去更不可能,煞車一按馬上就會變滑壘古道了。

這200M走的很戰戰競競

P1050920.JPG

P1050923.JPG

P1050925.JPG

下至馬路,三坑子在對面,從聖蹟亭至此為桃園段裡其中一段副線,進三坑子後開始為主線起點。

三坑子與十一份為大漢溪河階上,三坑子過去為貨物轉運港,自然是除了挑擔石板古道外,還會其他類似通往其他村落的古道。

三坑子入口

P1050927.JPG

三坑老街

P1050929.JPG

三坑曾有龍潭第一街美譽,因位於河階地型當時具水利之便,成為當時水陸轉運站,從關西、新埔、楊梅、竹東等地的貨品在此集散,龍潭最早開發的地方,而後因公、鐵路興起取代水運後逐漸沒落,但老街的模樣保存至今,加上周遭重新規劃,給這裡重新注入一股活水。

現在三坑附近規劃了相當不錯的自行車道,往北延伸至三峽,往南有一漂亮的生態公園,老街附近還有石門大圳,十分推薦來此走走或騎自行車,假日三坑老街非常熱鬧,阿香菜包、薑汁豆花、牛汶水美味小吃常常是大排長龍,但....那是"假日"。

入口進入不久即是黑白洗,又稱黑白水,有一說就是因清澈的水庫水與較著的溪流一黑一白混在一起,因而有這樣的名稱。

黑白洗

P1050930.JPG

P1050931.JPG

老街不長,因為平日,多半店家沒開,較為冷清,三坑之名原意來客家說法,客語中"坑"代表這匯集的意思,而此處過去有3條水流匯集,所以就稱為"三坑"了。

三坑老街

P1050932.JPG

P1050933.JPG

P1050976.JPG

百年永福宮,為三坑的信仰中心

P1050934.JPG

從老街接永福路通往三坑生態公園,這裡是三坑自行車道當中我最喜愛的一處地方,風景相當怡人。

三坑生態公園

P1050937.JPG

P1050940.JPG

P1050938.JPG

P1050947.JPG

P1050939.JPG

P1050953.JPG

循自行車道往百年大平紅橋,有一座過水橋,這是石門大圳輸送的圳體,可以看到大圳水流相當湍急,石門大圳管線提供整個大桃園地區的灌溉用水。

橫越打鐵坑溪的過水橋

P1050992.JPG

石門大圳湍急水流

P1050993.JPG

沿著自行車道騎就會來到大平紅橋,原名為大坪橋,早期建橋為延長耐用與壽命,會在石灰膏中掺入糯米水,又被稱為糯米橋,不少地方的橋樑古蹟多半以糯米橋稱呼也是相同原理,最具代表性橋樑還有南投國姓鄉的糯米橋。

因紅磚堆砌而成且緊臨大平聚落,又稱為大平紅橋,橫跨打鐵坑溪,為當時大平與三坑的唯一聯絡要道,紅橋雖然已稍微褪色,還保有它的風采,不過周圍雜亂草堆這部份有點可惜,希望能整理整理,相信會更加吸引人。

大平紅橋

P1050954.JPG

P1050958.JPG

P1050966.JPG

到紅橋前有條路上去往大平里,我繼續前行可通往櫻花步道,但不是踏查目的,從下方穿過台3乙高架後接回台3乙公路,這邊是主、副線分叉點,副線往石門山步道,主線往林埤古道,以主線優先,一旁是7-11佳園門市可做補給。

因第一天出發晚,到龍潭已經2點,原本是要行進到哪就哪過夜,不過因為騎單車,客運又便宜,乾脆騎回龍潭搭車回家,住宿都省了,回到龍潭就遇到下雨,預報還挺準的,但運氣不錯,第一天告一段落才下,搭車前先去吃晚餐。

龍元宮,主祀神農大帝,已有170年的歷史,附近成為熱鬧的廟口商圈

P1050970.JPG

P1050971.JPG

龍元宮距龍潭大池步行不用五分鐘,可以來此走走逛逛。

路程:聖蹟亭→7-11佳園門市:13k

使用時間:近5h左右

原文連結=>浪漫臺三漫漫行-桃竹台三綠道主線之騎跡踏行(一)

臺三綠道全部文章連結=>臺三綠道踏察

留言

預設頭像


  • 循自行車道往百年大平紅橋,有一座過水橋,這是石門大圳輸送的圳體,可以看到大圳水流相當湍急,石門大圳管線提供整個大桃園地區的灌溉用水。

    橫越打鐵坑溪的過水橋大圳為桃園大圳非石門大圳喔,另提供整個大桃園地區的灌溉用水石門大圳灌溉區域涵蓋桃園市龍潭區、中壢區、楊梅區、平鎮區、八德區、新竹縣湖口鄉+桃園大圳灌溉區域涵蓋桃園市大溪區、八德區、桃園區、中壢區、楊梅區、新屋區、蘆竹區、觀音區、大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