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左營龜山:高雄首府的世紀之爭

  • 邱求慧
  • 6,356 次點閱
  • 44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在高雄左營知名的風景勝地——蓮池潭旁,有一座稱為龜山的小山,海拔雖然不高,登頂也極為輕易,但卻是欣賞蓮池潭的最佳地點。

市政府最近也在附近修建了一條「見城之路」,十分平緩好走,這條步道是沿著左營舊城的城牆所興建,舊城最早建於清朝康熙年間,過去被稱為「鳳山舊城」,為什麼在左營有鳳山城?真的令人感到困惑不解,我今天就來述說鳳山舊城的故事。

d865a3bdcf90d064781c5c7b77bdeaf5.jpg

這次的龜山及左營舊城之行,是從稱為「拱辰門」的北門開始,其名稱是以北極星的別名「北辰」而來,現在城門已經被重新整修,遊客可以登上城門參觀。清代時北門是左營最熱鬧的地方,在北門外原來有一口拱辰井,是過去居民的主要水源,因為阻礙交通,所以井欄被夷平加上鐵蓋,現在與北門都並列為國家古蹟。

dcb8cbe88daf7c7e751337f264298286.jpg

從龜山步道的北門步道口,開始走木階梯攀登龜山,途中可以欣賞美麗的蓮池潭,並遠眺半屏山的身影。山路不長,很快就可以登頂龜山,海拔為64公尺,山頂碉堡上有一個高雄市政府的圖根補點。照片是在龜山頂所拍攝,可以看到北門以及舊城牆,遠處還可以看見左營軍港。

ed26a727814903e2876e1d3c7c165389.jpg

龜山頂過去曾有一座天后宮,被居民稱為「樓仔頂媽」,在旗后燈塔尚未興建前,漁民都是利用這座廟的燈火,以指引進港的方向。翻越過龜山頂後,下到一處寬廣的平台,平台上過去也建有一座觀音亭,後來在日本時代,兩座廟宇都因為軍事的原因而被拆除。照片是在山腳下的舊城巷,回頭拍攝龜山的來時路。

25cf7e1061cd50af71d9befd45be1dc9.jpg

舒適地散步在公園步道上,穿越舊城過去的中心地帶,來到稱為鳳儀門的舊城東門,現在東門也被重新整修,民眾可以爬到城門和城牆上,沿著城牆欣賞風景。城外的護城河還被保留起來,不過東門的城牆大多都已被民宅佔據,甚至有些城牆還成為民宅的一部分。

8d80197fcf37429def0d53e86cdb1bd3.jpg

從東門沿著城牆內側繼續走,可以到達剛完工的見城步道起點,見城步道的長度約為770公尺,採取架高的設計,其高度大約和舊城牆相同,可以近距離欣賞左營舊城牆。另外,因為日本時代開發勝利路,剛好把大小龜山截斷,見城步道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將大小龜山連接在一起,回歸其最原始的生活與生態。

471ac3bcc180118b4f83122184fe9868.jpg

由見城步道上到小龜山的觀景台,可以欣賞蓮池潭及半屏山的美景,湖裡有許多人在進行水上活動,包括帆船和划水等。再沿著蓮池潭的環湖步道,漫步在悠閒的湖畔,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還可以繼續走訪舊城孔廟、城隍廟等充滿古趣的廟宇。

f2d8463cc3eec258f3f8401c07dd63f1.jpg

清朝康熙年間,施琅率兵擊敗明鄭王朝,在1684年正式將台灣納入清朝版圖,初時設置了「一府三縣」——其中台灣府及台灣縣位於現在的台南市,諸羅縣範圍為嘉義以北,鳳山縣轄區則為高雄以南,從高雄到屏東都包含在內。至於鳳山縣城所在,經過一番尋找評估之後,決定設置在興隆庄,也就是現在的左營,因為左營有萬丹港(現今左營港)的航運之便,再加上附近有龜山和蛇山兩座山的屏障,軍事的防守比較穩固。

997384a956af089554e165d76f31ed72.jpg

初期左營並沒有興建城牆,但是1721年發生朱一貴事件,縣城遭到嚴重破壞,所以為了要加強防禦力量,1722年開始建造了台灣的第一座土城,這座土城把一部份的龜山和蛇山納入城內,有人形容是把龜山和蛇山綁在一起。土城建造完成後,知縣辦公所在的縣署、軍隊的參將署以及關帝廟都設在城內,帶動了人口的移入,縣城因此繁榮了起來。此外,在北門外的埤仔頭街上,有文廟和城隍廟及許多商家,更是熱鬧不已,這是清朝時左營最為繁盛的年代。圖為乾隆台灣輿圖中顯示的左營土城,這張地圖大約製作於1756年。

a2cdcd315750d2f3d688b4024ef125f0.jpg

好景不常,到了1786年時,台灣又發生了林爽文事變,莊大田率軍從龜山攻進縣城,左營因此滿目瘡痍,文武官員也大多殉職,面對如此殘破的家園,居民不願再回到縣城。清廷經過一番民情訪查,發現居民大多屬意將縣城遷到下埤頭(今鳳山),因為下埤頭位於往阿猴(今屏東)的要道上,又有鳳山溪的航運之便,生活機能比殘破的左營好,於是在1788年正式將鳳山縣治遷到下埤頭,初期先用莿竹築起城牆,稱為「鳳山新城」。圖為台灣山海全圖,繪製於1824年,圖中已經出現新舊兩座鳳山縣城,這張地圖目前典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中。

accd0c066944c60854408412a17b1525.jpg

隨著鳳山縣治遷到新城,鳳山也開始快速發展起來,其中最熱鬧的街道是「草店頭街」(今三民路),其街上的龍山寺是城民的信仰中心,另有販賣魚菜、家具以及打鐵店等熱鬧的市集。不過俗話說:「禍福相倚」,鳳山新城的優勢是交通便利,但也容易成為亂民的攻擊目標。1805年海盜蔡牽與其同黨攻入鳳山新城,知縣力戰身亡,縣城也被破壞殆盡。此時,幾位台灣的官員又想到將縣城遷回左營,畢竟有龜山和蛇山的屏障,如能興建一座石造城牆,或許能解決一再被攻陷的問題,照片是鳳山新城的縣署廳舍,攝於清朝末年。

017007ee6e186207c70949627c426de0.jpg

經過嘉慶皇帝同意後,左營開始新的石城的興建,但是清廷經費短缺,拖了十幾年,才在富商的捐獻之下,籌到足夠的經費,1826年終於完成這座左營石城。不過城牆建好之後,其後的發展卻很戲劇化,當時的知縣在完工後沒多久就病故,民間開始傳說左營的風水有問題,因為過去龜山蛇山均部分在城內,新建的石城卻將龜山整個圍進城裡,而將蛇山排除在城外,這風水稱為「圍龜放蛇」,龜精已經動彈不得,蛇精卻在外興風作浪,對於左營的發展十分不利,圖是從小龜山拍攝蓮池潭與半屏山的舊照片,還可以看到在池畔的左營城牆。

59a4f4617b7b9bd520d2a967bcb67092.jpg

這座石城牆高約4.5公尺,總長度為2.8公里,共有四座城門,東門又稱鳳儀門,西門稱為奠海門,南門叫做啟文門,北門則為拱辰門。城牆是蓋好了,不過民眾卻反應冷淡,多數仕紳都不願遷回左營,竟然連縣署還繼續在鳳山新城辦公,使得左營城成為了一個「蚊子館」,前後整整有20年的時間。直到1847年,清廷只好接受現實,再宣布把縣城由左營遷至鳳山,才解決了這個名實不符的狀況。照片是在龜山頂望向左營石城的北門,這張照片是在1880年左右,由法國人Berthaud所拍攝。

06607ec26e6769cbb550abf286e03abe.jpg

鳳山雙城在清代的競爭,最後終於塵埃落定,由鳳山新城獲得最後的勝利,取得縣城的正統地位,左營城逐漸步入衰退。不過到了日本時代,當局相中了左營的萬丹港,將其改建為頗具規模的軍事港口,而左營也因此大興土木,成為全台灣最大的海軍基地。至於鳳山,隨著工業化的進展,逐漸成為台灣糖業的重鎮,許多新式的製糖工廠在鳳山附近設立,帶動了周邊的產業的發展,這雙城在日本時代,又步入另一個階段的競爭。照片為1920年左右的左營東門,當時還有護城河的設計。

8bb89dd80a85059bfa9f99940fd05e10.jpg

究竟最後誰贏了這南臺灣雙城的競爭?或許大家都已經知道結局了,兩個城市最後都沒有贏,南臺灣的霸主最後反倒成了高雄市,因為1908年日本政府建造縱貫線鐵路,打狗(今高雄)成為鐵路的終點站,鐵路在城市的發展上,後來扮演更關鍵的角色,再加上打狗港的海運便利,打狗逐漸發展為南部最大的城市。而隨著台灣的平穩安定,城牆不但不再是發展重點,反而還會限制城市的發展,最後左營和鳳山雙城,都淪為打狗的衛星城市,這時代的劇烈變遷,令人感到無限的感慨。照片是1930年代的打狗港,已經形成很熱鬧的街肆。

eb2a0366b6efaa5b9b39d0019ac15942.jpg

左營與鳳山彼此競爭的歷史,展現著南臺灣城市發展的曲折過程。鳳山新城雖然最終奪得縣城的正統地位,但左營舊城卻在一度的低谷中,仍然保有豐富而多彩的歷史與文化,甚至在日本時代還再度崛起,成為了重要的海軍基地,與糖業重鎮的鳳山分庭抗禮。看著美麗的蓮池潭風景,雖然這座城市歷經了許多起落,但是它依舊美麗且有內涵地存在著,彷彿承載著這些歷史的記憶,更能突顯這座城市的韻味與雋永呢。

bd0c3c121e9e44fa2e9e224d071eae19.jpg

北門(拱辰門)->龜山->舊碉堡->東門(鳳儀門)->見城步道->小龜山->龍虎塔->五里亭->崇聖祠->舊城城隍廟->北門

距離4.26公里,步行時間2小時10分。

筆者是「一山一故事」作者,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臺灣山岳、古道的歷史故事,被選為2022年博客來人文社科年度暢銷書。

留言

預設頭像


  • BingHeng Le的頭像 BingHeng Le

    等到高雄篇了😄

    • 螢火熊的頭像 螢火熊

      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