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花蓮縣卓溪鄉] 玉山] 八通關越嶺道東段(南安至山風)

  • william.luo
  • 2,072 次點閱
  • 4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17/07/04
  • 回程日期
    2017/07/04
  • 相關路線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旅行日期:17.07.04   閱讀時間:7min     

關鍵字:卓樂、南安瀑布、八通關越嶺道、八通關越橫斷道路開鑿紀念碑、山風

時光期期艾艾地流過.那失語的兩岸,正等待眾神歸來而沉睡著,拉庫拉庫溪激起的音符濺起,多箭筍的上游,有瓦拉米的氣息,而總比潺潺的下游好,總比,循溪轟鳴的槍聲好,想起自亙古以來就被傳唱的歌謠,憂傷的咽喉,時光期期艾艾地流走,奔離失語的兩岸,而兩岸,仍為堆砌的石板而聳立著。

牡丹社事件之後,眼見列強對臺灣的覬覦,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楨奏請朝廷「開山撫番」,建議修築貫通本島東西部的道路,吸引漢人前往後山開墾,成為「八通關古道」開闢的來由。

1.

循臺30線途經卓樂部落朝著中央山脈駛去,卓樂橋跨越拉庫拉庫溪,接續一派青綠色沃野,群山之間溪流沖積出重重河階,玉山國家公園南安遊客中心坐落最上層,田野位居其下,緊鄰溪床則是雜草叢生的河灘。

「就是那棵樹,上次我拍稻田的地方就在那裡。」威甫看了以後跟我說到,阡陌小徑中聳立一尊枝繁葉茂的茄苳,由於和池上著名的「金城武樹」樹種相同,所以有「南安金城武樹」別稱,長良已經收割完成,南安田野間仍然可以見到割稻機來回運轉,蔚藍天空下,沃野色彩飽滿且鮮豔。

卓安橋頭,南安瀑布是瓦拉米步道前另一個景點,從地質學的角度,瀑布所在地屬於大南澳片岩玉里層分布的地區,主要是以黑色片岩、矽質片岩,還有少量綠色片岩、蛇紋岩所組成,瀑高約50公尺,可能是因為拉庫拉庫溪和其支流侵蝕能力不同,差異侵蝕形成懸谷式瀑布。

圍攔阻卻通往瀑潭的路徑,威甫和晢暐翻越阻攔,踩著溪石一步一步攀上岩盤,少嚴和我坐在步道盡頭休息,不少粉蝶在枯葉堆上停駐、振翅,相對於樹蔭下的陰涼,溪床被燦爛陽光照耀著,飛瀑宛如白龍奔騰,高亢著千年傳說,岩壁上蒼翠樹林,猶記得百年前布農獵人的蛩音。

2.

清光緒元年(1875),福寧鎮總兵吳光亮率領2000餘人從林圯埔(今南投縣竹山鎮)開山東進,對沈葆楨來說,開路只是手段而已,目的在於希望廣招內地漢人到後山開墾,以充實全島,防止外國人進佔;除此之外,清廷雖然禁止漢人私自闖入原住民領域,但是土匪也利用禁令躲藏山區,部分漢人也早已越界拓墾,「開山撫番」將漢人入山一事化暗為明,方便政府管理。

七月,兵工隊伍挺進大水窟山下的鞍部草原,當時來自廣東的開路兵不習慣高山嚴寒的氣候,「內山氣候極寒,竟有六月飛霜,不披葛而擁裘者!」,同時,吳光亮顧慮西部補給路途遙遠,特別派遣哨弁鄧國志先往秀姑巒(今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雇用平埔族以及漢人林東艾,從璞石閣(今花蓮縣玉里鎮)反向開路,八月八日,東段修築將近10公里,抵達玉里山和卓溪山之間的長稜「排山」附近。

玉里段道路接著腰繞至玉里山西稜,之後沿著稜線下塔洛木溪東支流,到達打淋社,兩路人馬在此會合,八通關古道正式貫通,然而,道路維持暢通不亞於闢路的艱辛,光緒3年(1877),清廷廢除福建上府兵與臺灣守備兵互相替代的制度,改行就地募兵制,駐臺兵源大受影響,又時逢彰化土匪作亂,古道沿線碉堡撤兵,調去討伐匪徒,從此古道坍壞,日漸荒蕪。

3.

「八通關越橫斷道路」的興建,是為了消滅大分地區布農族勢力,也為了圍堵據守玉穗社(今高雄市桃源區)抗日首領拉赫阿雷,日據大正8年6月花蓮港廳正式動工,玉里支廳廳長松尾溫爾甚至根據「八通關越蕃地道路開鑿作業隊蕃情偵查隊」報告,八月率5名警官,8名布農族頭目,以及43名布農族腳伕巡視沿線。

依據文獻中的訪談,日人不依照清代從北岸開路的原因,主要可能是因為北岸布農部落比較平靜,許多部落甚至已經向南遷移,而開越嶺道最重要的,是為了圍剿大分事件反抗部族,從南岸可以直搗社心;除此之外,築路南岸也能就近控制清水溪沿岸部落。

※八通關越道路開鑿記念碑

大正10年(1921)八通關越橫貫道路全線完工時,在玉里社旁立「八通關越道路開鑿記念碑」,碑高約193公分,寬約93公分,厚約18公分,一度被當作水圳的溝蓋使用,民國77年(1988)學者楊南郡率隊於卓樂調查時重新發現,目前立在玉山國家公園南安遊客中心前,碑文內容如下:

起工 大正八年六月十日

完成 大正十年一月二十二日

里程 自玉里至大水窟 二十一里十二町十七間

經費 十七萬四千八百四十六圓

隊員延總計五萬四千四百七十人(按人次)

職工人夫 仝 十一萬三千九百二十一人(按人次)

第一期自大正八年六月十日至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隊長 警部梅沢柾

第二期自仝九年五月十日至仝仝年九月十六日 隊長 警視伊關喜一

殘工事自仝年十月十五日至仝十年一月二十二日 隊長 警部補向後新藏

殉職者二十六名 負傷者四十九名

最高道路標高一萬一千尺

大正十年一月二十二日建之

4.


其中東段自臺30線起點到瓦拉米山屋長達13.6公里,玉山國家公園整理成「瓦拉米步道」,瓦拉米(Walami)布農族語意思是「一起來」,發音類似日語中的蕨類,低海拔闊葉林下的山徑,確實森林蓊鬱,蕨類叢生。

因為時間有限,抵達山風瀑布便原途折返,道上遊人絡繹於途,甚至在棧橋前遭遇巡山員,彼此或者招呼,或者加油打氣,滋長青苔的石板,讓我不小心滑了一跤,幸好山友及時幫忙,用生理食鹽水清理擦傷,愛山的人總是親切友善,也許是我喜歡一再走訪山林的原因之一吧?

5.

山風駐在所設立於大正9年(1920),昭和19年(1944)撤廢,相傳此處常有強勁山風從山谷吹來,故名「山風」,如今沒有留下任何遺跡,二號吊橋前步道延伸支線到瀑布下方,昔人對山風曾經如此描寫:「處處都宣洩著清涼的飛泉,耳邊是瀑布奔流而下的轟隆聲。」

駐在所舊址附近的山風一號吊橋民國90年(2001)新建,長約120公尺,橫越峭壁之間一流激湍,激湍雪白,激盪震耳轟鳴,一行直奔拉庫拉庫溪深不見底的峽谷,周圍山勢巍峨,天際雲霧湧動,浩浩蕩蕩翻越阿不郎山,沿著崩壁傾瀉而下。在那失語的兩岸,曾經穿梭獵人的蛩音,在遠處眾神歸來的森林,響徹著布農亙古的歌謠。

參考資料

楊南郡,《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古道東段調查研究報告》,臺北:內政部營建署,1989

延伸閱讀:玉山國家公園

  1. 第175章[南投縣信義鄉] 玉山] 森多概¶9-9 攀上大鐵杉
  2. 第047章[南投縣信義鄉] 玉山] 塔塔加
  3. 第014章[南投縣信義鄉] 玉山] 東埔部落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