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尋碑記~尋找台灣關界碑

  • 出發日期
    2023/05/07
  • 回程日期
    2023/05/07
  • 相關路線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尋碑記~尋找台灣關界碑】

「1883年設立!鵝鑾鼻「臺灣關界」 第4碑找到了!」

一篇新聞報導引發好奇,加上好友表達高度興趣,那就來找找看吧!我依照報導上的google earth試著定位,先前翻閱幾篇資料就安排日期出發。
擷取新聞上的圖片來定位

b07d2836c2147104bfe27911c4cada6e.jpg

正慶幸著剛出發時雲層有點厚,似乎天氣頗涼爽,誰知愈往南,雲朵飄散到不見蹤影,整個穹蒼蔚藍一片。而最大的考驗竟然不是炎熱,而是蚊子!

這次四塊界碑,依照發現順序訂為文資點1234,文資點1東北角界碑,於2016年5月17日被發現後,後來移置至鵝鑾鼻燈塔內進行展示和保存,其餘三塊界碑保留在原地,是我們最主要尋找的目標。我們先從距離售票口最近的文資點3西北角石碑開始找起,想說距離步道不遠應該不難。兩人信心滿滿前進,依照點位鑽進林子裡,雖然是平地沒有起伏,但放眼過去是繁盛的藤蔓、樹木交錯,不知是否有蛇綣伏,我依照點位在四周搜尋半天,因為會有誤差值,但一道圍籬隔離了我的點位誤差,心中狐疑著:「難道會在那邊嗎?」但想歸想,還是繼續在這片密林裡搜索,兩個人四個眼睛到處逡巡,連保麗龍盒或者礁石都差點誤認,蚊子大軍在我們專心下一直努力不懈攻擊我們,尤其是娟姊被叮得到處癢癢癢,一個小時過去還是找不到,決定先撤退往鵝鑾鼻燈塔去看已被保存的界碑。

一路上穿著悠閒輕鬆的遊客如織,只有我們兩個模樣狼狽及有點喪志的心情,第一塊界碑就出師不利,沒想到這麼難找,接下來還有兩塊怎辦?我開玩笑說我們先去看第一塊界碑拜一下,說不定之後就會有感應其他在哪裡?一進到鵝鑾鼻的展覽室,「臺灣關界」的石碑矗立眼前,花崗岩的材質溫潤中帶著堅毅,走過140個年頭,雖然幾乎不用找尋就能見到,但與歷史交會感到莫名的喜悅。走出展覽館,想找燈塔的工作人員,詢問有關界碑的事情,我敲敲警衛室的窗戶,守衛出來後竟然就告訴我離燈塔不遠下方路徑附近就有一塊界碑,除此之外最近發現的他沒看過,而我們剛剛尋找的他只知道在售票處附近,可以問問售票亭裡比較年長的員工或找一位叫做阿川的人,他應該知道西北向界碑的位置,但他已經很久沒出現過了。

e6776f61cb142336d9c9cc4e831623ac.jpg

de8b4837328adcc8c6f1c1c770b5f16c.jpg

我們依循方向很快在步道附近的鐵絲網內找到文資點2西南向界碑,長方形方方正正的界碑,碑體現況有青苔浸蝕、四隅剝損等,是四塊界碑中保存狀況較差的。找到第一塊後,我們有預感很快就會找到第二塊界碑,看著地圖上不遠的位置,這最新被發現的文資點4東南向界碑,應該不難找,畢竟才剛被發現,周遭會有砍路或者被清理的痕跡,果然沒多久,這4月21號熱騰騰剛被發現的第四塊界碑就在略微開闊的場域中乍然現身,我們兩人歡欣鼓舞,以為最難的倒是很快就找到,剩下最後一塊原本一開始尋找的文資點3西北角石碑,我們回到售票處詢問。

1e4119beebb0b9844867930dc9f043ed.jpg

1456dc6cd0dcf389298066512afca434.jpg我:您好!我們想要找臺灣關界碑(秀出照片),請問你們知道嗎?或者是否有一位叫阿川的人在嗎?若不在可否方便給我電話請教他?

售票員:你是誰?找這個要做什麼?阿川今天沒有上班,可能要打電話問問。

可惜阿川沒有接電話,直接進入語音信箱,我不死心又繼續問,除了阿川還有誰可能會知道界碑位置?

這時售票員裡看來最資深的大姊突然想到般,叫我們到後面停車場區找一位沒牙齒的老先生,他一定會知道石碑的位置,結果先看到一位皮膚黝黑的工地人員,我們表達要找石碑,他馬上帶我們往石碑方向指,就在那棵大樹下去不遠處就會看到,原來一開始尋遍不著的狐疑是正確的,石碑在圍籬外,我們卻在圍籬內找了一小時,最大的貢獻就是餵飽園區內的蚊子。經過荷蘭英雄廟敬拜了一下,一分鐘後,文資點3西北向界碑就出現在眼前,我們兩人尋寶任務結束,圓滿不留遺憾地找到四塊石碑,走出林子後,一路上被蚊子叮咬的腫包竟然不癢了,因為曾經辛苦過,尋獲這最後一塊石碑倍感雀躍。

966f30153721d3ac22351a9313da57bd.jpg

1867年,羅發號事件,美國商船人員大多被龜仔甪社(社頂)的原住民俘虜殺害。1871年,八瑤灣事件,琉球人在南岬一帶遇難。1874年,牡丹社事件,日軍攻台。受到壓力的清朝乃於鵝鑾鼻設立燈塔。並從《恒春縣志》(1894)纂修記載,「鵝鑾鼻燈樓距鵝鑾海岸六十里。……其外址,自東面山腳至西南沿海,周圍七百五十丈。當時,給發琅嶠番人小記琢墾,工洋一百元,管至沙灣止。尋以地面過曠,東至西直圍二百六十丈,立有『臺灣關』三字石界四塊。」台灣關是咸豐十年(1860) 北京條約後,臺灣開放通商口岸,設臺灣、淡水二關,臺灣關兼轄安平、打狗。

58b1763650f8eb635b8976952fba177c.jpg

臺灣關界碑是清代臺灣開港、通商船舶運輸、燈塔興築等史事之重要實證,且能反映臺灣開港通商影響原住民族生活空間及文化衝突之時代特色。(引自國家文化資產網),這麼重要的清朝古物,不該被埋沒在歷史洪流中,欣見這次第四塊界碑被發現,又引發一股「尋碑熱潮」,讓更多人了解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的事,但希望不要像很多三角點基石被人敲下邊角等事情,祈願目前保存仍然非常完整的花崗岩臺灣關界碑,在風雨下屹立不搖,在植被中卓然偉立,靜靜敘說這一百多年前影響臺灣至臻重要的歷史。

參考資料

國家文化資產網
臺灣關界碑 維基百科
自由時報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