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自然的四分子古道

  • Chun Chi Wu
  • 2,858 次點閱
  • 6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說到遺跡,不知道大家腦海裡浮現的是什麼樣的景象呢?埃及金字塔或是長城萬里,泰姬瑪哈陵或是羅馬競技場呢?這次咱的練習日就在烏塗窟的四分子古道與月扇湖大岩壁環形步道進行,這條路線上有最早從清代開墾的遺址可以觀賞,所以不用依靠退休金出國,也可以在臺北市郊看到遺跡喔!

在木柵捷運站搭666往烏塗窟公車,直接坐到終點站下車,就可以從北47-1起點走到烏塗窟51號民宅(瓦厝),這天的健走練習便由此開始。【環型路線】:瓦厝->台松煤礦遺址->岩壁北端終點->岩壁南端終點->月扇湖山主峰->月扇湖山登山口->四分子古道北47-1約6.7k處出口->燒窯遺址->石砌土地公廟(遺址)->石板橋->四分子古道入口->九天財神廟->過烏塗溪->駁崁遺跡->瓦厝。

(超不精準路線示意圖,環型路線完成後,我們又沿著烏塗溪步道走回石碇老街,大約行走10公里)

最近魯生C. Climb與行者無疆其他隊友C. Connection、C. Crazy剛好空檔時間都錯開,無法一起練習。但是咱幸運地邀約到Ms. Y 與Mr. J 一起健行練習,非常感謝他們一路相陪還要忍受咱不專業的導航,以及互相分食午餐與點心(重點,咦)。

台松煤礦遺址前方平台一景,仔細觀察其實可以看到埋沒在樹叢中的人工遺跡,這裡的礦坑已經成積水的洞穴,若不是其他登山隊伍繫上旗幟標示,我們大概會不小心錯過這裡。據考烏塗窟的地名由來是因為溪谷有煤礦(烏土),百年前開始採礦,最早可以追溯到1917年。後來隨著礦業沒落,60年代收坑後,天然植物也逐漸遍地叢生,只留下坑口供後人想像當年的景象。

過了煤礦遺址後,從稜線叉路往上到岩壁北端終點路上,完完全全的單向道,因此在遇到其他登山團體時,我們在這段路線上嚴重塞車。好在抵達岩壁之後,路徑空間較大,山友們很爽快地讓我們三個人迅速超車。長達300公尺的岩壁,讓人讚嘆不已。

(右邊外側是高度落差很大的陡坡,這段路徑緊靠著岩壁行走,抬頭往上看岩壁時隨時都要小心自己的重心)

(往月扇湖主峰路線落在稜線上,樹叢與草叢都十分繁茂,也是天然步道,有時候需要手腳併用往上爬,此外也要仔細觀察山友留下的旗幟以判斷行進方向)

(石板橋,尺寸迷你小巧,僅容一人通過,因長滿植物因此不甚明顯)

視野所及之處,筆筒樹、桫欏、蕨類、桐樹、楓樹、榕樹,以及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長滿路徑兩側,只留下莫約20公分的寬度讓人行走。走在這之間,就好像整個人融入自然之中(也可能跟穿戴綠色衣物有關,咦)。

我們前半段的環形跟隨著前人留下的GPX軌跡行走,加上山友留下許多辨識旗幟,因此不太擔心會迷路。但是在後半段四分子2號接往烏塗溪時,卻險險迷路。這裡有一大片的水泥地,似乎是房子的地基,在這裡徘徊了20分鐘,最後我們好不容易才發現前進的方向(粉紅色箭頭指示處)。

(一路上宛若探險般地尋找山友留下的行跡,滿有趣的)

雖然說是探訪遺跡,但是因為忙著找路、手腳併用上下坡,又被漂亮的自然風景吸引,反而忘記要拍下這些遺跡的樣子(笑)。瞧著古人留下的遺跡,逐漸被植物覆蓋、分解、崩裂,最後回歸自然。我不禁想到未來,我們這幾百年來,隨著工業發展產生許多連人類自己都無法好好處理的物品。等我們消失後,所留下的不再只是石頭、磚瓦,而是水泥、鋼筋,甚至是大量的塑膠垃圾,這些足跡真的能夠回歸自然,為她所利用嗎?

我心裡沒有答案,但是我現在能做的事情,就是盡可能從生活中減少產生過多的消費與垃圾:使用購物袋、環保餐具、購物前三思、重複使用物品等等。即使不像一次性用品那般方便,但是這些不方便令人更為珍惜現有的資源,也會不停的反思自我行為。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