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苧仔潭古道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苧仔潭,位於現今新北市瑞芳區瑞柑新村境內,員山子分洪道入口。自嘉慶12年(1807)淡蘭古道開通以來,往返兩地間行旅日益增多,於是便在此設立一個官方渡口及公館一所。隨著商業的興盛到了同治年間此處已成為一個大聚落(1)。

▓ ▓ 開發歷史與地名由來

       苧仔潭約在乾隆年間開闢,當時河岸種植苧麻,或說種茶,因「苧」、茶」二字福老語發音相同,於是「苧仔潭」亦有寫成「茶仔潭」。苧仔潭的地名最早出現在,嘉慶22年(1817)平溪胡克修所組成「金協福」墾戶向金雞翁(金包里、大雞籠、毛少翁)三社,承租暖暖山後十份藔一帶山埔等處的墾契中,範圍「東至三貂山、石壁坑、苧仔潭,倒水為界;西至南港山、大湖、隔嶺腳,倒水為界;南至芉蓁林大山盡水為界;北至暖暖大山、蛇仔形,倒水為界,四至界址分明。」。

▓ ▓淡蘭古道之必經要站

       嘉慶17年(1812)噶瑪蘭建廳,「苧仔潭」成為淡蘭古道上必經要站。道光元年(1821)姚瑩前往噶瑪蘭就任通判,在《臺北道里記》中描述途經情形: 「二里至嶺下,俗云三貂仔,有汛。四里茶(苧)仔潭,過渡一灣深綠,舟行如駛。兩頭皆有店可尖宿。三里則三貂嶺,盤曲磴而斜上,凡八里。」

       道光3年(1823),當時台灣首富林平侯,田園已擴及宜蘭一帶,為方便米糧之運送,於是便修葺「自苧仔潭至大里簡七、八十里之嶺道溪梁」(即現今三貂嶺古道至草嶺古道段)。其子林國華,於咸豐6年(1856)繼續修膳此路。

▓ ▓ 胡傳(胡適之父)訪龍潭堵金砂局

       光緒16年(1890)劉銘傳在建基隆到台北鐵路時,工人意外發現七堵橋下有閃爍砂金,自此湧入大批淘金人潮,溯基隆河上游,到達大、小粗坑溪的上源,找到小金瓜露頭。嗣後在光緒18年(1892)2月1日於龍潭堵(今瑞芳)設立「金砂局」。

       同年3月17日至19日,胡傳偕其友張經甫訪金砂局,在其所著《台灣日記與稟啟》中描述當時巡視砂金之情形:「十八日,偕經甫沿石碇溪(今基隆河)而上,行四里至瑞芳店(今柑坪里,內瑞芳)。過溪而南,四里至苧子潭,又五里至半林(坪林)莊。過溪而北,複東行二里至九芎橋,再十里即三貂嶺。後由溪北沿岸行而回龍潭堵。」

▓ ▓ 老礦工與古福安宮故事

     現今苧子潭古道係指新福安宮經古福安宮到琉榔古道段。筆者首次於2008年歲末初訪,當時楊老礦工已在此義務維修此古道達29年,並且多年來一直守護著古福安宮。當時楊老先生告知原苧仔潭古道路基已崩毀,現在修維之路非當時之舊道。

       事隔十多年每次回雙溪老家只匆匆車過新福安宮。今日(2022.0522)由新福安宮出發,循石階路上爬到古福宮安。此土地公廟,剛好位於員山仔分洪道入口上方,百年來默默守護下方瑞柑新村之苧子潭的居民。續上通過幾道竹林叢,就接上琉榔古道(步道)。此古道路程雖然很短暫,卻充滿楊老礦工對土地滿滿的愛,其修路義舉讓我們油然敬佩!!! 

相關記錄:

1.瑞芳苧仔潭古道、琉榔觀光步道、小粗坑古道O型走2009.01.01

2.九份環山古道雨中O型漫遊 2009.11.22

註1:據《淡水廳志》記載,苧仔潭曾為官方渡口並建有一公館及商業興盛:

(1).官渡:苧仔潭渡,廳北二百零八里;屬三貂嶺腳。官渡;船一。

(2).公廨(館):一在暖暖,道光九年(1829)署同知李慎彞建廢。一在三爪仔、一在魚桁仔,道光八年署同知李慎彞建俱廢。依前述記載,當時淡蘭古道上《淡水同知》李慎彞建有公廨(官方宿舍)共有三處: 一處在現今暖暖;一處在三爪仔,實際位置是在苧仔潭(今瑞柑新村),一處,在雙溪的魚行,至今這裡還有一個地名叫「公館」。惟這三處公館存在時間並不長。

(3).聚落:苧仔潭莊,在淡水廳二百零八里處。當時淡水廳官署位於竹塹(今新竹市)

連結--地圖及留影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