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枕頭山:大漢溪畔的樟腦戰爭

  • 邱求慧
  • 6,302 次點閱
  • 43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枕頭山位於桃園市復興區,雖然並不是很熱門的步道,不過因為這座山很具歷史意義,所以市政府規劃了完善的「枕頭山古砲台步道」,如果有機會來此登山健行,除了可以緬懷過去的古戰場外,也可順遊附近的角板山公園。

枕頭山過去是泰雅族人的世居之地,不過由於大漢溪沿岸蘊藏豐富的樟樹林,導致外族覬覦這片山林的樟腦資源,所以在這裡曾經發生過二次非常慘烈的戰役,今天我就帶著大家來欣賞這美麗的山河,並且回顧這一篇掠奪樟腦的血淚史。

1e129c0e7f757bf8ba44332b7cef5119.jpg

枕頭山的登山口在北橫公路14.5公里處右轉,大約行駛1.1公里後,左邊有一條小產道,在路口立有一個指標牌寫著「往枕頭山古砲台步道」,可以找較寬敞的路邊停車。小產道會經過一戶民宅,登山口就在民宅左邊,雖然看起來雜草略多,不過有鋪設木棧階梯,路跡都還明顯,山徑兩旁則種有許多桂竹。

884d8f7ed351f78e5d846ebcfea9e45a.jpg

距離登山口不遠就可以看到「枕頭山」,至於右邊的山頭則為「枕頭山西峰」,這座山是以形狀像枕頭而得名。

5eaa5ceb50ad4fe7bfa6abb3de24f9c7.jpg

山徑大多較為陡峭,由於步道剛好正在整修中,有些木棧階梯已經被拆除,但尚未完成新木棧的鋪設,所以還不太好走,所幸比較陡峭的地方有架繩可以借力,大約1公里即可登頂枕頭山。

48546ab30b67325313369a65b49a17ca.jpg

枕頭山海拔631公尺,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山頂腹地還算寬敞,但是因為林木遮避,並沒有很好的視野。這座山其實是一個戰略要地,也是歷史上知名的古戰場,過去為泰雅族人的世居之地,不過因為山林的經濟資源豐富,引起外來族群的覬覦,清朝和日本時代二度引爆了慘烈的戰爭,今天我要講的故事,就是有關枕頭山的戰場血淚史。

05b9f2f6cfe1257df344a8a8675ca7eb.jpg

故事的起頭是一群泰雅族人,世居在大漢溪中上游的山區,故又被以大漢溪的舊名「大嵙崁群」稱呼,他們自古即以狩獵和農作為生,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是由於大嵙崁溪流域天然資源豐富,蘊藏許多高附加價值的原生樟樹,這些樟樹讓泰雅族人懷璧其罪,一百多年以來,成為他們揮之不去的噩夢,照片是大嵙崁群「河文社」人,位置在現今復興「霞雲坪」附近。

5d71278fee49838bcb42c5e1c49ce614.jpg

臺灣在清朝末年1885年時建省,當時劉銘傳(如圖)被任命為首任的巡撫。劉銘傳因為經歷過清法戰爭,深知海防的重要性,不過臺灣那時財政尚十分困窘,根本無力負擔龐大的海防經費,於是劉銘傳將腦筋動到樟腦上面來,因為當時的樟腦已經是重要的外銷產業,如果可以獲得樟腦的銷售利益,就足以支持海防所需的經費。

0d2b01a4482321612e1d86c355cadb70.jpg

由於大嵙崁區域的樟腦產量冠於全臺,於是劉銘傳首先於1886年在大嵙崁(現大溪)設「撫墾總局」,開始強勢開發山地的樟腦資源,當然不免就會侵入泰雅族人的領地,所以經常產生衝突和傷亡。從1886年起三年之間,劉銘傳數次親自率軍攻打大嵙崁群各社,雖然征戰後可以獲得暫時的和平,不過當採樟持續進行時,原民的出草事件還是不曾間斷。照片是泰雅族「角板山社」人。

1e24054a512ec7495b87fba6c60cd978.jpg

原漢大戰終於在1889年爆發,當時大嵙崁後山群總頭目「有敏亞外」是一位孚眾望的領袖,帶領族人反抗漢人侵入領土,並襲殺隘勇40餘人,劉銘傳於是派了約11,500人大軍剿蕃,當大軍抵達枕頭山時,有敏亞外率200位戰士據險抵抗,畢竟雙方人數和武器都很懸殊,雖然族人非常勇敢奮戰,但最後還是被清軍攻克枕頭山,此時有敏亞外為避免族人傷亡擴大,出面投案擔下了襲殺隘勇的罪責,最後被清軍處決,這場慘烈的戰事才總算結束,史稱「大嵙崁戰役」。圖為「臺灣蕃族分布圖」,枕頭山位於大嵙崁前山群和後山群之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31a641f339cfcfcf3e254ad339929d99.jpg

戰事雖然暫告結束,但是出草事件仍舊屢見不鮮,劉銘傳雖然有心建設臺灣,推行新政也尚稱得力,但或許過於好大喜功,在建設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只好極力獲取山林的樟腦利益,而造成原漢之間衝突不斷,這些缺失讓他的政敵逮到機會,不斷地在皇帝前告御狀,導致他只好在1891年黯然辭職,離開他銳意經營了7年的臺灣。這場枕頭山的原漢大戰,雖然直接導致泰雅族損失一位智勇雙全的頭目,其實也間接讓這位清廷的巡撫丟官,結局可說是兩敗俱傷。圖為挑夫正在運送樟腦砂、樟腦油下山。

906ad0f6be6a32e9991182777398d6c2.jpg

到了日本時代,日本政府初期對於原住民採取懷柔的政策,這張照片還記錄了1895年第一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接見大嵙崁群代表的情形,原住民原來還以為處境將會有所改善,不過沒想到日本政府手段更為強硬,隨後制定了「官有山林原野及樟腦製造業取締規則」,規定沒有地契的土地一律收為官地,一夕之間原住民失去了祖傳的山林,註定埋下了更大衝突的種子。

1526ac0db40d8b92e35e4d1a1db94c06.jpg

由於樟腦仍舊是日本時代初期重要的產業,日方還是沿用清朝的隘勇線舊制,來確保採樟的事業,仍舊難免與原住民衝突,一直到了1899年,出草的案件數越來越頻繁,日原戰爭終於還是爆發。1900年6月,起先是泰雅族人破壞日方的腦寮,日方決定派兵報復,但前山群各社組成聯盟,日方無法攻破聯盟,只好退守隘勇線。照片是二位日本警察正在看守通電的隘勇線,以防止原民越界。

68afadb4f9668ca711cd4b6e528f1d59.jpg

經過幾年暫時的和平,1906年「佐久間左馬太」就任總督,日本政府態度轉趨強硬,再度出兵攻擊泰雅族大豹社(位於現今三峽插角里、有木里),史稱「大豹社事件」,大豹社不敵只好逃往深山,三峽的土地則全部落入日本手裡。隔年佐久間總督制定了「五年理蕃計畫」,更確定了日本政府將強勢理番的方向。照片是事後日本所設立的忠魂碑,紀念在大豹社死難的士兵,目前仍豎立在三峽插角的山中。

4f5c9f51a1ce1fa6427ad985b4bb6f2f.jpg

日原大戰終於在1907年爆發,日軍集結大約2,000人,開始往「插天山」方向進軍,想要大幅擴張隘勇線,當日軍5月9日途經枕頭山時,遭到泰雅族人的強烈抵抗,雙方為了爭奪山頭而進行近距離肉搏戰,導致兩方均死傷慘重,泰雅族人雖然人數較少,但是熟悉地形而神出鬼沒,也堅持陣地而不退卻,這場陣地戰竟衝殺了一個月,連日軍指揮官——早川源五郎也後腦中彈身亡,最後才終於攻下枕頭山,不過也付出陣亡200多人的慘痛代價,史稱「枕頭山戰役」。照片為當時的枕頭山爭奪戰,日軍以挖壕溝做為防守的陣地。

f45d1c96e322a7fe00c51a7b89875760.jpg

當枕頭山攻下之後,日軍便在山頂架設山砲,由於這是一個很具戰略重要性的制高點,自此整個角板山地區全部落入日本的控制之下,這一場付出重大傷亡的慘勝,換得日本政府從此大舉開採這個區域的樟腦,還成立了「角板山收納詰所」,做為復興、關西一帶粗樟的集散中心,推升臺灣的樟腦產量達到全球的七成,還獲得「樟腦王國」的稱號。

7f18f05e56d3b90b6f8f9f9a76d0ea7c.jpg

目前角板山收納詰所仍舊保留在角板山公園內,這棟很有特色的日本建築經過整修後,開放給民眾參觀,是日本時代全臺灣28個收納所中僅存的一間,見證了當年樟腦的繁盛時代。不過諷刺的是,這全球第一的光環背後,卻都是用人命所換來的,多少士兵、警察和隘勇,還有無數的泰雅族人,都為了樟腦而魂斷枕頭山,刻劃下那個時代的斑斑血淚史。

9bfa87805d7b4434d5f5fb704f666271.jpg

從現在的角板山公園望向大漢溪,這條美麗的溪流就是泰雅族人賴以為生的生命之河,而右岸高聳挺立的山峰就是枕頭山,當我入神地欣賞這美景時,還彷彿可以聽到那山頂的砲火聲,倏地劃破數百年來恬靜的生活。過去當政者以武力強奪樟腦的利益,而今樟木幾乎都已經被砍伐殆盡,卻賠上了生態環境,也造成族群撕裂和無數人命的犧牲。一百多年過去了,現在的角板山似乎又回歸過去的寧靜,但在這令人著迷的河山背後,那斑斑的歷史傷痕卻依然清晰。

4daa9235e662d2da624a553f23179ee1.jpg

北橫公路14.5公里產業道路->民宅旁登山口->枕頭山->原路回程

距離:1.99公里 步行時間:1時10分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