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e the Arctic 嘉明湖之行

  • Chun Chi Wu
  • 2,176 次點閱
  • 1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九月七日,我在海拔3500米高呼吸著大自然給予的恩惠,冷冽、乾燥卻又乾淨的空氣。這一天,我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們,跟隨著當地嚮導在半夜凌晨四點多,從向陽山屋一路摸黑往上走到避難山屋。雖然嘉明湖近幾年已成為觀光勝地,被人戲稱為「郊山」,但是沿途的陡峭上坡以及綿延的稜線,依舊讓初次爬大山的我們感到吃力。



        行經稜線與向陽大崩壁的四公里路段時,一路上耳邊伴隨的,只有與自己呼吸的對話,直到日出之後,我們才發現自己早已攀升了近1000公尺的高度。在避難山屋更換輕裝後,我們一路往東邊推進到三叉山,沿路的英雄陡與好漢坡加上稀薄的空氣,讓身體除了呼吸與走路再也想不起其他的事情,可說是讓人忘記所有凡塵俗事的最佳良藥。


        這天中午,我們見到了聲名遠播的嘉明湖,並且在湖邊短暫地用餐與休息。欣賞嘉明湖時,它所呈現出來的樣貌完全取決於周遭環境,平靜的湖水倒印著天空的顏色,彷彿要把自己偽裝成另外一個人似的。事實上,它因為沒有對外出口的它無法自我淨化,只能默默地承受所有的外來物包括人為的污染。我對湖水到底被污染到什麼程度不清楚,但是唯一知道的是,因為生物在低溫環境下的活動與代謝能力降低,讓繁殖與世代交替的腳步也減緩許多,因此環境一旦受到大幅變動尤其是人為因素的衝擊,就會非常難以恢復。不僅是高山生態,極地生態也一樣脆弱;原本調節著氣候與洋流的北極,在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之下就首當其衝。或許在我們人類有限的生命無法看到它回復到應有的健康狀態,但我們現在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再增加對它造成的污染與傷害。


        對大部分的我們來說,北極是個一輩子都不會去的地方,而它對我們的重要性,卻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也許只有在登上高山時,我們才能稍微體會到在極區生活的感受。北極沒有陸地,只有綿延不盡的冰山。但是冰山因暖化而快速融化,這些融化的淡水會改變海水鹽度,就像汽水裡的冰塊融化後改變味道一樣,鹽度的改變會影響洋流,而洋流正是調節全球氣候的背後推手。近幾十年來,人類活動產生大量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暖化促使極區冰帽的融化,而石油產業在近幾年也開始打起北極區內豐富石油蘊含量的主意,頻繁的人為活動將會加速環境破壞,長遠來看,不只是北極熊失去了棲息地,氣候變遷也會令人類失去合適的居住地。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行進低頭間,很少看到大型垃圾,最多的,莫過於是零食包裝的結角;唯一撿到並帶下山的大型垃圾是寶特瓶一個。而且,因為所有自己產生的垃圾必須要帶下山,因此對於產生的垃圾也斤斤計較了起來。山林變得比較乾淨了,政府以及相關團體積極的倡導「無痕山林運動」,開始在山友的行為中產生了影響。「無痕山林運動」主要在提醒我們應對所處的山林環境善盡應有的關懷與責任,以儘可能減少衝擊的活動方式與行為,達成親近山林的體驗。這些減少環境衝擊的方法,初步歸納出七大準則,適當地運用這些山林中的活動準則,可以能讓喜歡戶外的民眾,在享受自然生態之美的同時,亦能減少因活動所對自然環境、野生動植物及其他使用者所造成的衝擊。


        見到嘉明湖,也意味著我們的旅程已經過了一半。隔天,九月八日凌晨,我們依舊摸黑從避難山屋離開,返回向陽山等待日出。日出前,濛濛亮的天空,透出幾道光芒,將黑色雲層印上紅色的墨水,化不開的赤與墨,像是在為日出鋪好場景,等待它隆重出場。終於,太陽從雲層露出後,短短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天空從深黑與深紅轉變為白色與淺藍色。這一刻,大自然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