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小孩爬山是危險的事嗎?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在帶小朋友健行的過程中,一直以來都有一些朋友對於安全性提出一些質疑,且常會貼出“八歲以前的孩子不建議攀爬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的這篇文章,相信許多人都有看過。首先我認同作者(醫師)的觀點,帶一個無法完全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的小朋友上了高山,以致發生的高山反應而不自知是十分具有危險性的。我也無法反駁這個觀點,因為我完全不具有醫學的專業背景,但我也必須為台灣在進行親子健行中的家庭們平反,因為我不希望有人會解讀成帶著小朋友上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即是傷害小朋友的行為。

對於親子健行,我們鼓勵親子健行過程中的體驗教育,不是要大家盲目追逐百岳的數量;我們希望父母帶著小朋友去摸索探險,不建議讓小朋友處於無法挽回的危險之中;我們更期待的是帶來家庭及教育的改變,讓小孩有著面對未來的勇氣。親子健行的目的,本來就不是滿足家長攻頂的成就感,而是體驗與小朋友一起學習的過程,請注意,是“一起”學習。在山上的生物課程,在山上的冒險課程,在山上的親子相處課程…等;這是親子一生中難得的機會。

那麼…帶小朋友上3000公尺的高山健行就真的是危險行為嗎?或許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一下,每年有多少的小朋友被爸媽開車著載著上武嶺(H3275M)照個幾張照片或走一趟短短的石門山(H3237M)步道,他們不知道的是,對成人來說一天的上升量超過海拔2750M即有高山症的風險。而在參與親子健行活動中的每位的家長,對於每一次的行程都是以戰戰兢兢的態度來進行準備,在高度適應後才開始健行活動。我深信一件事情,沒有人會讓自己的小孩身處危險之中而不以為意。換個說法,健行的風險並不只是在高山,在台灣,郊山及中級山的風險並不亞於高山,山難的發生量也不見得少於高山,有走過中級山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台灣的中級山危險度遠遠高於百岳。從以往山難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發現,危險的發生大部份來自於輕忽及知識的不足,而不在於年齡。

我們誠心的建議,請循序漸進的帶小朋友上山健行,從郊山開始,接著中級山,再高山。對於每次的健行,都應該製作登山計畫書及風險評估(不管是郊山還是高山),對於未知的環境應有更完善的準備,對於大自然要有更多的謙卑。在開始前,提醒小朋友隨時回報身體的狀況;在過程中,觀察小朋友的身心情況並時常鼓勵他;在結束後,充份且客觀的檢討此次活動需要改進之處;請記得,徹退永遠都是最最最重要的選項,計畫時即需為徹退做好準備。如果家長對於登山健行及高山症的知識尚有不了解,或者還有許多的疑慮及擔心,我們建議您不要冒然帶小孩上山,因為親子健行活動中,沒有比安全更重要的事情了。

最後,常會有人問為什麼一定要帶小孩上高山?另一個說法是,小朋友是獨立的個體,為什麼我們有權為他們做決定?那我想問,那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送他去他不想去的補習班呢?這是家長對於教育的選擇,我們無權干涉,但我們鼓勵在做足準備的情況下進行人生的探險之旅,期待大家在教育的路上都能經歷到美好的風景。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