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揭開頭寮山「三井林嵩壽」基石之謎

  • 邱求慧
  • 2,939 次點閱
  • 25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原文轉載

大溪原名「大嵙崁」,因為大漢溪的河運之利,成為桃園地區的商業重鎮,從大溪要再進入山地,就要越嶺爬過溪洲山,經過今稱「百吉」的八結,到達角板山等原住民的領地。

日本時代角板山躍身成為知名的旅遊勝地,為了讓貨物和旅客運輸更方便,於是興建從大溪直達角板山的輕便鐵道,當時也創造了興盛的茶葉、煤礦和樟腦產業。

百年後的今天我連走「大艽芎」、「總督嶺」和「石龜坑」三條越嶺古道,往來於大溪和百吉之間,也登上頭寮山,體會這個歷史上曾經風雲際會的山林。4e3319cee88020eb48ec38d62e3c3dc7.jpg

頭寮山,海拔493公尺,又名湳仔溝山,山頂有日本時代總督府補圖根點基石,這顆基石也是總督府古道名稱的由來,身後的山為白石山,稜線可以一直延伸至三峽的五寮尖。

0c7c8ef07e43a64ebafd75948d27e96f.jpg

百吉舊名「八結」,是大溪前往角板山的必經之路,不過早期從大溪要辛苦越過溪洲山,攀爬山路或搭乘越嶺台車才能到達八結,1944年日本時代闢建隧道,方便行人及台車通行,1965年改稱(舊)百吉隧道

1d3b8b7652e872f72a1bcbbc8048eb48.jpg

日本時代從大溪到角板山有鋪設台車鐵道,台車又稱輕便車,是以人力推動的交通工具,可以運送茶葉、煤炭和樟腦等貨物,也可以提供客運服務,1953年始拆除鐵道,後來開發北橫公路時,就是大致依據當初的路基而行,舊百吉隧道目前改為觀光步道,有鋪設台車軌道供民眾體驗。

八結流傳一個「貼崎的女人」的故事,因當地較為偏遠而工作機會不多,早期年輕男人多為台車車伕,有男人在八結擔任礦工,他從八結將台車裝滿煤炭,自己在前面拉著台車,他的妻子每天都會在後方幫忙推,兩人同心協力將台車推至山頂,然後老公獨自將載滿煤炭的台車下滑到大溪交貨,換取一家所需的微薄收入,妻子則會在山頂等待老公把空車開回來,再一起將台車推回八結,雖然這只是一個很普通的礦工的故事,但是在平凡中也顯示出夫妻同甘共苦的甜蜜與辛酸。

48bae28d3ba480ae944d0fb23c8c1544.jpg

舊百吉隧道尚未開通前,大溪要進入八結就要爬山路越過溪洲山,有兩條山徑分別叫做「總督府古道」及「大艽芎古道」,另外也可以搭乘越嶺台車,這條台車道舊稱「石龜坑古道」,在鐵道拆除後,改建為「百吉林蔭步道」,坡度平緩且鋪上柏油,是民眾登山散步的熱門地點。

de9c302537bff336febcf469b4dda319.jpg

百吉林蔭步道原是連接大溪和八結的越嶺古道,日本時期建有台車鐵道,這是一張1930年日本人在鐵道旁的照片,我也找到相同的地點,留下這張百年對照的相片。

dc397dbef056f435671d0cb2cbb02e6c.jpg

這張1935年的角板山交通概念圖,顯示角板山是日本時代的熱門旅遊景點,其中從大溪到八結的鐵道路線中,越嶺最高點原稱為「崙頂」,因為於1925年,日本大正天皇的二子「秩父宮雍仁」曾來此遊覽並休息,故該車站改稱「宮之台」。

56a3e99edf0f78be69bd095f5c8a408b.jpg

在往頭寮山的稜線上發現了幾塊界碑,一面寫著「林嵩壽」,另一面寫著「三井」,查詢網路資訊均表示該地屬於板橋林家的三井公司,不過這個說法明顯不對,因為三井公司是日本時代的財團,怎麼會是林家的?這是典型以訛傳訛的錯誤訊息。

實情是日本領台後,板橋林家都內渡大陸避禍,只有林維德三子林嵩壽,15歲即從大陸返台,擔負顧全與復興林家台灣產業任務,可是當初林家在大溪的土地,都已經被日本政府收歸國有

c56db5c66fc19942e7954cd1f73826cb.jpg

所幸日本政府在1907年頒布「台灣樟樹造林獎勵規則」,鼓勵在山林種植樟樹,並規定如果植林成功還可以獲得土地所有權,林嵩壽為了重啟林家的拓墾事業,於是提出申請造林。同樣的,當時最大的日本財團「三井合名會社」,也同時申請在這片山嶺造林

b18657614fac0dc672f8223d1ca24c27.jpg

這份公文是林嵩壽於1909年向台灣總督府提出申請,就是在頭寮山進行造林,全文翻譯成中文如下:

為造樟樹林請求無償借貸官有地

桃園廳海山堡三層庄土名頭藔

一官有林也面積四拾九甲九十七厘

請求地境界 東 新路坑 西 大九芎       南 官營造林地     北 三層庄土名頭藔

借地期限  自明治四十二年二月至明治五十一年一月 共十年

為前述造樟樹林,希望無償借用,且成功時,當無償授予業主權。他頁附地形簡圖與創業方法書,另附台灣樟樹造林獎勵規則,請遵守此規則。明治四十二年二月  台北廳擺接堡枋橋街二百八十九番地  林嵩壽

39fefdaa331a9060935c4972806ad853.jpg

公文裡還特別把造林權利義務事項都一一列明,翻譯如下:

一、應提請桃園廳長交付允許無償借貸之土地一事。

二、允許無償借貸的土地內若有損害,可隨時排除,此時禁止提出異議。

三、官方於事業上有指示命令時,不得違抗之。

四、違背此命令中各項時,得取消許可。

五、當因前述各項造成損害時,官方得請求賠償之責任。

6f415969b4335ba589332e795592f05c.jpg

再檢視林嵩壽向政府申請造林獎勵的附件,是一張手繪古地圖,經我比對造林地剛好就是在溪州山稜線上,所以答案揭曉,界碑北邊那面寫「林嵩壽」,南方那面寫「三井」,正是造林地的界限。而且也因為分五年實施造林計畫,每一個界碑剛好代表每一年造林的里程碑,從由南到北,里程碑分別是大艽芎古道、三井基石3 (24.83032,121.28855)、三井基石2(24.82999,121.29055,俗稱林嵩壽山)、三井基石1(24.8309,121.29242)和內湳溝山,這張地圖提供我的推論直接的證據。

另外,這張手繪地圖也呈現出尚未興建石門水庫以前的大漢溪,慈湖也在一百年前就出現在古地圖上,那時稱為「牛角湳陂」,而4號省道和北部橫貫公路那時也已經都是通往大溪的道路,都稱得上是歷史悠久的古道了

4dbec9261c8624a661db45bab4c4174e.jpg

另外的這一份文獻,說明整個日本時代大溪林野讓售給財團的過程,首先由「三井合名會社」於1922年向總督府取得「預約讓渡許可」,意思是說暫時取得官有地墾殖的權利,然後經過八年的造林開發後,正式向政府取得「開墾地成功賣渡許可」,這一張薄薄的公文書,221甲的原住民土地,由財團正式取得土地擁有權。

2e6b48ddb766cdedcf304ffff029db85.jpg

溪州山上的一個三井界碑,和林口的三井outlet有沒有關係?有的,三井合名會社在1941將不動產部門獨立出來成立三井不動產,三井不動產出資70%、遠雄建設出資30%,在2016年成立林口三井outlet。

左圖是日本時代三井合名會社台灣出張所,原址位於現在漢口街二段,右圖是林口三井 outlet.

82a5764181b7a7656f38bc18f5e211d3.png

台北開車至湳仔溝步道停車場約1小時

大艽芎登山口->大艽芎古道->頭寮山->總督嶺古道->舊百吉隧道口->百吉林蔭步道(石龜坑古道)->湳仔溝步道->大艽芎登山口

留言

預設頭像


  • Eddie Chen的頭像 Eddie Chen

    由網路查詢看到這篇,考證清楚很有收穫,感謝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