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

  • 林文毓
  • 12,100 次點閱
  • 5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本書相關介紹請見→【書訊】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國家步道歷史叢書03)

之前有幸參與《合歡越嶺道》的新書發表會,聽徐如林老師介紹這本書,讓我很嚮往能夠全程用走的探訪一次這條道路(即使已經有些路段成為公路車道)。發表會結束後一回到家,只要有空就捧著這本書翻閱,越看越覺得心癢難耐,讀完書更加深親自去走一回的決心!但礙於各種現實因素不能說走就走,只能先寫寫心得和各章節的摘要,提醒自己有一天一定要去走合歡越嶺道!

==================================================================================

讀後心得
        由於自己大學時是登山社一員,算一算合歡北峰也去了大概有7、8次,就算不是到合歡山區進行登山活動,從彰化出發的我們要去中部或東部地區登百岳,通常也都會經過這條「台14甲中橫霧社支線」。以往只知道這是一條很美、很便利的高山公路,但我對於這條路上曾發生過的歷史事件,除了它的起點霧社曾發生過霧社事件之外,其餘的歷史認知大概就沒了吧!直到接觸了兩位老師所寫的書,才曉得在霧社事件之前,日本在台灣還有兩次的理蕃行動。
         日治時代的「三大理蕃事件」,依時間順序是:太魯閣戰爭、大分事件、霧社事件。合歡越嶺道的出現,和太魯閣戰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越嶺道的前身可能只是原住民的小徑、探金的道路,為了佐久間左馬太總督攻打內太魯閣的理蕃計畫,才開始完整測量、規劃。高山地區地形的起伏、地質的狀態、氣候的變化都影響著道路的測量與選線,另外東段太魯閣峽谷的天險,更是東西相連的一大障礙!看橫亙於錐麓大斷崖的錐麓古道,實在難以想像當年開鑿作業的情景,這段驚險的道路也是到了太魯閣戰爭結束後,為了有效控制內太魯閣地區必須建置警備道路,才千辛萬苦的開鑿出來,真是令人不得不佩服當時開鑿出錐麓古道的梅澤作業隊。
        在讀過楊南郡、徐如林老師的這本「合歡越嶺道: 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後,對於大學時期登山常常上去的台14甲線以及合歡山區有了更多感覺!這本書從太魯閣峽谷的生成開始寫起,各章節敘述著從古至今合歡越嶺道的開鑿、這段路上發生的故事、路途的景觀、兩位老師踏查這條古道的經過等等,描寫得非常精彩,讀來身歷其境!讀完書讓人非常忍不住想動身,從台14甲一路到台8線東段,東西橫貫紮實的去走一遍,體驗這條老師們說的「一生一定要一次的路」。

(以下概述各章節摘要,詳細內文歡迎大家翻越合歡越嶺道一書,欣賞老師們流暢的文筆與豐富的內容!)

==================================================================================

章節摘要
一、太魯閣峽谷的前世今生
        隨著板塊的擠壓使陸塊抬升,好幾萬年下來,太魯閣地區歷經三次間歇性的隆升運動,演育出立霧溪「谷中谷」、高位河階等地形樣貌。

二、熙來攘往淘金客
        立霧溪口採金活動早在1400年前就開始。之後占領台灣的各個政權──荷蘭、西班牙、鄭氏、清朝、日本等等,皆對立霧溪流域進行過探金的活動,日治時期甚至開闢了自太魯閣峽口到綠水的「塔比多產金道路」。

三、賽德克族大遷徙
        18世紀中葉,原居濁水溪上游的賽德克族各族群陸續遷徙至木瓜溪、立霧溪流域等東部地區。從前以三角錐山與塔山之間的連線,做為區分「內太魯閣」(靠山區)、「外太魯閣」(靠平地)的界線。外太魯閣於清代與官方合作「聯生番制熟番」而逐漸壯大,內太魯閣則安分守己,自立自足與世無爭。

四、牡丹社事件與生蕃剋星
       佐久間左馬太於牡丹社事件中獲得生蕃剋星的稱號,而清朝也因這次事件開始重視台灣,為了鞏固後山而建設開山撫番道路。北路的蘇花古道開通後清代官方勢力進入,其「以番制番」的策略影響了立霧溪下游原住民各族勢力的消長。

五、蘇花古道通後山
        太魯閣人與漢人建立合作關係以壯大勢力。在加禮宛事件中太魯閣人協助清軍平定亂事後一躍成為當地最強大的原住民族群。

六、一升少將
        於牡丹社事件中被稱為生蕃剋星的佐久間左馬太,在某次宴會中獲明治天皇賞識。

七、新城事件
        台灣被割讓給日本後,於花蓮新城爆發的抗日事件。太魯閣地區漢人總通事李阿隆帶領外太魯閣族群抗日,最後日軍以懷柔政策和太魯閣族人和解。

八、威里事件與隘勇線前進
        日人進駐花東地區開採樟腦,請太魯閣族協助維持治安,卻因利益分配所引發的糾紛。威里事件過後日本警方開始於東部設置隘勇線。

九、移動的總督府
        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到任三個多月就爆發威里事件,事件結束後總督決定巡視台灣東部地區,有時離開台北太久以至於公文處理必須派人專送至總督所在,因此被人笑稱「移動的總督府」。

十、七腳川事件
        隘勇線雇用南勢阿美七社的壯丁擔任隘勇,由於隘勇們不滿該工作影響原有生活及薪資發放問題,部分隘勇開始反抗示威。日本官方認定是七腳川全社的暴動,因此發動大規模掃蕩行動。
       
十一、決定了,理蕃事業計畫
        「五箇年理蕃事業計畫」所需預算龐大,日本內閣並不支持這項草案,但佐久間左馬太獲得明治天皇支持,因此針對「北蕃」(泰雅、太魯閣、賽德克、賽夏等族)的五年理蕃計畫得以正式展開。

十二、臺灣史上最大的山難
        因應太魯閣討伐戰的需要,蕃務本署派遣測量探險隊前往勘查、繪製地圖。其中由測量技師野呂寧率領的「合歡、奇萊北峰方面探險隊」,在合歡主峰遇上惡劣的天氣,有許多人在此次測量行動中喪生,是為臺灣史上最大的山難事件。

十三、總督親征
        進入討伐作業後,佐久間總督身為總司令,堅持親自到現場指揮。太魯閣蕃討伐戰正式開始。
       
十四、大獵首隊
        日軍於合歡主峰與東峰之間的山麓谷地設立指揮部(今陸軍寒訓中心)。來自托博闊社的獵人在奇萊北峰發現這個狀況,立即回到部落報告。這幾位獵人稱駐紮於合歡山區的這些日軍為「大獵首隊」。

十五、無罪之伐
        日軍討伐行動開始,雖然總督下令必須先談判,但日軍攻打無過失的部落本來就理虧,加上語言不通容易造成誤會,因此談判破裂。無辜的托博闊社與孫莫克社因此受到砲火洗禮。

十六、翻山越嶺大逃亡
        西卡亨社族人決定舉社遷徙逃亡至木瓜溪的沙卡亨社,然而太魯閣討伐戰的戰火遍及立霧溪與木瓜溪流域,最終各部落皆被日軍攻破。部分部落開始進行游擊戰,部分則選擇歸順。

十七、總督怪我
        怪我為日文「受傷」之意,佐久間總督在山稜線上觀望時為閃避子彈而失足滑落受傷。之後第一守備隊司令由平岡茂接任,平岡茂少將發動大規模攻擊與搜索行動,終於迫使反抗的各部落投降歸順,結束了這場太魯閣戰爭。

十八、風雲變色凱旋慶
        「太魯閣蕃討伐戰」結束,五年理蕃計畫圓滿完成。佐久間總督決定舉辦凱旋慶祝會,然而活動當天暴風雨來襲,彷彿連老天都看不下去此等荒謬之舉。

十九、梅澤柾的天空步道
        為了建置警備道路系統以及各社警官駐在所,梅澤柾率領梅澤作業隊開鑿錐麓大斷崖的橫斷道路。


二十、佐久間之死
        敘述佐久間左馬太從武士到軍人的一生,著重敘述他在擔任第五任臺灣總督期間對臺灣的治理。現今台灣仍有部分地名與佐久間左馬太有關。

廿一、帝國教授大驚奇
        錐麓步道開通後,學者總算能夠深入到立霧溪中上游的部落進行學術調查。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教室的移川子之藏教授即是透過合歡越嶺道進入部落訪問,獲得太魯閣族的許多遷徙、家系資料,並完成《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硏究》一書。

廿二、使政四十周年大翻修
        為了彰顯台灣在日本統治下的進步,臺灣總督府決定舉辦「始政四十周年紀念 台灣博覽會」,除了表現經濟與文化成就,也藉此推展臺灣的觀光。
        因應這場博覽會,總督府重新整修臺灣山區的警備道路,合歡越嶺道在此時期經過翻修以及改道,之後成為健行勝地,沿線的幾個警官駐在所為此被指定為「指定宿泊所」。

廿三、人氣明星  合歡越
        合歡越嶺道整修後完善的道路以及沿途的美景,吸引眾多健行者前往,台灣鐵道部也配合觀光旅遊,推出建議行程供大眾參考。合歡越嶺道一出現,立刻成為最受歡迎的登山健行活動。

廿四、產金道路穿峽谷
        為了立霧溪兩側河階的砂金,台灣總督府開闢了一條「太魯閣產金道路」(塔比多產金道路)。這段產金道路也成為了之後東西橫貫公路的基礎。

廿五、東西橫貫公路
        日治時代後期已經著手中部橫貫公路的開闢,國民政府時期經過幾次踏勘,最後定線東西橫貫公路(台8線)。東西橫貫公路的開闢除了具有國防、經濟等意義,也有助於安置退役官兵。      

廿六、冰雪世界與高山花園
        合歡山區的自然景緻豐富,公路的闢建使其易達性高,成為深具觀光價值的景點。冬季有雪、春季有花,冷杉林與箭竹草原都是值得一覽的風景。秋高氣爽的時節更是觀星好去處。
       
廿七、初探錐麓大斷崖
        楊南郡、徐如林兩位老師踏查古道的紀實

廿八、掘鑿曲流白楊道
        楊南郡、徐如林兩位老師踏查古道的紀實

廿九、太魯閣國家公園
        日治時期曾公告指定今雪霸及太魯閣為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民國75年11月28日,正式宣告成立「太魯閣國家公園」。

三十、一生一定要走一次的路
        本書結語,鼓勵讀者走一趟合歡越嶺道。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