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吉哈拉艾的里山時光

青色山巒,圍繞著金黃稻田,陽光灑落在吉哈拉艾的美麗家園。這裡有一群阿美族人,守護著百年水圳,堅持世代農耕,在秘境山谷中,傳承土地價值,豐富聚落的里山時光…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陳志昌

花蓮富里豐南村,部落名稱是吉拉米代,一個山谷內的廣大農業平原,百年前,阿美族人循著河流進入,在不同區域建立小聚落,展開農耕生活。循著台23縣道前行,穿過隧道,轉進石厝溪峽谷,經過蜿蜒山路,地形豁然開朗,來到吉哈拉艾的小聚落。

環顧四周,青山包圍農地,層層梯田由高而低,聚落中住著二十多戶居民,有如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藍姆路是吉哈拉艾青年,目前就讀博士班,在求學之餘,回到故鄉,幫助聚落發展,希望由吉哈拉艾出發,追尋部落的里山之道。

春天的山頭,籠罩著雲霧,盛開的櫻花,宣告著一年春耕的開始。部落族人吳清泉推著古董級插秧機,緩行來到田區,開始插秧工作。家族成員聚集,孩子幫忙整平田地,方便插秧機工作,妻子搬運秧苗,等待補充更換,母親彎腰辛勤補秧,填補機械插不到的地方。過沒多久,族人陸續前來幫忙,藍姆路的母親廣媽也跟著下田,延續部落相互換工傳統。

廣媽表示,以前田區更小,完全要用人力,後來是為了機械化,才開始整地,將梯田面積加大。吉哈拉艾由於位在較高谷地中,天氣冷,日照短,插秧時間要比較早,稻作成長也比較慢,一切都要依循自然定律。

(by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秧苗慢慢成長,廣媽來到家族稻田,開始進行除草工作。她熟練的將田中稗草拔除,再塞入田土裡,讓它無法搶走土地養分。接著她又拖著一根竹掃把到田區,揮掃稻葉,趕走吃稻的昆蟲,達成防治目的。

吉哈拉艾推行友善耕作,不用化肥農藥,使用費力耗工的傳統農法,趕跑昆蟲,培育土壤。藍姆路表示,吉哈拉艾其實很早就推行有機農法,但是一度中斷,回頭使用化肥農藥,造成環境破壞,近年重新走向友善耕作,大家都很珍惜。

 

夏天來臨,一群比西里岸的海岸阿美族人,來到吉哈拉艾參訪,想要見學山谷梯田的里山生活,瞭解這個幾乎沒有廢耕農田的梯田聚落。比西里岸部落鄰近三仙台風景區,部落發展觀光經濟,農耕卻是凋零,廣大田區只剩一戶耕作,所以來到吉哈拉艾,想學習維繫農耕的方法。

吉哈拉艾由雅各出面接待,雅各早期在貨輪工作,跑遍全世界,厭倦海上生活,回到故鄉務農。他在部落年齡階層有長輩地位,成為青年導師與部落導覽員。雅各以風趣開場白,帶領比西里岸族人,參觀百年水圳,這是吉哈拉艾的生命之水,生活、生產、生態,都靠豐沛水源來維繫。

晚間,比西里岸族人烹飪晚餐,享用當地食物。晚餐後由藍姆路分享經驗,說明吉哈拉艾的發展歷程。2012年,吉哈拉艾的水圳與梯田,被登錄為文化景觀,受到社會矚目。藍姆路強調,最核心的價值,在於這是活的文化景觀,有一群族人繼續維繫、使用、傳承,日常的生活風景,才是吉哈拉艾的真實價值。

歷經漫長的四個多月,初秋前夕,稻米開始熟成,山谷裡的梯田,像金黃地毯,鋪蓋大地。吳清泉請來收割機,在較平坦的田區收割。收割的稻米,是家庭重要的經濟來源,也是回鄉的吳清泉,對於父親的信守,好好務農,絕不賣田。

收割之後,等待第二期耕作,田間較少農事。藍姆路邀請一群文化專家與媒體朋友,來到吉哈拉艾參與部落小旅行,想要摸索部落深度旅行的方式,開創觀光經濟。帶著旅行者來到溪流,雅各示範過去部落各種傳統捕魚技法。

收穫的漁網中,有幾尾台灣石(魚賓),是外來魚種。雅各解說,吉哈拉艾的族語意義,就是台東間爬岩鰍,至今溪流已經很少見,聚落透過友善耕作,不使用農藥污染河水,並推行定期封溪,希望復育原始溪流生態。這場部落小旅行同時也召集部落青年參與,不只練習接待導覽,也是學習部落的傳統技術。

冬天來臨,保水的水田,流動的圳水,成為生物的棲息環境,萬物和諧共生。在吉哈拉艾,一群人聚在一起,開創梯田聚落的里山時光,在春夏秋冬四季循環中,寫下部落最美的生活風景…

 

公視 我們的島【吉哈拉艾的里山時光】

09/28(一) 22:00首播
10/03(六) 11:00重播

(by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原文出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