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微光世界-藍眼淚大揭密

海面湧現藍光,每年四月一到,許多人前進馬祖,希望一睹藍眼淚之光。藍眼淚是什麼?有著何種生態意義?生態調查團隊開始作業,想揭開藍眼淚的秘密...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 陳志昌 陳忠峰
剪輯 陳忠峰

馬祖北竿鄉塘岐村村長陳嘉文,多年來從事藍眼淚導覽活動。藍眼淚大發生時,島嶼各處都可觀看,但是北竿的塘岐沙灘,因為平緩能下灘接近,也有較高安全性,成為最好的觀看點。看著藍眼淚隨波發光,譜出夜之旋律,也讓陳嘉文看見機會,為故鄉創造觀光經濟。

東莒漁民陳先生到岸邊巡視漁獲,長期的捕魚經驗,他發現藍眼淚大發生時,漁獲總是特別豐富。只是過去漁民多半討厭會發亮的藍眼淚,因為軍管時代,夜間不准靠海,晚上偷抓魚,藍眼淚會暴露行蹤,招來危險。

每年進入大發生期,遊客幾乎買不到機票,就算進到馬祖,也不見得看得到藍眼淚,馬祖風景管理處於是在北海坑道內,舉辦搭船夜觀藍眼淚。遊客登上小船,在導覽解說下,巡行坑道,觀看水面被撥起發亮的藍眼淚。

海洋學者邱郁文,長期調查馬祖濕地生態,過去就在許多澳口觀察到藍眼淚現象。他表示,藍眼淚伴隨藻華現象,大量藻類帶來營養源,但也可能帶來危害。

藍眼淚出現的時間,約在每年四到九月,但它究竟是什麼,各界說法不一,國立海洋大學蔣國平的研究團隊,展開大揭密行動。研究團隊多航次、多地點,到馬祖海域採水做研究,在海上放下不同粒徑的採集筒。同時利用各項測量工具,建立環境數據,瞭解藍眼淚出沒時的水質變化。

 

研究團隊建立一個小型試驗室,可以將採集到的樣本,進行分類、研究。透過RNA的核糖核酸檢定技術,分析出樣本中能發光的物質,發現藍眼淚是種單細胞生物,以藻類為食,受到刺激就會發光。

研究團隊舉行記者會,公布馬祖藍眼淚的確認結果。針對藍眼淚出現,是否意味著環境危機,蔣國平解釋,藍眼淚無毒性,以藻類為食,反而具抑制藻華的作用。

未來將針對藍眼淚的生態系統,進行更廣泛的採集與分析,瞭解藍眼淚出現時機,以及被漁民稱為丁香水的藍眼淚,能否成為海洋資源的生態指標。

藍眼淚景象帶動馬祖觀光,也讓一些年輕人,思考在故鄉發展的可能。馬祖青年劉增亞、李正元等人,租下津沙村旁廢棄的軍事據點,打造青年旅館。因為位於山崖,成為觀看藍眼淚的絕佳秘境,但他們不以藍眼淚為主要訴求,反而希望遊客看見更多不一樣的馬祖。曾有遊客建議擴大建設,多收一些客人,但他們希望維持碉堡風格,讓人感受到馬祖過去的軍事氣息。

馬祖藍眼淚帶來旅遊潮,但是因為夜間追淚,讓機車、人聲的喧嘩,打破小島寧靜,影響居民生活安寧。連江縣長劉增應希望在藍眼淚熱潮後,打造一個優質旅遊模式,推動觀光。

藍眼淚一波波湧現,帶來觀光驚喜,也帶來生態訊息。目前研究揭密藍眼淚的身分,需要更多研究,洞悉藍眼淚的生態網絡,連結更深層的海洋訊息,穿透微弱藍光後的環境秘密。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