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隆嶺古道、舊草嶺隧道O型走

旅遊日期:100.04.02  天氣:晴天

「噶瑪蘭廳誌」曾對此條古道作這樣的描述:嶐嶺在廳治之北五十里以高得名,石磴如梯,煙雨籠樹。所謂嶐嶺夕煙,乃八景之一。嶺腳有防汛,為從前入蘭孔道。據說當年吳沙就是走此古道進入噶瑪蘭開拓蘭陽平原。

隆嶺古道 係自福隆內隆林越嶺草嶺到石城的一段古道,據傳在石城端臨海處建有石城碉堡(目前在此處重新建了嶄新的一個小圓形觀景碉堡,以象徵其意),原為原住民據守以防止外來的船隻靠岸而得石城之名。隆嶺古道 山勢陡峭越嶺山徑林木遮天蔽地,路途經年雲霧籠罩崎嶇難行,清朝第一位入蘭官員揚延里詠詩曰:三貂甫過又巃嶺,嵐氣迷漫日乍紅。矗立參天雲際樹,橫空跨海雨餘虹。

隆嶺古道 沿途有不少的古蹟遺址,在荒涼的山徑內有廢石厝、石牆、石階、石鑿、古榕樹及廢棄耕地等,並有凱達格蘭族祭儀場中的七星堆,石堆不知是人工疊砌或是天然形成,巨石層壘有如金字塔狀。

日據時期日人開鑿「草嶺隧道」於「隆嶺古道 」下方,隧道總長2167公尺,在隧道口的石城端雋刻「國雲飛處」(但也有人說是:北雲飛處或白雲飛處)草書筆走龍蛇不知哪個真確!,福隆端則是「制天險」。

今日的隆嶺古道 與站長一起走,沿途有伴又有共同話題,實乃人生一大快事,走一趟隆嶺古道 及舊草嶺隧道 (目前已規定假日禁止行人徒步進入),既可看盡斷垣殘壁的荒涼遺跡及翻山越嶺又可走進古老時光的歷史隧道。

早上8:45分搭火車至福隆,下火車先到「鄉野便當」拿二個車頭便當放在背包中,從鄉野便當店對面的福隆街二巷進入,直行約二公里可接「外隆林街」,沿著隆隆溪及宜蘭鐵道而行,近2公里的路上已經有很多騎著腳踏車的遊客在路上往舊草嶺隧道 前進。接上「外隆林街」路右側有「福隆基督教教會」場所,教會前面大片空地旁花木扶疏可供休憩,會所後面有短步道爬上後面小山坡,山坡上更是花草林立,台灣野百合也暫放在山坡壁上。

吉次茂七郎紀念碑:吉次君係福岡縣人,就讀於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畢業後任職於鐵道部,旋即志願從軍一年。獻身軍旅官拜陸軍砲兵少尉,退役之後立既復職,時值宜蘭鐵道工程動工之際,被遴選為工程現場總監,日以繼夜辛勤工作,三貂嶺 及草嶺二隧道之能完成,端賴君之所賜至鉅。然在工程中竟患黑水熱,病發僅四日藥石罔效,於大正十二年一月十七日於此逝世,得年三十有四。

行至舊草嶺隧道 前聚落為「田寮庄」,一旁的住家現都改為腳踏車出租地或小吃店及冷飲店等,可見舊草嶺隧道 開放腳踏車為此地所帶來的人潮及消費經濟。仍然矗立在舊草嶺隧道 口的崗哨,石壁上滿布蕨類青苔,裡頭有人擺上躺椅在裡面,冬暖夏涼是休息的好地方,站長進去探究一番出來不知在找什麼!

從田寮庄沿著柏油產道爬坡上行約400公尺在路左側一棵巨大的榕樹下巨石堆疊成丘,隆起的巨石堆與交錯盤結的榕樹根糾結纏繞,這就是「七星堆」了。

路旁有一塊大石,石面上雋刻:內有七星墩地硐、林森參天勝山峰、石堆促成分佈廣、塔似仙境城寶藏。形似凱達格蘭族祭儀場中的七星堆,石堆似乎是以人工疊砌,巨石層壘如金字塔,塔內有石階步徑,且矗立於二山凹谷高處,視野遼闊(可見福隆外海),如同七星山 儀場稜地。

沿著產道繼續往上,見左邊有一「心齋橋」越過隆隆溪上游,橋頭邊釘有一「隆林古道」的小指標牌,橋那頭的駁坎壁上列有成排的一捆捆桂竹應該是在曬太陽,產道至此終結右邊有小路往上,爬上後山路小徑穿過綠蔭的桂竹林,相當優靜雅緻。

山路繼續腰繞在隆隆溪上游,在經過一小溪濺後路徑上冷清草掩道,站長在一番探勘後判斷久無人行,原路退回心齋橋續行產道。產道後面變為碎石路且路面變小,路面上有「禁止進入」字樣,不知是禁止車輛還是禁止外人,繼續往上行走在產道右邊遠遠就看到樹枝上綁滿登山條,這就是隆嶺古道 的登山口。

在古道入口的菜園旁稍作歇息,進入古道後繼續沿著隆隆溪上游,古道因長期遭雨水山洪沖刷,只剩下山林小徑模樣,很難辨認以前古道石階的原貌,小徑上冷清草及不知名的草類叢生,將沿途溪濺及小徑染成一片翠綠。

踩著泥徑再往上爬,林蔭間坡度平緩,幾株榕樹樹幹橫生,氣根入地成幹,枝葉張牙舞爪的延伸,像極了電影「倩女幽魂」裡面的姥姥「樹妖」。荒涼的古道上幽靜的林蔭間走約三十幾分鐘,眼前上方的林間縫隙透出白光,已經知道要越嶺道稜線了。幾步路後左邊有一老榕樹,樹上被綁滿登山條,右邊是一座相當簡樸且有點傾圮的土地公廟,廟後樹幹上掛有「石城仔嶺水頭土地公海拔:280M」牌子。

土地公廟無小廟基座內也無土地公,僅有石碑寫著「福德正神」,上聯「金玉滿堂」,左右聯為「天地古今在,日月萬年光」。土地公後面有一山路可通往福隆山 ,而在老榕樹旁沿著稜線山路可走往大堀噢,與站長立於鞍部稜線上稍微整理眼前的視覺障礙=管芒,太平洋出現在山下,濤聲海風迎面襲來,讓人倍覺舒服。

從石城仔嶺下石城才真能感受到所謂:「巃嶺在廳治之北五十五里,以高得名,石磴如梯,煙雨籠樹,所謂籠嶺夕煙乃八景之一,嶺腳有關防,為清朝入蘭之孔道」。從稜線陡下不久遇一大片的雜竹林,從以前住在山上的經驗,遇有這種竹林附近大部分有民宅居多,因為此種竹叢都適合作防風林(擋颱風用)。

再往下古道旁又出現一座土地公廟,廟後樹幹上掛一牌子「石城土地公」,廟內也無土地公只有稍能看懂「福德」兩字。此土地公廟似乎曾傾倒而後又被重新堆砌起,一旁又有周圍長滿蕨類的蓄水池,整個情況讓人感受起來只有「蒼涼」兩字足以形容隆嶺古道 的情景。

古道至此稍為平緩但也接近出口的石城,一旁開始出菜園、梯田的遺跡,幾株柚子已在開花散出淡淡的花香,石城海岸已經出現在路下方,海浪拍岸聲已清晰可聞。

舊草嶺隧道 石城端,隧道口上方雋刻「國雲飛處」草書。

走進石城舊草嶺隧道 口的漁村,舊隧道、石厝矮屋與嶄新的石城觀景碉堡形成新舊併同的景象,大榕樹下傳來有點哀怨的樂器吹奏,走唱人吹奏的相當賣力,河邊春夢、難忘的鳳凰橋等,聽得讓人入神久久不肯離去。

舊草嶺隧道 就是台灣民謠中「丟丟銅仔」歌曲裡提到的「火車山洞」,興建於大正10年(民國10年)至大正13年(民國13年)完工,隧道總長2,167公尺,是當時台灣最長的隧道。隧道口以紅磚砌成圓拱狀,洞口高5公尺,可容單線通車。福隆端立有「制天險」,石城端立有「國雲飛處」兩道門額,甚具歷史意義,是宜蘭縣與台北縣共同指定的「縣定古蹟」。民國75年新建北迴鐵路 改道後廢棄封閉迄今,民國97年由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 管理處與台灣鐵路管理局合作將隧道再生利用轉化為自行車道。資料來自舊草嶺隧道 解說

終於走出舊草嶺隧道 福隆端,下午的人潮比早上多很多,沿著外隆林街騎進來的遊客一波接著一波,有單騎的也有兩人合騎,有老阿公也有小弟弟。今天是四天連假的第一天,除了掃墓祭祖外,有更多的人乘此假日攜家帶眷出來踏青旅遊,光看大姊鄉野便當門前的排隊人潮就知道有多少人來騎腳踏車過山洞了。

旅遊路線圖:福隆火車站08:45→福隆基督教會09:30→吉次茂七郎紀念碑09:55→七星堆10:27→心齋橋10:35→古道入口11:15→石城仔嶺11:32→石城土地公11:53→舊草嶺隧道 石城端口12:15→福隆端口13:10→福隆火車站13:45

原文出處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