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6歲嚴重高山症,「PAC」救他一命

嚴重高山病病患,包含高海拔腦水腫及高海拔肺水腫,如果沒有立刻下山,有可能在6到12小時內導致死亡。許多時候,直升機無法立即抵達,下山路途太晚,病患行走緩慢,便可能造成不幸。幸好,目前台灣高山上,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有建置了攜帶型加壓袋(PAC),有了它,當嚴重高山病病患,無法立即下山時,可以使用PAC,模擬海拔高度下降1,500公尺,緩解症狀,保全生命。

PAC成功救援案例分享記者會(圖/王士豪)


一位十六歲、體重九十公斤的高中生,與母親一起去攀登嘉明湖,在今年七月二十日晚間十一點,於海拔三千兩百多公尺的嘉明湖避難山屋,發生頭痛、呼吸困難、喘不過氣,臉色發青,心跳次數每分鐘高達134下,血氧飽和度降到60%。他發生了會快速致命的高海拔肺水腫!然而,直升機最快要七小時之後,隔天上午六點多才會抵達,病患虛弱無法行走,且因為體重的關係,也難以立即用人力背負下山。這是嚴重高山病最危險的情況,在以往,台灣高山山屋沒有設置PAC前,這類病患,幾乎都難以活命。

此時,現場的高山嚮導,有受過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的PAC操作者訓練,立即啟用協會設置在嘉明湖避難山屋,全新的PAC,在兩小時之內,讓病患轉危為安,血氧飽和度回到91%,心跳降到每分鐘103下,病患在症狀緩解之後,立即連夜摸黑由隊友護送步行下山,並且在南橫公路轉搭救護車至關山慈濟醫院,全程沒有動用到直升機,就安全抵達醫院。病患在當日,便立即出院,返家休養。其實,現場的高山嚮導,是病患父親的情如親手足的結拜兄弟,他第一次使用PAC,就救到自己的姪子。當時在山上,經歷過生死一線的病患、也在急救現場的病患母親、病患的叔叔也就是施救者,都會親臨記者會現場,現身分享。

PAC成功救援案例分享記者會(圖/王士豪)

PAC成功救援案例分享記者會(圖/王士豪)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的「加壓加氧、高山安心」攜帶型加壓袋(PAC)建置計畫,主計畫所需經費,新台幣八百萬元,已經在今年六月,募集完畢。目前,所有申請PAC的各縣市消防局特種搜救隊以及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均已經收到本協會免費提供的PAC,台灣部分高山山屋,也已經設置完成。現階段,我們正努力募集志工,協助將PAC運送到全台各個高山山屋,其中,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熱情參與,協助募集運送設置志工,協助背負PAC到山上,而PAC計畫主持人王士豪醫師,除了在今年五月初,親自參與雪山三六九山莊及翠池山屋的PAC建置,更預計於八月底,親自率隊前往雪霸國家公園最難攀登與救援的聖稜線,完成聖稜線上素密達山屋及雪山北峰山屋的PAC之設置。

PAC的使用,需要經過妥善的訓練,才能更進一步確保傷患的安全,也能保障操作者救人時的權益。因此,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緊鑼密鼓的舉辦PAC操作者訓練課程,目前,也有一位康橋高中的家長,慷慨解囊捐贈新台幣四十幾萬,專款專用於PAC訓練課程,讓原住民、學生、消防局搜救隊員及山難搜救團體,可以免費學習PAC,我們希望更多熱心人士慷慨解囊,贊助PAC訓練課程,來協助更多人學習PAC。

自從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攜帶型加壓袋PAC計畫自去年五月正式啟動之後,目前,台灣還沒有登山客因為高山症而死亡,而在啟動前,更也已經使用加壓袋救到兩位登山客(布農族青年阿義以及南投季小姐)。

這個完美的成績,一定可以繼續保持下去!高山病零死亡,我們一定做得到!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