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卓社林道探「良久社」行

清朝時期,布農族卓社群散居於卓社大山四周的廣闊山區中,日人據台之後為了方便統治,早在民國2年(1913年)6月即設置卓社駐在所,管理留在原居地的卓社群。為了便於統治,又進行了3次遷居工作:

自民國15年(1926年)5月開始,進行武界集團移住,至1929年5月移住完成,共90戶、895人遷居至武界,但是根據居民的口述,遷居其實到光復之後還在一直進行。

自1929年2月開始、1930年8月止,又將asang-laiga、panapanan、hilan.三社部分族人,遷移至水社大山東南麓、濁水溪左岸山腹,海拔約1500公尺的卓社駐在所附近。

1932年4月在良九社設警察官吏駐在所,再將一向散置於卓社大山麓的asang-laiga、panapanan、hilau 三社剩餘社眾,集中遷住於大尖山東方萬大卡社道(現稱卓社林道)沿路旁,稱之為良久社,後來卓社的居民也逐漸轉移到這裡來。

民國27年(1938年),原居卓社及panapanan社約40戶之卓社群人,與信義鄉群社群hailato、高雄縣桃源鄉群社群jener社及北鄒lufutu大社族人共同遷移到信義鄉久美村(原名望美mamakahafana)。光復之後,原本居住在良久社的族人又逐漸遷往武界,良久遂廢。

~以上摘自南投縣仁愛鄉公所網站

參加山友探訪「良久社」的行程,出發前想找一些良久社的記錄,發現資料少之又少;實地走了一回後,才對這個布農族卓社群部落遷移史稍些了解;台灣山林有著不少林道與古道,透過探訪,親自走過、親眼看到這些遺址,也是了解歷史的一種方法…

0520民雄出發

0640國道6號愛蘭交流道下,往埔里方向遇第一個全家停車集合。

0720併車後出發,卓社林道有幾個開闊處,視野不錯,可俯瞰下方整個埔里市區。

0820 卓社林道約8.6k處與東支線林道叉路口停車,此時已有3輛車停於此(中正國小山野教育活動),在林道上看到有車,總是特別高興,嗯~我們今天人數也不少了…

0830整裝後出發,沿途林道剛整理過,大家直呼太幸運了,省去動刀之累。

0900機車停車處,有幾台機車停於此,彷彿看到寶似的,對這些機車猛拍;雨棚下亦堆放許多物品。

0902取右側山徑下行,不久碰到幾位原住民,原來是中正國小尋根之旅的人員。為了此次活動他們也已先來整理過2次山徑了,這次我們去程的路線就是走他們整理過後的,真是太感謝了。

0909家屋遺址

0915遇中正國小校長、老師、學生、村長等,與他們合照。

0925續行,部分較陡山徑旁有綁繩,來到乾溪溝後正確路徑應取右下腰繞,途中對照GPS發現良久社山就在一旁,決定上切,不撿點的就往前續行。選定好上切點後,向上開路。

1003抵良久社山,標高1080公尺補藤三六山字森林點,恩姐還拿出彩筆幫這顆基石上色,上完色後,大家輪流拍照。

1015拍照後,往良久社方向續行。

1022駐在所遺址,平台四周探探,同行山友將中間石階大致整理,終於有那階梯感覺,大夥坐在石階留影。

1034沿古道往下續行

1045哇,好大的廣場,還有一升旗台,此地應為日治時期良久社蕃童教育所,下方還有很多駁坎遺址。廣場留有中正國小尋根之旅的餘火灰燼,山友就地利用烤起便當來;大夥各自選定一個點,炊煮的炊煮,睡覺的睡覺,真是悠閒快活。今日糜爛行還真是來對了~

1230休息夠久了,拍完合照後,部份山友續探日治時期的萬大卡社警備道。

1245沿升旗台右側旁萬大卡社警備道舊路線回程,沿警備道腰繞。

1303經一右側完整階梯駁坎

1310好幾層大片駁坎遺址,不久遇警備道崩塌,採高繞後接回。

1330取右陡上離開警備道,續沿稜線上切。

1337抵第25號水泥柱

1344抵第26號水泥柱

1354抵第27號水泥柱

1415回抵機車停車處,小休

1510回抵登山口停車處,謝謝恩姐還帶了顆大西瓜,真是下山後最解渴良方。不久下起雨來,大夥才依依不捨開車下山。

出發前看著別人拍的林道照片,以為是條冷門免不了披荊斬棘的路線;看著那些駁坎遺址,又好想實地走一回。出發後很幸運地,剛好遇上中正國小的尋根之旅,山徑早已整理妥善,省去不少時間,可以在升旗台廣場優閒享受。感謝同行夥伴一路的帶領,也感謝同行山友接駁的服務。

原文出處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