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百科】山難事件漫漫談 山難危機自處與求援(中)

  • 柯正民
  • 43,404次點閱

編按:此文為山難救助協會教練柯正民先生所撰寫,以救難人員的角度聊「山難危機自處與求援」,包含以下子題「如何防範山難事故發生?」「當山難發生後如何處置?」「在危機當下我能做什麼?」「我如何作對外求援訊息?」與「結語」四大章節分述,由於篇幅很長,為方便閱讀分為三篇刊登。

【戶外百科】山難事件漫漫談 山難危機自處與求援(上)
【戶外百科】山難事件漫漫談 山難危機自處與求援(中)
【戶外百科】山難事件漫漫談 山難危機自處與求援(下)


(圖/ 123rf)

2、當山難發生後如何處置

「山難事故」事實上你可以讓他不必發生的!當事故發生之後我們常常都在檢討救援體系,但是卻都不去檢討登山者本身為什麼自己會迷路失蹤?為什麼會失足墜崖?為什麼會失溫得高山症?為什麼自己不帶保命裝備?為什麼不帶地圖、指北針、GPS?為什麼自己不作功課?為什麼隊友、嚮導、領隊不等他一起走?為什麼老是要脫隊?為什麼老是要單獨行動?這些為什麼?你有想到什麼原因嗎?

你選擇的行程自已可以勝任嗎?你功課做好了嗎?你有能力在野外獨自攀登嗎?你能獨處嗎!你可以面對突發狀況的處置及應變能力嗎?你裝備可以足夠運用在本次行程嗎?你的運氣是否己經用盡了嗎?有許多個為什麼與?號,留給大家在上山出門之前好好的思考,評估自我能力。是否真的一切準備完成!可以安全的進入山岳擁抱山林。

但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想把自己變成山難事件的主角?更不可能會那麼辛苦!背著重裝走到高山,是為了讓自己成為山難事件的主角!但---通常發生山難事故的主因,卻都是屬人為因素居多!這個說法乍聽之下與前段的引詞好像有些抵處?其時不然!原因很簡單。有許多危險路段該防範的山友卻嫌麻煩,懶得架設確保繩放任大夥自行攀越,容易走岔的路段山友卻各走各的,應注意保暖保溫的時候又嫌身體太熱、不冷?下雨時嫌雨衣褲悶熱不想穿,讓自已身體淋濕之後處於風寒效應的環境中,這都是山友們的慣性,是我們常在山上遇見的問題,這也是山難層出不窮的主因。當下你可以去防治,你可以去避免的,你可以讓山難事故不必發生的!但因你的疏忽卻讓山難事故發生了。

在登山活動中我們會有放射性的行程,常會用小包背來裝帶當日行程所需要的裝備物品,我都把它稱為救命包。救命八寶或十寶!? 這個包包非常的重要,可不要輕易的離開我的身邊:1、雨衣褲2、行動水3、行動糧4、禦寒衣5、頭燈(備用電池)6、通信器材7、打火器材(爐具組)8、緊急用藥包 以上為八寶。另加9、山刀10、露宿袋(或防水地布加細繩) 稱為救命十寶,是山野中的保命袋。

(圖/ 柯正民)

當山難發生後如何處置,這裡就依目前常見的迷途失蹤、墜崖摔落、急性高山症等山難狀況,發生時的應變處理提供一些處置參考:

 

一、為什麼會迷途失蹤

何謂迷途失蹤?簡單的說就是當一個人在外找不到回家的路?當一個人發現自己真正迷途時,內心就會隨著時間開始產生惶恐、不安、急燥、無法平靜思絮。一旦偏離主要步道鑽入箭竹林或茂密的叢林裏,若沒有同伴幫忙指引很難找回主線步道,可能就會無厘頭的亂闖!這時我們很難評估想像,當一個人或動物受到周圍的驚嚇之後,會發揮超出自已本能幾倍的力量開始狂奔!? 這是在山野迷途中最常看見的狀況,亦是眾多的迷途者無法尋獲的主要因素。當我們在迷途後應如何的自救確保!是每位愛好山林環境朋友不可遺漏的課題。

要如何預防迷途失蹤?…萬一不慎真的發生時,要如何自救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必須切記,容易造成迷途失蹤的幾個主要因素:大致上例如因個人對山野環境不熟悉、經驗不足、誤把獸徑當成登山步道、隨意亂闖走捷徑、自識甚高不聽從嚮導的約束、我行我素只顧拍攝照相錯估時間、與隊伍拉開距離後拼命低頭趕路、體力不適休息過久、誤判方向或對地圖判讀不甚了解,以及嚮導沒有負起帶隊責任因疏忽所造成的狀況。

要避免迷途失蹤,就必先了解並避免上列等情況發生,改善自我主觀意識、養成團隊觀念、學習合作默契,並加強對山野環境的認知能力。請勞記以下要點才是自我保命的要件:

 〔1〕、切記:「等待救援」是你唯一活命的機會,無論你多累,多不舒服,多慌亂、惶恐不安!多麼寒冷!最好的方式就是原地周邊找一處可供自身棲息的安全地點休息~等侍救援。
〔2〕、將自己的心先安定下來,抓住自己的信念,「你要相信---只要保護好自已的生命,搜救人員決對能找到你的信念」,並在周邊作好明顯的標記。若是能自己起火堆是最好的,因火能讓人安定身心、亦能保暖壯膽、亦可成為搜尋目標。
〔3〕、當你發覺自己迷途失蹤時!這時你要特別注意背包不要輕易的離開我自己,因為那是你唯一的保命裝備,並且要注意防潮防濕。

〔4〕、你想活命就得切記:「不可下切溪谷」!只能往上空曠的稜線走!? 因為稜線可以上天堂(在你還沒「上天堂」之前搜救人員,已經將你救回民間,讓你繼續留在民間完成你的使命)透空性高,展望比山谷地形來得寬廣,被尋獲的機率非常高。而且台灣高山地形大致陡峭,箭竹濃密又高大,植被茂盛,地型複雜,溪澗河谷瞬間落差極大。當你下切後,就很有可能走到「閻羅殿」!很難再有機會回頭。你很有可能將永遠被限制在山川河谷之中過一輩子! 況且山谷的環境都處在密林之中,搜救人員與直升機很難去透視找到你所處在的位置點。


(圖/ 123rf) 

二、為什麼會摔落墜崖

 山友墜崖摔落有時是因地形環境特殊所衍化之結果,或是因人為不小心疏忽所造成。如在某些路段或崩崖處,山友為了安全會架設繩索以供自己與隊伍確保通過,之後繩索即留在原地,然而事後要用繩之人,必須自已去分辦繩索的穩定性與堅固性。除非不得已~決對不可輕易的去使用這條繩索,最多也只能當作借個力使用,更不可將全身重量放在這條繩索之上。因為它處在曝曬的環境下受風吹、日曬、雨淋、濃霧、冰霜、寒雪的摧殘,很難保證它的穩定性與堅固性。運氣背的時候別人拉沒事,自已只是借個力而已,卻連人帶繩翻入懸崖!? 其實有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如遇需要攀爬或橫越時,手要去扶摸的每一處捉力點,都必須特別的去注意你所捉的點是否穩固?有否抓到乾枯的樹幹?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動作,但卻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如果我們在山野環境活動時,都能處處小心提醒每位山友,在行進時多加集中精神,隨時注意周邊地形環境與隊友的行為,互相協助、提醒步道狀況並告知後面跟上的隊員,相信就可減少降低事故的發生率。

在危險地段--我們(嚮導)寧可多花一點時間,架設繩索確保人員安全通過(自已也安全),也不願發生事故後再來處理善後的事情。每一個隊員對地形高度的恐懼感各有不同,你有能力覺得可以通過,但未必每位隊友也都(能)可以通過。通常遇到危險地段時--我們最好試著採取高遶或下切來迴避危險路徑,提早迂迴降低隊員墜崖摔落的危險。

(圖/ 123rf) 

三、為什麼會高山症

 〔1〕、處理高山症的安全守則:

 在登山途中若遇到高山症,該如何應對呢?可根據在1997年一位美國醫師所提出的「高山症的黃金律」來應對:

《一》、在高山上的任何疾病都應假設為高山症
《ニ》、不要帶著高山症的症狀進一步上升高度
《三》、如果症狀正在惡化應立刻下降高度
《四》、不要讓患有高山症的患者獨自落單行動

在高山上如果能誠實的面對自已的症狀,時時關心身邊的夥伴,並勞勞的記住這四條的「高山症黃金律」作好妥善的處理。相信大家就能享受高山的樂趣。山友最好的高峰經驗是建構在面對高山反應時能知所進退的基礎上。一旦發生不適應三低,也就是低溫、低壓、低氧的陌生環境,就得馬上下降、下降、再下降高度。

 〔2〕、高山症診治預防

根據之前的研究,登玉山的山友大約有佔三成符合急性高山症的診斷。目前世界上常用來診斷急性高山的標準,就是露易斯湖急性高山症指數。其症狀包括,第一、有登高,海拔高於2500公尺。第二、有頭痛、頭暈、失眠、噁心嘔吐、疲憊虛弱 這五個症狀。通常只要有頭痛,再加上其他四個症狀裏頭的任一個症狀發生時,就符合急性高山症的診斷。或者是沒有頭痛,但五個症狀中有三個以上症狀發生時,也可以診斷為有急性高山症。通常急性高山症在晚上症狀會更明顯、更惡化。

通常症狀若沒有處理,會有惡化的現象,尤其是譬如咳嗽帶血痰、呼吸困難。或是走路不穩,譬如用腳跟對腳尖走直線時,無法走直線,甚至神志有異常的時候,就一定都得立刻下降。在初期的嚴重高山症,只要下降500~1000公尺,大多數嚴重的症狀都會有所改善。

 〔3〕、高山症的治療與應對

高山症的治療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停止上升高度
《二》、供給氧氣
《三》、供給藥物
《四》、立刻下降高度  

其中除了給予藥物之外,其他三項都是山友們在沒有醫師在場的情況下可以自己處理的。在登山途中若遇到高山症,該如何應對呢? 就是根據「高山症的黃金律」,其中:

處理高山症最好最安全的原則就是「下降」、「下降」再「下降」,在患者的意識清醒且尚能走路的情形之下,應立即把握最佳下撤時機。切勿等到患者昏迷或癱瘓再求援,此時無論急救或下撤都會增加處理難度及病患風險。

引起高山症的原因可說是既複雜又難測,如不及時處理也有可能同時引起各種併發症,嚴重時可能導致肺水腫或腦水腫等致命症狀,因此早期警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乃是成功治療的關鍵。


參考資料:

  • 高山症的治療與應對資料摘錄~王士豪醫師

    原文出處


系列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