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追完雪後要面對的事:十年,極端氣候預言成真

※ 本文轉載自端傳媒

近日,港台遇上罕見寒流,市民紛紛登高看冰賞雪。然而,此前的冬日一直顯得太過溫暖。忽冷忽熱的極端氣候背後,全球暖化或是肇因。

2016-01-25端傳媒記者 趙燕婷 發自香港

大帽山。攝:李然鏗/端傳媒


25 歲的李然鏗任職室內設計,也是野外露營的發燒友,假日經常與朋友到東龍島、西貢浪茄等地露營,甚至會自行設計不同工具,例如自製火水爐、流動電影院等,在野外架起自己的小天地。一個星期前,他得悉 1 月 24 日會遇上香港罕見的寒冷,特意相約數名朋友,凌晨到香港最高峰,位於新界中部的大帽山看日出。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楊凱珊,十年前開始跟進氣侯變化議題。說到氣候變化,香港人總覺得很遙遠,但楊凱珊大約五年前搬到位處香港最北面、天氣較冷的打鼓嶺,卻對天氣有另一番體會。原來這幾年的冬天,她都會在家門口曬臘肉:「曬臘肉要挑晴朗、乾燥、寒冷的日子,而且要持續兩星期,才能曬出好臘肉,然而今年冬天,又熱又潮濕,把肉放到外面數天就變壞了,如何曬臘肉?」乾燥、寒冷,是香港冬天「應有」的天氣。


港台冰封,市民登高賞奇景

1 月 24 日,據香港天文台數據顯示,位於尖沙咀的天文台站, 下午錄得攝氏 3.1 度低溫,是 1957 年以來最低溫度,當年最低溫度是攝氏 2.4 度,也打平本港有紀錄以來第 3 最低溫度,此前本港在 1900 年及 1955 年,也曾錄得攝氏 3.1 度。而天文台公布,位於高地的大帽山,溫度持續在冰點以下,出現凍雨和結冰現象。香港市民這時卻冒著寒風上山,把結冰的路面當成溜冰場。隔岸的台灣,陽明山、烏來等自 1 月 23 日起陸續下雪,吸引大批民眾賞雪,當地氣象部門指出,在水氣充足的情況下,台灣各處高地都有機會下雪。

李然鏗遇著這出生以來最冷的香港 1 月天,決定挑戰大帽山,希望汲取在極端天氣下露營的經驗,為日後到美國露營之旅作準備。他們一行人帶備糧食、暖水、頭燈和睡袋等,凌晨坐的士準備上大帽山,但由於太多人上山,結果在山下的荃錦公路,已經遇上意料之外的大塞車,唯有徒步走上山,最終在約6時抵達目的地----天文台大帽山氣象雷達站。

大帽山。攝:李然鏗/端傳媒


他回憶在上山的路上,遇上不少走下山折返的人:「他們說山上的情況很惡劣,著我們不要再上去了。」走到山上,他發覺情況果然比預期中差,山上路面都結了冰霜,他們得像溜冰那樣滑行著走路;各人身體外露的部分包括頭髮,全都結了一層薄冰;一行人帶到山上的爐具,也沒有派上用場:「因為太冷了,手指全都運作不了,用不了爐具,我們本身也沒有帶營具紥營,結果大家只是用睡袋包著自已,再圍起來取暖。」

不過,寒風無阻香港人湊「冷鬧」,此前的 1 月 23 日凌晨,甚至有幼稚園老師帶上數個才不過四、五歲的學生上山,他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小朋友長大後可能再也沒有冬天,所以要乘著這個寒冬,讓孩子留下「冬天的回憶」。香港消防處表示,單在 1 月 24 日,在大帽山就接獲 110 人求助,大部分人出現低溫症,即人體溫度降至攝氏 35 度以下,當體溫太低時,腦部會受到影響,致使患者不能清晰思想或正常活動。除了大帽山,位於九龍的飛鵝山也成了港人感受寒冷的勝地,過百人被困,消防最終要封路,禁止市民再上山。

這幾天,楊凱珊在打鼓嶺卻冷得發抖,據天文台顯示,1 月 24 日清晨,打鼓嶺氣溫只有攝氏 1.8 度。楊凱珊除了覺得冷,心也涼了一截。她還記得去年十一月,還熱得要開冷氣,一月甚至迎來一場黃色暴雨,這些反常天氣,都讓楊凱珊感到無比驚訝。事實上,一個月前,整個社會還在討論這個冬天又熱又潮濕,憂慮要過一個熱辣辣的聖誕。天文台數據顯示,2015 年是本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2015 年 12 月,平均氣溫是攝氏 18.6 度,較正常值 17.9 度高 0.7 度,總雨量則是 64.3 毫米,是正常 26.8 毫米的兩倍以上。


極端寒冷,或因全球暖化

「到現時才不過 10 年,那時說將來會發生的事,其實已經發生了,一年四季似乎已經分不清楚,對於氣候變化,我們還可以視而不見嗎?」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 楊凱珊


近年氣候學者不斷警告在全球暖化下,冬天可能在未來數十年間消失,但即使像今次這樣不尋常的寒冬,其實也與氣候變化有關。全球暖化的明顯現象之一,是北冰洋海冰融化,以致冰層面積逐年減少。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一直關注氣候變化議題,他們在 2012 年就聯同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到北極的Fram海峽研究海冰融化的情況,發現北極海冰在過去 30 年間,已大幅減少 75%。別以為那不過是北極熊的事兒,事實上,最新氣候理論認為,北極海冰消融,正正是北半球每隔數年出現極端嚴寒的原因。

氣候學者解釋,當夏季冰層消融時,暴露出來的北極海面會吸收更多熱能,及至秋冬季,這些熱能釋放出來,就會令北極上空的冷空氣變得相對溫暖,造成極地與北半球其他地區,在冬季溫差減少。溫差減少代表氣壓差距也同樣減少,導至極地渦漩(polar vortex)減弱。這股極地渦漩是一個大氣環流系統,當它強大時,會阻止北極的嚴寒氣團南下,把冷空氣關在極地;相反,當它減弱了,就不能有效阻礙極地的冷空氣南下,造成北半球異常寒冷的冬天。所以說,全球暖化不但帶來異常溫暖的冬天,就連近年全球,包括香港、台灣及內地,出現異常寒冷的嚴冬,也是全球暖化的後果。

2016年1月23日,香港,大嶼山鳳凰山在寒流下被濃霧籠罩,植物結霜,路面亦有薄冰,但仍有人趁機登山賞霜。攝:盧翊銘/端傳媒


楊凱珊說,她暫時未能確定今次寒潮,是否與極地渦漩的理論有關,但即使間中出現非常低溫的日子,也不能推翻全球暖化,以及極端天氣越趨頻繁的整體趨勢。

在大帽山看過日出後,李然鏗與友人各自返家。得悉多人被困山上,要由消防員救出,安全返家的他說,如果不是多人因準備不足受傷,他認為這些極端天氣的經驗,其實很有價值:「氣候反常,未來這些極端天氣應該會越來越多,現在及早適應一下也好。」

「熱了開冷氣、冷了吃火煱」,楊凱珊眼中,很多香港人都是這樣面對氣候變化,但她寄語港人,從今天的嚴寒中記取一個重要訊息:「10 年前,我在 2006 年的 11 月到香港位於中環的舊立法會大樓抗議,說如果再不行動,香港四季有序的日子將不復見。到現時才不過 10 年,那時說將來會發生的事,其實已經發生了,一年四季似乎已經分不清楚,對於氣候變化,我們還可以視而不見嗎?」

原文出處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