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百科】喝水大學問

相信大家都同意,健行時萬萬不可缺的就是水。但何時喝水、喝什麼水比較好呢?這可是一門學問喔。

何時該喝水

爬山健走這類運動身體免不了會大量流汗,此時一定要記得及時補充水份和電解質,以免中暑或是脫水引起身體不適。若我們忽略身體所發出的警訊,症狀可能會演變的更嚴重,導致熱衰竭或甚至休克。

(圖/123rf)
 

輕度脫水時會出現下列症狀:

  • 感到噁心想吐,或是頭痛、頭暈
  • 排尿明顯減少或是尿液顏色很深
  • 口乾
  • 眼睛乾澀
  • 疲倦煩躁
  • 食慾不振

因此,補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什麼時候該喝水呢?請參考我們的建議:

1.出發前先補充水份

行進途中建議不要大量喝水,以免造成電解質流失,身體很快感到疲倦。理想的方式應在出發前二小時就先喝約500ml的水,提早補充水份。

2.行進間適時補充水份

野外水源取得不易,出門前一定要先檢查確定備齊了旅程所需水量。行進間至少每20分鐘要喝一口水補充水份,喝水時不要大口大口的灌,建議含著慢慢吞下去為佳。

3.渴了再喝水

過去大家認為健走時,應該在感到口渴前就先喝水提早補充水分。但近年來美國田徑協會(USATF)及國際馬拉松醫務協會(IMMDA)都建議在感到口渴時再喝水即可。

4.大量流汗後記得補充水分

若身體大量流汗,務必及時補充水份以免脫水。

5.在高海拔地區要多補充水分

身處高海拔地區時因相對濕度較低,身體的水分容易迅速流失。因此一旦感到口渴就要盡快喝水補充水分。

6.運動過後要大量補充水份

長途健行之後,記得灌點運動飲料或者喝水然後再吃點鹹的東西,同時補回身體流失的水分及鹽份。

(圖/123rf)
 

喝哪種水最好

1.白開水

若路程較短,例如一小時左右的路程喝白開水是最好的。

2.加鹽的水

若是超過一小時的路程,除了水份也要記得補充鹽份,因為鹽分可以幫助身體吸收水份並提高身體鈉離子濃度,以避免行進間因大量流汗鈉離子流失,同時保持電解質平衡。出門時應帶一些鹽、鹹的沖泡粉。

3.特調水

平常不太愛喝白開水的人,建議你可以自己動手調製生津解渴的水,譬如加一片檸檬片或寶礦力水得粉,這樣可幫助多喝水,寶礦力還可補充電解質。

4.避免喝含咖啡因飲料

咖啡因利尿,因此健行前建議不要喝含咖啡因飲料,以避免路途中頻尿,結果很快就缺水口渴了。

5.避免飲用糖分太高的飲料

過量的糖分並不能解決口渴,反而會越喝越渴並造成胃的不適,在行進間容易不適。

6.留意水是否純淨

基本上煮開的自來水,或是經淨水器處理的過濾水都是處理過的水,喝了無礙。有時到野外,因水源不足而不得不取用湖水或溪水時,因湖水或溪水中都多少含有寄生蟲(如梨型鞭毛蟲Giardia lamblia),最好先過濾後煮沸後飲用。

 

參考資料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