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軟、硬兼施 親近步道更輕鬆

近年來,無論是因為政府的推廣,或都市緊張生活節奏產生的龐大壓力亟需排解,登山健行逐漸成為國人熱衷的戶外休閒活動。經由步道通往山林,尋求的是親近自然時,壓力釋放的滿足感;然而,即使是離居所不遠的近郊淺山,走上步道、脫離了都市生活習以為常的舒適圈,便有可能在觀念與資訊不足的情況下,發生迷途或種種可能的意外,不僅敗興而歸,更可能肇至生命安全的危害。

但為此我們就得將郊山步道全面「公園化」嗎?透過「千里步道鋪面調查小組」的實地訪查,我們觀察到,基於安全與各式各樣的使用需求,人們不斷將都市生活延伸至原本應該維持自然的郊山中,繼而衍生許多複雜的環境課題甚至災害。

千里步道鋪面調查小組
李嘉智 文耀興 徐銘謙
林芸姿 張隆漢 張雲涵 張義鑫 郭天順 陳朝政 陳麗娜 賀賢德 潘建宇 蕭國堅 台大步道行動

圖、文/千里步道鋪面調查小組
 

軟體服務趕不上硬體建設

那麼如何在使用者安全與環境間取得平衡呢?藉由雙北市272條郊山步道踏查的經驗,我們發現雙北郊山除了硬體工程的不當,軟體資訊混亂、錯置背後所隱藏的問題,更是郊山健行運動推廣的隱憂。

一般而言,步道「資訊」可再進一步區分為,出發前查詢、了解步道的資訊系統,以及抵達步道後的指標設施。根據調查發現,雖然台北市、新北市都針對轄下郊山步道建置了專屬資訊平台,但各有優劣;例如台北市「親山步道主題網」,無論網頁資訊與地圖,都有系統的以山系及行政區提供索引,有助於使用者充分了解週邊山區步道狀況。

系統性的介紹不僅讓人加深對步道環境與路線的掌握,對初次造訪者還有引發深入了解當地山區的幫助。然而,僅提供一張靜態地圖的作法,已經不符合現代行動資訊的使用習慣,更不用說地圖上的資訊不夠精細,前往步道時,仍得仰賴大眾運輸節點附近提供親山步道指標,才能找到登山口。

但光看地圖找不到登山口的問題,在交通建設完善幾近飽和的台北市還可解決,到了新北市大眾運輸較為不便的地區又該如何?相較之下,新北市的「登山健行網」,不但每一條步道都有能夠互動的電子地圖,更提供能載於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路線檔案,大幅提昇使用的便利性。

然而,新北市山區幅員如此廣大,也使得步道資訊的管理難度增加,不僅經常可以發現資訊錯置:A步道的描述與B步道相同,或到了步道才發現解說牌寫的完全是另一回事,甚至連步道名稱也變得不一樣;此外,網站資訊也缺乏系統性,僅以行政區作為劃分,殊不知即便是隸屬同一行政區的兩條步道,鄰近山系、水域、地理、歷史發展也可能完全不同,嚴重弱化了步道資訊平台可以提供的教育功能。

 

民間私設指標的影響

至於步道指標設施,台北市因為水泥步道比例超過7成,路跡相對清楚,除非特殊狀況,否則幾乎不必擔心使用者因為指標不明的問題而迷途,反而要擔心部份山友或在地居民,因為排斥硬鋪面而自行走出來的岔路山徑,誤導了不熟悉該步道狀況的民眾。

此類步道岔路的問題在新北市更常見,特別是北部山區氣候潮濕溫暖,植被生長快速,路跡容易因此遭到覆蓋、難以辨識,如果遇到因為路標設置不當、損壞,便只能仰賴登山社團與山友所設置的登山布條、路牌。儘管我們預期某些大型登山隊伍,恐怕比公部門更熟悉這一片山域,但不能否認這類志願性的臨時設施,在疏於維護管理的情形下,難免失去應有的功能。

作為步道記號的登山布條,更嚴重的問題是,它可能標示鄰近水源、該高繞的地點等各式各樣、因人而異的意義,令後人無所適從。此外,材質以塑膠為主、綁在樹枝上的登山布條,對環境、景觀也產生程度不一的影響,特別是在熱門路線往往會發現,同一地點的布條氾濫得讓人弄不清,究竟是為了指示方向,或宣示「某某到此一遊」而存在?

 

「軟硬兼施」才是治本之道

不同於硬體建設具體可見,投注於軟體的成本在短期內不易看見成效。然而,藉由實地踏查與資料蒐集的過程,我們相信尊重生態、融入環境的硬體工程,勢必搭配充分的資訊揭露與軟體服務,才足以全面地影響、甚至改善郊山步道環境所面臨的嚴重問題。

例如,步道路線的資訊,網路上由山友、民眾提供的資訊豐富且易於運用,因此新北市登山健行網也開始提供網路登山社群的連結,作為查詢時的參考。但網路搜尋得來的資料畢竟缺乏彙整,也有資訊工具使用的門檻。此外,若查詢到的是「非官方路線」,對一般不具備登山技能的民眾而言,該如何確保路線資訊的可靠與安全性?

而步道指標的設置,從位置、形式到材質等課題,對管理單位而言無一不是挑戰。當然可以參考國外經驗,例如美國阿帕拉契山徑協會經營管理、長達三千公里長的國家步道,只以白色方塊油漆作為方向指引的依據;然而,其仰賴的是穩定而龐大的「步道志工」協助維護,才讓簡單的步道記號,能不受自然作用影響,成為公認最簡單、花費最少、維護管理最單純簡便的指標系統。

同樣的,步道資訊的完整性與正確度,也需要長期投注持續性的人力、物力方能達成。如何透過完善的步道資訊及指標系統,讓登山行為親山而不侵山?或許必須連同步道整體的管理與維護一併思考,才可能提出適切的解決方案。

原文出處

 

系列文章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