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四腳亭砲台、四腳亭步道、三坑步道、過港山

旅遊日期:103.04.26  天氣:晴天有雲

四腳亭砲臺」舊名「深澳堡壘」,1901年(明治34年)興建,1903年(明治36年)俊工,是新北市占地最廣、規模最大的砲臺類古蹟(新北市另一處滬尾砲臺古蹟位於淡水河 口右岸)。砲臺設置目的在護衛基隆港 灣,防止敵軍由澳底及宜蘭方向登陸,兼具比鄰堡壘側防的功能。

一路從四腳亭車站走過來相當辛苦,抵達四腳亭步道口約進1小時。四腳亭步道登山口位於瑞芳運動公園預定地土石路下方顏家古厝的厝腳,四腳亭步道又稱「四腳亭砲台登山步道」,步道中途經過四腳亭埔山(過港山),所以也稱「四腳亭埔步道」。

走過蕉林大道抵達四腳亭步道口,老舊的枕木土階一路往上,一小彎後左側樹林雜草中出現斷垣殘壁的紅磚牆柱,一片荒蕪的顏家古厝遺跡。顏家以開採煤礦致富,日治時代在基隆的顏家,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如今也煙消雲散。

枕木土階步道路況良好緩升上行,左遇從公園預定地上來的台電保修線(前次走的路線),山路彎繞,途中經過大片的桂竹林地,再往前步道陡峭爬升,枕木步道上朵朵桐花飄落,路途上出現十幾棵高大的油桐樹,飄落一地的油桐花。

過港山又叫四腳亭埔山,海拔181公尺有殖產局三角補點,山頂設有木製觀景台。過港山位於瑞芳四腳亭砲臺登山步道上,為此步道上視野最佳的景點,在此可鳥瞰瑞芳區及通過附近快速公路的景象。瑞芳區在新北市北部,地處於基隆河的中游,基隆河在瑞芳境內由西南轉北後,由東向西而流,形成一個半圓形的河階地,因四周多為山丘所環繞,全境多丘陵起伏,平原狹窄。瑞芳的地名源於舊時在現在的瑞芳柑坪里有間叫「瑞芳號」的雜貨店而得名。

從過港山後枕木土階步道呈下坡而去,下抵山凹處出現難得的原始土路,土路平緩沿途有不少的月桃花,不久再度出現枕木土階步道緩緩爬升,約十幾分鐘後抵達四腳亭砲台 區。砲台區佔地頗廣,有低砲台砲座區及高砲台砲座區,可從右而左先走低砲台區再經由石階步道爬上高砲區,再到裡面的遊客中心休息。

四腳亭砲台 位於基隆港 東南方,月眉山 與深澳坑口之間,標高約203到206公尺,1901(明治34年)興建,1903(明治36年)俊工,是日治時期基隆要塞的堡壘之一。基地位於深澳坑及四腳亭,舊名深奧坑堡壘,今名四腳亭砲台 。砲台設置目的在護衛基隆港 灣,防止敵軍由澳底及宜蘭方向登陸,兼具比鄰堡壘側防功能。砲台區主要由一座高砲台、兩座低砲台組成,每個砲座配置2門12cm加農砲,共6門。1938年(昭和13年)除籍後荒廢。(砲台區設置圖)

低砲台砲座區:低砲台位於高砲台東南側,由2座炮台構成,每個砲座安2門砲,各有斜坡道做為砲床與砲側庫的聯繫,但方向與高砲台相反。砲側庫各位於砲座右側下方約2.4米的地面,亦採單座式(以砲座為單位),供儲彈藥及準備發射的砲彈。西側有階梯數步,可通抵石階連絡火藥支庫。

砲台採ㄇ字型平面,弧拱形儲彈孔,儲彈孔原有鐵門保護,安鐵板門蓋的鉸練多於日治時期挖除,目前尚留有鐵質扣環一處,是當時砲台安有鐵板門蓋的佐證。

火藥支庫:與砲側庫均為隧道式U形平面的拱劵結構,設在兩座砲台之間的護坡上,做為砲側庫的後援,規模較砲側庫大。室內為混泥土地坪與壁腳接觸的邊緣,留有排水溝以防潮濕。正面與石砌護坡平齊,拱劵門洞開在單側,下方有長形轉折通氣口,便於空氣對流。混泥土的弧拱直接安在石砌牆上,鐵製門扇已拆除,但內側另有一道對錯的門洞。隧道深處呈半圓形,屋頂亦做成穹霳。火藥支庫及石階梯步道:通往高砲台的階梯步道呈Y字形分叉,左往高砲台右往步兵道,因遭大量土石覆蓋,修復時原有階梯石塊幾乎全毀遺失,陡坡面僅剩3處碎裂不完整的混泥土平台,修復時清理發現殘跡而復原。

高砲台砲座區:高砲台由1座砲台2門砲所構成,以斜坡道做為砲側庫砲座的聯繫,供儲彈藥及準備發射的砲彈。高砲台右側有圓形平面的觀測所一處,為指揮官用砲隊鏡來觀測指揮砲手射擊的據點。砲台採用ㄇ字形平面,砲位呈弧形,左右各一處,共有12個退凹弧拱形儲彈孔。步兵道及步兵胸牆:為砲台的前線防禦,居高臨下,視野遼闊。步兵胸牆以三層塊石錯砌,至分岔小路有下斜的弧形收邊石。

壁腳及前後牆全用紅磚砌造,上架弧形的混泥土拱劵,屋頂盡端有30cm徑的陶管排氣口方便空氣對流。壁腳近處兩列方形石礎,中有方形榫槽,為兵房通舖床柱的礎石。砲具庫:長方形平面與掩蔽部平行,現僅存地坪遺跡,四周仍留有厚一磚半的牆基及磚砌牆體殘塊。正面有喇叭形的入口2處,寬度較砲車車軸為寬,1912(大正元年)年以後作為儲存三一式速射野砲的空間。

為防水與防火,磚牆外皮全用水泥粉刷,內面裸露平整的紅磚砌為貼有木牆殘留的痕跡。三面外牆自窗台以上已毀,僅留後牆一個窗洞及其上的兩片弧拱砌,左側殘存山牆一片,屋頂為「切妻造」,右側山牆僅剩牆基。

水井:提供駐軍飲用水,水井內儲水量約為8萬公升圓拱形支混泥土構造,水井口保留半圓形石蓋板1/2圓一片及1/4圓兩片,石蓋板留有固定手壓式筒螺栓鐵件,水泥地坪清晰可見,石板依太陽放射狀鋪設圖案,顯有日本太陽旗精神之意義。排水陰井:為完整石砌構造,將匯流之雨水泥沙予以沉澱截除,避免出水口淤積堵塞。

儲水所:水井的淨水設備,採混泥土構造,分為三槽,水源先經由初沉槽、再經由濾水槽及淨水槽,而後流至水井內儲存使用,各槽沉澱、濾水、淨水獨特功能,與現代淨水槽設備有異曲同工之妙。

監守衛舍:與哨兵舍同為執行衛戍勤務的兵舍,目前僅存磚造外壁,牆內外均用水泥粉刷,四周設有通風口及1 個掏糞口,右後角有大小便所各1 處,位輪值勤務的兵士而設。門窗採用弧拱形,外牆高處原設有挑檐屋架,目前僅存螺絲鐵件,為「寄棟造」木構架及屋面的明證。內牆殘留痕跡,可判定入口門扇為橫拉的滑輪推拉門。

掩蔽部:位於西側的山頭與東北側高地的高砲台平行的後下方,宛若洞窟,通常隱於覆土之下,以防彈擊,故稱「掩蔽部」或「棲息掩蔽部」,是用來防止敵人砲彈造成損壞的掩護設施。為四腳亭砲台 中最大的拱卷結構,由5間構成,4間等長互通及1 間稍短而三面封閉。每間中開弧拱門洞,兩側各開1扇弧拱窗洞,中門頂上另設橫長形通風窗1口,腳壁兩側有轉折之長形通風口為主要特徵

遊客中心前的寬大碎石路是砲台區昔日的聯外道路,通往天外天墓園,來回約20分鐘。道路中途有十幾棵油桐樹花落滿地。

 
 
 
 

回到砲台區的三坑步道入口,三坑步道也是全程幾乎都是枕木土階步道,只有一小段是寬大的土路。三坑步道的路況比四腳亭步道還好,但少了風光視野是缺點,步道經過竹叢後抵達步道上的唯一木製涼亭。一路緩降到涼亭後步道就開始較大幅度的下降。

下降彎繞的枕木步道中途有幾處都有油桐花大量的飄落,將步道鋪蓋的一片雪白。今天的四腳亭砲台 三條步道上都有遇到大量的油桐花,如果要來四腳亭砲台 ,這個時候還真是選對了時間,不然四腳亭砲台 的上山三條步道上,除了過港山可以眺望瑞芳市區外,其他路段可說都無其他視野,沿途可說平淡了一點。

走訪四腳亭砲台 有三條路線,一是從基隆深澳坑進入天外天墓園,再走四腳亭砲台聯外道路約15分鐘抵達砲台區,這是三條路線中最輕鬆的一條。另兩條路線是從瑞芳四腳亭瑞亭國小附近走三坑步道或四腳亭砲台 登山步道上山,兩條路線各約1.5公里。 幾年前造訪四腳亭砲台 時因三坑步道附近62快速公路施工無法進出,所以走四腳亭步道來回,所以今天準備從四腳亭步道上砲台區,再從三坑步道下來,順道看看砲台區三條步道上的油桐花。

自行開車:中山高--62快速公路--四腳亭交流道下--四腳亭坑路。

大眾交通:台鐵北迴線--四腳亭火車站--四腳亭坑路步行前往登山口。 旅遊路線圖:四腳亭車站10:20→四腳亭步道登山口10:14→顏家古厝10:16→過港山10:40→四腳亭砲台 10:55→遊客中心11:15→天外天墓園11:35→三坑子步道入口11:57→涼亭12:05→步道出口12:15→三坑子產道12:20→四腳亭車站12:55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