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象山遇見象鼻蟲大家族

美麗的事物,常遠在天涯海角;美麗的事物,也常近在我們俯身處。

住在台北市十多年,一直沒上離市區最近的後花園---四獸山走走。走過東區的喧囂、划過信義區的華廈,在彎曲的巷弄後,空間彷彿轉了個彎,綠蔭築成一道玻璃牆,隔絕了煙塵,順著石階而上,指標告訴你,歡迎卸下心防面具,歡迎大口呼吸。

讓人意外的是,這小小海拔的象山,居然也蘊藏了如此豐富的生態。下過雨仍潮濕的泥土,讓我幸運的遇見了四種蝸牛朋友,也因為我爬山的速度跟蝸牛一樣慢,所以才會發現牠們隱身在欄杆下、樹葉裡的可愛身影。

遇見的第一位朋友是是非洲大蝸牛,見到這種蝸牛,我總有深深的歉意,在我和鄰居小朋友的扮家家酒歲月,牠曾數次成為我們的盤中飧,而我和老哥對這種蝸牛曾做出的殘忍行為,也讓我到現在還是相信人性本惡,需要教育來改變(我們到底做了什麼啊?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可愛的煙管蝸牛接著出現,白白的殼襯著透明的軟軟身軀,有點吃力地爬著,據說如果把牠換算成人的比例,就等於一個60公斤的人,背負著200公斤的房子,讓人忍不住想扶牠一把。第一次看到台灣盾蝸牛是在天母古道,外殼一圈毛草,還真趕得上時尚流行的腳步,後來發現這種蝸牛還挺常見,都怪以前眼拙。

最後出現的是本土最大的特有種---斯文豪氏蝸牛,牠的皮膚不像煙管蝸牛般平滑透徹,疣狀突起整前排列在軟體上,像一塊美麗的絨布,走起路來的波動效果,有如裙襬搖搖。

眼睛吃完了蝸牛大餐,以為此行已經夠豐富了,沒想到更讓人驚奇的還在後頭!很多人應該都收過一封信,是一位國小老師在校園意外發現象鼻蟲正在為寶寶築巢的影像紀錄,沒想到我也能親眼目睹,而且是一整樹的象鼻蟲哪!

一棵小小的樹上大約掛的十來個已經築好的象鼻蟲寶寶搖籃,還有好幾隻黑點捲葉象鼻蟲分別在不同的樹葉上努力著,你無法想像牠們細小的腿,竟如此有力的把厚厚的葉子捲成桶狀,來來回回不厭其煩的仔細檢視,再把尖端折起,慢慢捲起來,我在一旁不斷懊惱記憶卡不夠,無法實況錄影下來!

在下山的路上,一隻偽裝成「狗屎」的避債蛾,還是被眼尖的我給認了出來,仔細看,牠不動的時候,真的像極了一坨黏在欄杆上的「狗乖乖」,為了等牠伸出頭來,我可是花了不少耐性等待。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避債蛾,也對牠們的偽裝功夫更加的敬佩崇拜!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