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梨山願

一條充滿故事的山路,一座糾結人與土地關係的山城,繁華、沒落,期待再起,梨山與中橫,在大自然的挑戰下,將走出什麼樣的未來?

2013年10月8號,一群梨山居民,凌晨兩點摸黑出發,趕到九點之前抵達台北,爭取中橫復建。他們呼喊著「政府要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包括道路。」、「未來我們的梨山,就是瑞士的型態,中橫沒有通,台灣就像中風。」

一萬多位榮民徒手開鑿的中橫公路,翻山越嶺連結台中到花蓮,在當年背負著多重任務,大甲溪沿線的水利開發計畫幾乎與它同時誕生,使得中橫不但是國防道路也是工程道路,加上沿線安置榮民的規劃,中橫與支線穿越中央山脈,也揭開了高山農業的序幕。

民國88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震碎了「人定勝天」的自信。中橫上邊坡八成以上發生崩塌,谷關至德基之間的24公里,受損最嚴重。公聽會上,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處長陳敬明說,原來預定97年7月15號開放通車,但是7月2日碰到敏督利颱風,花了二十幾億的修整,全都付諸流水。

民國93年8月,行政院宣佈暫緩修復,原本梨山居民走中橫到台中只要一個多小時,路斷之後,必須繞道合歡山下南投再往台中,車程多上4小時,交通成本暴增,民怨四起。

民國97年,行政院核定中橫便道搶通計畫,提供梨山居民緊急維生需求,編定為『台8臨37線』,去年5月完工開放。日本關東大地震,山體恢復穩定需要40年,距離921地震14年後,大甲溪中游穿越的山區,還是崩塌落石不斷。

公聽會結論,希望將中橫谷關到德基的路段恢復成省道的規格,然而花了4.4億經費修整,每年還要再花五千多萬元維護的中橫便道究竟現況如何?

來到管制哨前,車輛已經大排長龍。工作人員正逐一確認身份。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谷關工務段段長洪璠儀說,中橫便道目前僅限梨山居民通行,每天有五個時段開放,確定有在梨山就學或生活的民眾,由台中市政府核發名冊報給工務段,由工務段來核行。

在段長的帶領下,沿路前進,路旁還堆積著不少崩落的碎石。公路局在崩塌最嚴重的區域,連續闢建了七座明隧道來維持通行,但今年一月,還是發生了落石砸中小客車的意外,造成一人死亡。

靜宜大學人文生態學系副教授楊國楨指出,崩塌的發生,和百年前的伐木有關。大甲溪切穿雪山山脈向西奔流,兩側的八仙山和大雪山的迎風面,曾經長滿了珍貴檜木,這些檜木砍伐後,樹頭根系還在,百年過後,樹根腐爛,豪雨沖出數不清的撕裂帶。

在青山電廠地下隧道的入口處,台八線分為兩路,民國49年闢建的主線道,稱為青山上線。十多年後,因應青山電廠的交通需求,增設了台八甲線,稱為青山下線。青山上線55k到62k因為路基流失嚴重,一直沒有搶通,目前只能沿著下線通行。接近青山電廠的一個大河灣,砌著一道雪白長城,它的出現是因為劇烈的環境變動。谷關工務段段長洪璠儀說,敏督利七二水災以後,這一段的大甲溪河床淤高20米,原來的道路都在下面,後來整個用擋土牆來復建,花了將近兩億元。

這些工程說明維持便道暢通已經是相當吃力,平均每一公里每年養路經費要240萬元,是一般省道的五六倍,公路局預估復建經費需要200億,是五零年代中橫全線闢建總經費的50倍。中橫能否復建,深深影響著梨山的明天,而梨山將要如何發展,也關係著中橫要不要投入高額經費向大自然挑戰?

琉璃瓦閃耀,紅柱亮眼,金黃石獅鎮守大門,這是台灣三大宮殿建築之一,梨山賓館,遭遇九二一地震、七二水災而受損,去年七月修復完成,十二月底正式營運。

空間充滿歷史故事,淡雅舒心,卻遊客量少,慘澹經營。梨山賓館餐飲部副總王素玉表示,中橫這段不通造成遊客卻步,許多四五年級的人,對這裡有很深的記憶跟回憶,不希望梨山這樣子沒落下去。

梨山賓館外頭,成排的小販在攤車上擺滿了豐美的水果,居民張瑞舫因為梨山沒落,到外地去謀生,這兩年才回來。她說,中橫便道居民可以通行,但遊客無法上山,還是沒有用。

期待中橫貫通的還有當地農民。梨山是溫帶作物的重鎮,溫帶水果、高冷蔬菜、茶葉種植面積超過4000公頃,年產值超過26億元。農地主要分布在福壽山農場、
新佳陽、松茂、環山的原住民部落,以及實行租地造林政策的國有林班地。因為氣候與地理條件,種出來的作物風味獨特。

住在松茂部落的泰雅族人仲建德返鄉務農,從父親手中接下果園。他表示,農藥、肥料、紙袋成本都提高,但是收成沒有提高,目前運輸成本負擔很重,如果中橫暢通,運輸成本可以降低不少。

農業是當地居民重要生計,大梨山地區主要作物已經從果樹轉為高麗菜和茶葉,但近幾十年來的開墾種植,學者認為引發嚴重的環境問題。靜宜大學人文生態學系副教授楊國楨認為,上方平坦的地區全部都已經開墾,以前種果樹,還有一點水土保持功能,現在全部改成高冷蔬菜,每三個月就收成一次,造成翻地問題,幾乎沒有邊坡保護。水一下來洪峰就下來,邊坡重力加速度,力量累積到造成撕裂口,就開始崩塌。

土石向大甲溪滾落,表層崩塌之外還有深層隱憂,梨山處在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之間,狹長的帶狀崩積地,這樣的地體條件與小林村相似,有深層崩塌的地滑危機,也影響中橫路況。

梨山賓館一帶、新佳陽部落、松茂部落、老部落全都有地滑現象,目前進行整治的梨山賓館一帶的地底有兩座排水廊道,控制地下水位的高度,來減緩地滑,滑動情形最嚴重的松茂已經確定要遷村。

表層崩塌與深層地滑共構梨山的環境風險,政府開始思考把森林找回來,為了保護下游的德基水庫,民國80年行政院核定「德基水庫集水區陡坡農用地處理方案」,從民國82年起,陸續回收310筆坡度超過28度的超限利用地。其中位在梨山里的陡坡農用地已經全數回收,要把土地還給森林,為梨山的開發踩煞車。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第731集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