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集集開闢鴻荒石碣‧獅頭山登天步道


獅頭山步道和開闢洪荒石碣共同入口的意象標誌

 

在象鼻山觀景亭望向濁水溪對岸時,忽然想起以前北岸有顆「開闢鴻荒」石碣,攔河堰完工後不知變得如何了?於是回到攔河堰管理中心所在的北岸找尋,原來這顆寶貴的歷史遺跡還完好的保存著,只是為了保存它,政府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開闢鴻荒石碣 

西元1894年清朝的總兵吳光亮奉命開闢橫貫台灣東西的道路(就是現在的八通關古道),吳光亮率軍由台南行至集集,先在此辦理開山撫番事宜,於是在濁水溪畔的一顆12公尺高的大砂岩上題了「開闢鴻荒」四個字。這四個字每字寬約35公分,高41公分,反映了吳光亮的豪情和決心,後來被內政部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但後來集集攔河堰設計時,直接規劃在林尾隘口興建,卻沒有考量到這顆石碣,以致古蹟有毀滅之虞,後來為了避開它,修改設計工程,將溢洪道孔數縮減一個,以致工程經費提高約2億元。所以地方上開玩笑的說,「開闢鴻荒」這四個字,一字值五千萬元,比呂不韋的一字千金還值錢。不過,文化遺產是無價的,不應輕忽而遭破壞。但我想著,如果一開始建攔河堰時,就考慮到這顆石碣,那2億元是不是就可以省下來?

現在的「開闢鴻荒」石碣由集集大橋北岸橋頭走一小段木棧道而下,就可以發現它側身於攔河堰大橋體旁,雖然景觀受到限制,但訪客可以在大橋下蔽日休息,反而成為集集自行車道上很好的休憩點。


由入口走一小段木棧階梯,就可以看到隱身於橋下的石碣。


拜攔河堰工程修正所賜,開闢洪荒石碣目前仍保持完好。

 

濁水溪吊橋遺跡

「開闢鴻荒」的入口附近,還可以看到一座約 十公尺 高的吊橋頭遺跡,原來清朝時濁水溪南北岸的交通主要依賴擺渡,或在攔河堰所在的林尾隘口興建簡便竹橋,但都容易因大水而毀壞設施,阻斷交通。於是日據時期1934年興建了集集濁水溪吊橋,成為竹山通往集集、埔里的交通要道。一直到民國68年現在的舊集集大橋完工,濁水溪吊橋才功成身退,遺留下北岸的橋頭供人追想。


五十年前往來濁水溪兩岸的重要橋樑--濁水溪大吊橋,目前只剩下一北側橋頭供人憑吊。

 

獅頭山登天步道

看過石碣吊橋,忽然發現「獅頭山登天步道的指標」,一下子又熱血了起來,往前探去,果然有一條登山步道和導覽牌。這是集集鎮公所爭取經費興建的木棧階梯步道,由石碣旁以近45度的坡度,爬688個階梯,陡升126公尺直上標高342公尺的獅頭山頂,由登山口向上看去,無止盡的階梯直指向天,難怪叫登天步道。

不過問題來了,天一下子又暗沈下來,眼看又要下雨,我對著導覽牌猶豫了3秒鐘,決定帶著雨傘,還是爬上去,不一會兒真的下起雨了。既然已經起頭,就覺得放棄很可惜,於是硬著頭皮繼續爬,心想有人竹杖芒鞋就不怕急雨了,我穿皮鞋,手上又有雨傘,怕什麼?但雨愈下愈大,我還是急了,只停頓照相作記錄,就直奔山頂。

獅頭山山頂有一座小公園,展望極佳,可以俯瞰攔河堰,觀覽濁水溪在堰前開闊的河域,以及堰後不遠處的水彫峽谷,還可以遠望集集全鎮風光,景致壯麗,令人讚嘆。

不過,天仍下著雨,還伴隨著雷電,山頂上還有一座台電的輸電塔,我沒有富蘭克林的實驗精神,一登頂看了一眼風景,立刻下山,急降的結果,就是半途腳差點抽筋,幸好後來平安回到登山口。這一趟上山費時13分,下山10分,合計23分。但建議有興趣的朋友來回50分,是比較悠閒的走法。


獅頭山登山步道看來彷彿真可登天,左側是第一觀景台。


步道中可以下瞰攔河堰管理中心及遠處的集集市區。


不論由下往上看,或由上往下看,登天步道都是無止盡的木棧階梯。


由樹林的缺口下瞰攔河堰。


接近山頂處下瞰濁水溪風光。


步道接近山頂時,下瞰攔河堰,與象鼻山對望,感覺最雄偉。


台電的鐵塔是獅頭山頂的地標。

交通資料

  • 南下:國道3號下名間交流道,轉南下台3省道,繞過名間市區後左轉台16省路(名水路),過新集集隧道後紅綠燈叉路左轉林尾巷,再左轉林尾橋,直走到底再左轉下坡往集集大橋,見橋頭右側「獅山攬勝」意象標誌即至,意象標誌對面有小停車場。
  • 北上:國道3號下竹山交流道,左轉台3省道向北行,右轉台3丙省道(集山路)往集集,過舊集集大橋右手邊有停車場,對面即「獅山攬勝」意象標誌。

原文出處

 

更多文章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