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萬榮林道上七彩湖:林田山鐵道

  • 阿棟
  • 13,979次點閱

高登鐵道的4700階

走過萬榮林道的終點情人吊橋,馬上面對的是4700階的石階,高度上700,由1750,攀升至2450公尺。

「看得出來這石階做得用心,也打算用得長久,」但即便石階都舖設得好,也逃不過下方溪流的向源侵蝕。石階的起始段,有兩三處地基遭侵蝕崩落,必須向旁側徙上攀行,爬來分外累人。而這只是開始,因為其後的4700階石階,就我有限的爬山經驗言,除輕裝的郊山外,似乎也不曾經歷過。

如果能閒散地走,我相信除了疲累外,這還會是段極舒心的路程。石階旁的森林,正是我在情人吊橋往上看的那片濃綠,走在林子下,一股樹林才有的清新氣息分外醒人。雖然沒有停下腳步觀察林下生態,但我感覺得到這林子擁有的盎然生意。回來翻查資料後,果然在林務局委託師大做的「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野生動物調查研究計畫」中,找到了佐證:

自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視路況定期或不定期前往萬榮林道、萬大銅門地區、七彩湖及光復林道進行調查,……就各種對哺乳動物的記錄方式而言,……其中台灣獼猴及台灣野豬的排遺最多,主要分布於萬榮林道石階及舊鐵道上,……

慢步石階時,我也曾在林間聽見疑似獼猴的叫聲,在師大的報告中也說,這裡的獼猴見人會立即躲開,與人的互動性極低。我想,這也是種自然的表現吧。

我猜想這4700階石階,極有可能是台電進行「新東西輸電線路」時的產物。因為台電進行工程時,林田山鐵道早已廢棄(1985年停止行駛),台電的工程材料、人員從萬榮林道走到盡頭後,必須要有其他方法運送到上方的高登工作站,九族山莊後方的大型索道是其一,解決了工程材料的運送問題;而人員的進出,依賴的正是這4700石階。

據我查找到的資料看,在林田山鐵道還通車的年代裡,要從下方溪谷上高登,靠得不是石階,也不是鐵道,而是運材的索道。林田山鐵道和我們熟知的阿里山、太平山等高山鐵道不同,它的主、支線不是直接連結在一起,它的五條主要支線:萬榮線、溫泉線、大觀線、高嶺線及高登線,除了萬榮和溫泉直接連結外,其餘的支線都依靠索道加以串連(見下圖的白線)。而且索道吊掛的不僅是木材,還包含伐木的人員。所以這條石階步道,在使用索道的年代裡可能還不存在。

從現代的地理看,石階是下方林道和上方鐵道的連結道路。但從過去的歷史來看,石階和鐵道似乎從來都沒有直接的關係,和它相關的只有林道。從這裡,我們也可以得到一個歷史的玩笑:萬榮林道原本是為運送木材而修築的,但它遲至1983年才建好,林道固然取代了鐵道,讓鐵道走入了歷史,但林區卻在1989年停止了伐木作業。林道作為林道的時間甚短,但其作為台電保線路、礦廠採礦路及居民產業道的時日卻長,反而是被它取代的林田山鐵道,才幾乎和林區的發展歷史相始終。但無論林道或鐵道,就林業而言,現在都可以「時日曷喪,吾與汝俱亡」一語代過。

石階走了2個多小時,在太陽將下山時才辛苦爬上林田山鐵道。鐵道下方的雲海甚美,雲海上的山巒像瀛海上的仙山,也像濃墨渲染開來的水墨畫。

順著林田山鐵道走,這是昔日高登線的一段。行不久,出現了三兩處懸空的木棧鐵道,其中一處枕木斷折嚴重,須踩主樑小心通過。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木棧鐵道,而且還帶著視覺上的驚險,可是走時,不但絲毫不覺驚險,反覺十分驚奇,是極難得有趣的體驗。

鐵道行不到半小時,便到高登工作站。這是個可以住下四、五十人的台電舊工作站,雖然廢棄多年,但有桌、有椅、有房、有地舖,十分舒適。工作站附近還是處看山、看雲的好所在,回望來時的林道,早為雲海所掩;對面七星崗上電塔林立,山腰間一條細線,是林田山鐵道的舊路跡,順著電塔、鐵道翻過七星崗,山後就是七彩湖了。

 

還給自然的鐵道

第二天清晨六時許,我們離開高登工作站。先沿著昨日的來時路走回鐵道,因為早上天氣尚可,鐵道不致於太溼滑,我們決定去時先走舊路──林田山鐵道上七彩湖(下圖黃線),回程才走去年底新開的新路回來(下圖綠線)。

鐵道靠近高登工作站的這端入口,早已為芒草所掩。撥開芒草,沿鐵道前行,不久即遇見木棧鐵道。

細看架在木棧上的鐵道,除了鐵軌和枕木外,枕木上還舖有長條的薄木板。這薄木板當年可能即為方便人員走動而舖設。而我們今日取道鐵路山行,踩踏的自然也是這供人行走的薄木板。

但有時薄木板並不總是存留著;或即使留存,也要觀察其是否牢靠,方可一腳踩上。總之,木棧鐵道上,沒有可踩踏的長條木板,是常有的事。

若沒有薄木板,下腳的第一選擇是枕木。如果連枕木也斷了,通常還有木棧的主樑可踩踏。雖說鐵道廢棄已近半甲子了,距離鐵道剛建好時,更已逾半個世紀(高登線鐵道,建於1961~1971年間),但令人讚歎的是這些木架構卻大致保持良好。根據林務局的說法,這些木棧都是選用現在已少見的一級木料,即檜木、扁柏之屬。踩在這些結實的木棧上,你不能不對這些台灣山林裡曾普遍生長的大木肅然起敬。但同時,也為他們的大量消逝而黯然感歎。

還有些時候,下方的木架構也不好踩踏,你也會試著走在鐵軌上。不同於一般鐵道每邊只有單支鐵軌,或許為了使架構更穩固,木棧道上每邊都併排兩支鐵軌,這使踩踏時有雙倍的接觸面積。但即使如此,尤其是行經裸露感較大的路段時,通常也不敢涉險單走鐵軌吧。

鐵道靠近高登的初始段,行經一片松樹林下。滿地枯黃的松針,帶著些燥火的香氣,而枕木上依稀的苔痕,更增添幾許歲月的滄桑。松林下的鐵道狀況大致良好,一些長條木、枕木損壞的木棧,也多可從下方主樑,或是逕從木棧旁的樹林穿行過,走來並無危險。

在松針一片的鐵軌上,不知誰人落下了這兩組台車車輪。跑了不知若許年,它們在若干年前突然歇息在這裡,不動就不動,即使我們有心撥弄,它們也只是匡鐺兩聲,又復寂然靜止。暗紅的車輪、鐵軌及松針,也混然成一色回歸自然的靜寂。

鐵道再行,開始有幾處跨過野溪的木棧。這些木棧有時被下方溪流沖毀,只剩薄薄的橋面盪在野溪上,但由於橋面上的鐵軌、枕木、長條木板都保存良好,所以這些危橋也多能步行通過。有人選擇快步衝過,有人安步當車小心緩過,無論快慢,晃盪絕少不了,但也只是晃,多是有驚無險。

有時木棧鐵道繞過山凹處,會突然來個大轉彎,那往往也是風景最迷人的時候。久歷時間摧折的鐵道、木棧,本有種大江大河沖過去,歲月難以淹留的滄桑感。而這滄桑,特別在轉彎處,當木棧、鐵道以一抹優美的曲度清楚呈現時,最能直擊人心。當然,還有四周匝環繞的蒼綠森林,讓鐵道的景像,不僅有時光的幽遠,還多了分自然的優美。

孤獨的山行者走過去,有些「人行天地間」的澹然孤寂,可身上的花衣裳,又和這孤寂有著強烈的衝突感。

但無論旁觀者如何看,行走在這樣的木棧道上,即便有危險的念頭也會流星般瞬間閃逝,因為滿眼的天地悠悠及滿懷的歲月悠悠,會將你氛圍至一個只有你自己可以感知的獨行世界。

鐵道續往前行,後段的路況不如前段好。有一段鐵道的路基已完全崩塌,但幸好旁側地形開闊,可以從旁邊穿行過,

有幾處長條木板、枕木損壞嚴重的地方,需要小心通過,

但走至後段,每個人從昨天開始都已累積不少行走木棧的經驗,所以狀況雖多,但初遇時的「驚奇」及「驚險」已沖淡了不少。因此後段時,夥伴們拍照少了,身手也明顯矯健了,

但即使再熟悉,有時仍須小心。如下面照片中的這段木棧,不但地基崩塌、一些枕木、長木條毀壞嚴重,而且整個橋面還傾側一方,這時踩在有點滑的長條木板上會有點打滑,雨天時情況還會更糟,更要步步小心。

再後來,也開始碰到幾處根本無法行走的木棧鐵道,只能從下方溪谷繞行過,

有一段枕木和長木板嚴重毀損、裸露感也較大的路段,只能走主樑通過,但幸喜主樑甚寬,走來有驚無險。但木棧旁的邊坡甚為深陡,也讓人擔心若主樑也坍塌了,這路段不知會如何地難行!

崩塌的情況持續嚴重,有段約十餘公尺的路底全部崩毀,必須從下方繞過,但幸好有人已架上了長木梯,

此行中最危險的下切,可能是下面照片裡的斷橋。此處斷橋靠近雙龍瀑布,但由於位於山凹處,溼氣甚豐沛,因此木棧的毀損也特別嚴重。即如這段木棧橋,便斷折的全然無法通行,必須從下方繞野溪穿過。但溪岩溼滑,且過溪後對岸的岩壁也有些小地形,需要小心翻爬過去。總之,這是段不可輕忽的地方。

行過了危險斷橋,不久,便來到了雙龍瀑布。雙龍瀑布實在是處不可思議的地方,兩條白練像兩撇八字,左撇、右撇,就灑脫地直落到一泓青碧池水裡。乍見這池,我想不少人都有撲通跳下水的衝動吧。雖然只是行程中不期而遇的一個驚喜,但這驚喜,卻讓人覺得可以為她專程再來。(但是,真的好遠啊。)

雙龍瀑布再往前,就到了此行最後一段的木棧橋。橋甚長,也有裸露感,但有人貼心地綁上繩索,所以即使腳步搖晃、也心安穩妥。橋的另一頭,就是往七彩湖上切的登山口,我們將在此離開林田山鐵道,走從七彩湖妹池往南衍伸過來的一條尾稜,從此上七彩湖。

回來檢視地圖,發現我們這趟從高登工作站走到雙龍瀑布的林田山鐵道,不過歷時約3.5個小時,僅走了6公里。而這6公里,也不過是全長60公里鐵道的1/10,即便只就34公里長的高登線而言,也不過是它1/6的長度。讓人不禁遐想,整個林田山鐵道又是什麼樣呢?那些埋藏在深林中的鐵道、木棧、索道、車站,甚至舊火車頭,全都是引人好奇、讓人想一探究竟的神祕物事啊!而如今,他們全還給了自然,全歸於大山的靜寂中。

關於林田山鐵道,我還有一點有趣的發現,就是我們習稱的林田山林區,如以鐵道的分布範圍看,其實離林田山已遠(見上圖)。早期1918年開始沿知亞干溪上溯的開發較接近林田山,因此林區以「林田山」名,鐵道因而襲之。但該地不久即停止砍伐,反倒是1939年後,以萬榮做基地,沿萬里橋溪上游右岸,也就是林田山鐵道沿線的區域,才構成了今日的「林田山林區」。所以鐵道雖以「林田山」名,可是路徑卻全不在林田山那邊。

 

緣慳一面的七彩湖

從雙龍瀑布上至七彩湖妹池,高度從2583至2871,上升約三百公尺,約需2小時的步程。這段路線沿稜硬開,全程都穿行在箭竹林下,只有在接近七彩妹湖時,才有好走的高山草原緩坡。

傳統的路線不從雙龍瀑布這裡上,還要沿鐵道前行至七星崗附近,才續接台電的保線路上行。但2007年2月七彩湖附近發生嚴重的森林火災,七星崗一帶的鐵路木棧毀損嚴重,因此才開了雙龍這條新路。從地圖上看,傳統路、新路爬升的高度都差不多,坡度也相近,但可能傳統路線有保線路方便行走,所以當初直覺地採那條稜上切。(2007後仍有隊伍走傳統路線,但看紀錄木棧道確實已難行)

近中午許,我們來到了七彩湖妹池。欲走還留的鋒面,讓冷熱空氣在此對峙,激亢成一片白茫茫的濃霧,甚至妹池就在眼下,還渾然不覺。

從妹池續行不到五分鐘,即到七彩湖畔。剛紮完營,雨便敲敲打打地落下來。午後有時稍停,往池畔行去,但見清洌的湖水被山風捲帶起一陣陣的微浪,陣陣浪頭輕輕撲倒在湖畔的細沙中,很有「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風致。雖然濃霧遮掩看不清對岸,還是可以感覺到這是個甚大的高山湖泊。

沿著湖畔轉一圈,發現除了細沙岸,還不少巉岩的石岸。岸石上幾株高山杜鵑正開著白玉般的花妍,在白霧裡更顯得嬌羞。離營地較遠的細沙岸,有些水鹿的足跡。這裡過去是布農族卡社群的獵場,他們稱這裡為「鹿池」,可見這裡是水鹿喜歡的地方。我有時覺得,動物喜歡的地方,也是人喜歡的地方,即如這一方天地就是。但人來鹿就走,人走鹿就來,這其間又有點矛盾,若能理清這矛盾,或許人與動物間便能求得一平衡。

我們在帳蓬裡待了一個下午、一個晚上,及半個上午。雨終究不如預期那般的停歇,在七彩湖畔,我們幾乎都是躲在營帳裡,聽著雨打帳蓬滴答響地混日子,七彩湖只在第二天晨起稍露一下姿容。但,也只是一下。

 

往七彩、六順的新路

從七彩湖回高登工作站,我們走的是最近開的新路。大約在去年(2011)底,一群熱心的山友鑒於林田山鐵道日益損壞,於是取道六順山稜線,又開了條往七彩湖的新路(見下圖)。它的好處是可避開鐵道,順登六順,長久安全地走下去。

這條新路的兩端,一在天梯接鐵道口附近,一在七彩湖西南邊的一處淺鞍部(上圖中的航跡繞了遠路)。路大致都走在稜線上,且幾乎都在箭竹叢裡穿行,除了六順山附近(往高登方向)須找路外,其餘路底都算清楚。但因為是新開的路,路仍未踏實,且又是整路的箭竹,所以走起來並不舒服,特別是雨天時。

有些美好的事物是值得等待的,就譬如和七彩湖的再見。我希望能在朗朗晴天時和她再相遇,見識傳說中她的七彩顏色。且下次,要從丹大那頭進來。……

從七彩湖回萬榮途中,我許了一個新的夢。

我希望,這夢能盡快實現。

 

原文出處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