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打鐵寮古道夏日消暑行



炎炎夏日,宅在家裡吹冷氣,不如走出戶外踏青去。既可活動筋骨,又能接近大自然,最好找一條涼快舒適的山林小徑,如果有清泉溪流相鄰的路線,那就更棒了。今天從桃園客運總站搭車到大溪,再換乘往慈湖方向公車至三層站牌下車。下車後往前走數十公尺,馬路對面叉路有打鐵寮古道指標。



依指標進入,田園間柏油路直行約10幾分鐘,再從停車場雜貨店旁斜坡下來,步道旁竹林內有一建橋紀念碑,續前行過太平橋,又不久經過一座古橋,即濟安橋,橋頭仍有鐫刻「大正15年」字樣,因其橋身造型,另有別名稱「翹龜橋」。溪岸邊潔白野薑花盛開,空氣中飄逸著淡淡清香,為古道增添不少純樸自然的Fu,過橋後卵石路緩坡,開始打鐵寮古道之旅。


據說昔日這條古道入口附近曾有打鐵鋪,供給入山開採樟腦的腦丁所需的鐵器,故名「打鐵寮古道」。此古道以前曾是復興鄉的泰雅族原住民出入大溪與復興巴陵之間往來的交通聯絡道路,其後因公路交通發達而沒落。



繼卵石坡之後,古道保留原始風貌的土石路小徑,沿草嶺溪小支流蜿蜒而行,大致平緩好走,經過綠竹林,間有涼風吹來,步道在竹林間兩三次小木橋越溪之後,轉為古樸的人工石階,暫與小溪漸行漸遠,一路陡上至上方的廢棄水泥屋。



這段石階又長又陡,而此廢棄水泥屋(應是以前的駐軍崗哨)也成了山友的休息站。此處叉路左往白石山,右往草嶺山。取左從水泥屋旁棧道過後,緊接著又是崎嶇陡峭的山徑苦戰。



至上方鐵塔叉路,右轉古道續行,順著山勢蜿蜒起伏,這段至下方軍事區的封閉鐵門(已不存)始轉為平緩,如龍盤繞山腰間,因此被喻為「龍過脈」,林間空曠處,可窺見下方後慈湖一隅,就像是隱身在山區之中的秘境一般。


陡坡下來,去年風災坍方處,經過一年後滑落的山坡土石已是草木叢生了,此處是無遮蔭露天路段,快速通過。


上圖2張照片是去年風災坍方景象(請參:打鐵寮古道&白石山訪鹿子百合)。



溪畔古道悠然而行,經過東興橋興建紀念石碑,碑上可見「白玉東興南賑」字樣,但捐建者芳名因年代已久模湖難辨,路旁左側另有一石棚土地公。接下來遇叉路,依樹上指標越溪往東興橋(右岸步道不經東興橋)。



越溪後古道沿著左岸而行,經過陡上坡,苦爬約6分鐘,終於來到東興橋了。這座歷史悠久的百年古橋,也是古道的遺跡之一,橋體迄今尚稱完整,先人造橋構工的智慧與嚴謹,百年以來歷久不衰,走訪古道之餘,不禁心中讚嘆連連。



林蔭古橋下,溪水清澈又清涼,欣賞溪瀑壺穴景觀,引人發思古幽情。今日已有大隊山友在此休息,人數至少有3-40人,


我取下毛巾,在橋下稍做休息,取水擦臉擦汗,感覺非常涼爽,稍後再往前行,步道盡頭設有路障欄杆,前方叉路左往白石山,右往百吉隧道口,取左續往白石山,尋訪峭壁上的精靈~艷紅鹿子百合。   106.8.20

原文出處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