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六龜警備道之南二段-從扇平生態園區森山連走御油山基點峰與主峰(南鳳山)

  • 黃家小隊
  • 4,338 次點閱
  • 11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六龜警備道南二段-黃家小隊從扇平生態園區森山連走御油山基點峰與主峰(南鳳山)

    先前造訪大原山時(連結),原本思考能否順道造訪六龜警備道上的御油山,查詢資料時,獲知扇平生態科學園區今年將於4月份開園一個月,感覺是一個機緣。

    園區主管並告知自2021年起因疫情關係以及林道邊坡崩塌整治,已經封閉近3年。當年三月我們曾從扇平生態科學園區造訪鳴海山,所以也想再訪扇平回味那些年。

d2eab33bce8b1ee40b840c1b1044ebd9.png

2021年從扇平造訪鳴海山

   2020年我們從鳳崗林道登榆油山,於鳳崗苗圃中餐,旁邊即為六龜警備道。這次我們將探訪一座與它名字相近,位置也相差不遠的山頭-「御油山」,二者常被搞混。

    御油山主峰與基點峰,位於榆油山西南側的稜脈上,相距分別為1.9公里與3.4公里,距離近加上名稱也相近,一直讓山友混淆,經常搞不清楚誰是誰?當我們實地走過,方能印象深刻,走到累到就會牢記在心了。

    六龜警備道以藤枝為中間點,藤枝往北,如府中分遣所與興津分遣所等我們曾訪過一段;南段保留較完整,若以中央山脈的區分方式,往南先到見付山再到榆油山可稱為南三段;鳳岡苗圃經御油山到森山屬於南二段;森山南行到鳴海山、真我山出多納,即為南一段。我們以分段逐取方式,目前獨缺南二段,這一趟恰能補足。

【日期】2024/04/21

【人員】黃家小隊(老爸小黃、媽媽、阿寶[研一]、大姑丈夫妻、小姑姑、德仁阿伯夫妻、安伯、章伯、莊伯、程文叔叔夫妻、魏老師夫妻、登科叔叔夫妻、章老師夫妻、海伯夫妻以及美靈、Monica、鏵萲與淑玲等阿姨、沛蒹姐)等26員。

2024.4.21(週日,天氣晴)

0640歸仁出發

0805六龜分局森山派出所,繳驗名冊與核對證件,並登記車號才放行。沒事先申請核准者,千萬不要想直接來這裡碰運氣。

ae97672a32e6994ef71dded861715a98.jpg

0820停車場,附近有大型廁所可使用,遇到也是來自台南的大隊人馬準備出發。

0840整裝好起登,順著右側步道,直上藤川園區。一開始是柏油路面,後面有些連鎖磚步道。

0903土地公廟,旁邊有木椅,前面為叉路,右側的大涼亭已經拉上警示帶封閉。我們小休息約7分鐘。

cac9c2c4fd6420224e3b44499a5d857a.jpg

4dd1dd35ea192061b4462b9fb7e95152.jpg

0910往左側山徑(往森山駐在所1750公尺)出發,今日我們隊伍人數26人,所以前後距離拉得較遠些。

3d69cc6ec12818ce3df3d373b69a2f82.jpg

0915長鬍子的榕樹,幾年不見,鬍子更茂密了!

bc5981900ba26386448be6058570a507.jpg

0920地面上有許多殼斗科石櫟屬的種子。不久,前鋒部隊已經追上台南的大隊伍,他們說有60幾人準備前往鳴海山,一路之字形陡上,沒有歇腳休息處,幾位前鋒夥伴越過友隊,部分尾隨或間插入其中。

c44c564b9e9a9c9228ae884e907a5323.jpg

0945前5位夥伴已經抵達森山氣象站,附近有鋤過草,還算清爽,對面遙遠的巨大山頭就是御油山主峰。

3be9ceb93b9f78cbd8083a531ba0b7b2.jpg

對面的巨大山頭就是御油山主峰

隊友陸續來到,山下爆熱,這裡海拔近1200公尺,雖然不熱,但因剛陡上500公尺,大家不約而同拿出水果與冷飲降火,水果以鳳梨冰最暢銷,冷飲則各有千秋,有青草茶、苦茶、仙草茶、冬瓜茶與烏梅汁等多種口味,最後乾脆加上冰塊混在一起。

8bdf886e21ad473b150e5953a4b92fc2.jpg

566895affdd4c043b32d22ad88c9c319.jpg1027出發,從氣象站左側繞過,下切至南鳳林道,接到林道後取左往御油山登山口,有木製指示牌,

41f90a0d85b86c4f4c83bd031ea1baf7.jpg

南鳳林道上長滿了蕨類,感覺還有整理過。走了約300公尺,左側有一6.5K指示牌,再往前走約20公尺就是御油山登山口。

81783bad0672e96ea98388eb9b55bf3b.jpg

入口處有4根高矮不一的木柱,兩個木製小平台,加上一片斑駁不清「隘勇線」解說牌,敘述著日本據台時期,對長居深山的原住民,進行”理蕃”政策,所採取的一些隔離措施。

注意布條,離開林道,從右側進入不明顯的警備道,這裡到基點峰約有3公里。

d2da3a1028a104dd5591f9306c9151a3.jpg

南鳳林道6.52K旁的登山口

這條步道就是六龜警備道,今天行程大抵上就是沿著這條警備道而行。沿途可見日治時代建置這條道路的用心規劃,路上常見駁坎遺址及相關物品,讓人感覺回到百年前的時空中。

1037岡岐分遣所。

老爸說明:六龜警備線國家步道是日據時代在南部興建的第一條警備線,修築於1916年,迄今已經一百多年,台灣總督府為了保護六龜、美濃一帶平地人開採樟腦以及財團利益,採取逐步壓縮原住民生存空間的隘勇線路,此措施稱為「隘勇線前進」。

後來日治時期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佐馬太,採取的強硬理蕃政策強徵原住民槍枝,遭遇蕃人強烈抗爭,其中以布農族施武郡蕃為最,時間也最久。於是加快興建警備道速度,全線約71公里,北起桃源部落,經藤枝、御油山、鳴海山、真我山至多納,中段穿越藤枝森林遊樂區。

81a5f58f2158959142a816be54196e06.jpg日警為了嚴密控制,每隔一兩公里就設置一個分遣所(如同現今的派出所,有2~4人駐守),部分地區甚至僅隔500公尺,全程高達54座分遣所,加上4個警戒所(如同分局,平日有十餘人駐守),是台灣所有日據駐在所密度最高的警備道路。

當時日本人不知道是因思念故鄉、還是什麼緣故,把江戶到京都的東海道沿途的54個宿場名稱,直接套用在這54個分遣所上。後來這些分遣所附近的山頭也多被冠上日本宿場名稱,如御油山、見付山、藤枝山與吉田山等。四個警戒所則採用台灣地名,分別為上寶來、頭前山、馬里山和馬加。

baed307a910e2fc97f2756b9e904282a.jpg

引自警政文庫

布農族三傑之一的拉賀阿雷,曾率領家人,由玉穗社越過重重的駐在所監視與通電鐵絲網,襲擊藤枝附近的興津駐在所員警,為族人進行復仇,得手後翩然遠遁,神出鬼沒般,日警當局卻無可奈何。恐懼之下,只能增設通電鐵絲網以及分遣所。根據紀載,電網全面通電之日,沿線的日警無不歡呼,慶幸終於暫時可以隔阻剽悍的兇蕃(原民)了!

1039一段陡下的步徑,且約有20階的岩板階梯往下,這在日治警備道並不尋常,讓我們思索討論了一下子。

50a7b67afadc48cc8e359444b9d8b3ad.jpg陡下的步徑,岩板階梯往下

因為,日治警備道通常較為平緩,寬度約2米以上,足以讓馬匹拉小型山砲或車輛通行,斜率不超過10%,遇到低窪落差則以浮築橋堆疊,岩片階梯常見於清朝古道呀!猜測這些階梯應是後期才設置的。日治時期使用的野砲,目前八通關古道的華巴諾駐在所還有遺留。六龜警備道的上寶來警戒所曾設置了於日俄戰爭時,日本自俄羅斯所繳獲的速射炮,二者為同一款式,以下照片可參考。

635a2ccc5bd42e0156a71abc6033092c.png

2021年探訪華巴諾駐在所的野砲(這門野砲是俄羅斯聖彼得堡出品,其中故事詳情可參見連結

值得注意的是: 六龜試驗林屬於高雄市茂林區,轄區內有茂林、萬山及多納等原住民部落,族群以排灣及魯凱族為主要,不過當時警備道主要防範的卻是施武郡的布農族人。

1041左側牆面為整齊的駁坎構成。

257c926f3351b579a7a0e1c4ee531594.jpg

1046遇到此行最壯觀整齊的雙邊駁坎,這道路昔日應該是小高地,為了開路從中間挖開,以堆石駁坎做護牆,嚴謹的工法,讓這些遺址經歷百年,除了草木雜生其中之外,幾乎完好如初,令人讚嘆!

f06ca2647ca5742e3423f53b46fc0cbf.jpg

1102藤川分遣所,規模較小,附近生長金雞納樹 (Cinchona),日本時期因需治療瘧疾的緣故,在這一帶山區栽培許多金雞納樹,用以提煉奎寧。後來需求日減後,這些金雞納樹逐漸荒廢,成為這地區的外來種。

石牆上方,留有日治時期的空酒瓶.酒杯及瓷碗等民生器具,百年前物品還遺留著,當年使用它們的主人不知後來哪裡去了?

今日走來雲淡風輕,當時的肅殺氣氛卻是風聲鶴唳;昔日的堅固堡壘,如今多已被荒煙蔓草埋沒,任其傾頹散落。不禁喟嘆:人生一世真是渺小而短暫呀!

bd95608afdbe0d6900ac9af5091e7287.jpg

3ea6810b68030c400c5014cfba73fdc3.jpg

1117浮築橋,沿途出現許多座。

c867b251662bc8424ff67e088af05fc8.jpg1131赤阪分遣所,這裡規模更大,3層的駁坎結構,看來非常堅固。

dec9f1fc2d8eb5781b48fe128ef3f453.jpg

赤阪分遣所

保留下來的酒瓶是附近分遣所最多的,有夥伴疑問沿途無水源,難道都是以酒代水嗎?

其實百年前冬季比較寒冷,需要以酒禦寒,加上日人離鄉背井來此山地擔任警察,也多為內地(日本)不得志之人,遇上善打游擊的原住民如魍魎出沒,過得朝不保夕,這些日人警察心中無時不是懷著顫慄與苦悶,酒當然喝得多呀!

46b32c38fdb4bcf447fdb851f8719840.jpg

日警飲酒還原圖(章哥演出)

1148警備道左側是御油分遣所,地基平坦廣闊,也是3層的駁坎結構,上面放有幾隻酒瓶。前頭隊伍卸下食物與炊煮裝備,準備以輕裝來回南鳳山(御油山主峰),看紀錄,健腳來回需時60分鐘,海拔上升約250公尺,所以大家自行決定是否要去探探。1152出發。

6105b232241fba0e43e3c3cc42c684d7.jpg

1155警備道右側小坡上是御油山 (h1476 m)基點峰,編號7141號三等三角點基石,基石附近展望不佳。還記得我們上個月走的大原山嗎?它的編號是7142,而鳴海山編號為7139,7140號則是網子山,可能因蕃情不穩,日本陸地測量部最晚期才進行量測這塊區域。

1157往下走,有約一米寬的石板路,類似浮築橋,但這麼窄令人好奇它的用途?此處透光處,可見最遠端的小關山、卑南主峰與卑南南峰等。

8b1d6a541e21a3f8d1d27eace2a8ecc1.jpg

約一米寬的石板路

3f382b2183fffc4c578998a9ef00685c.jpg

1201遇到一個用幾塊土石堆疊的基座,上面刻著[三角點福德正神]字樣。旁邊有[六龜野生山茶採收交通動線]標示牌。

d4226552f5b615ba4a5c9b45fa69ef2c.jpg

石塊上刻著[三角點福德正神]

1212三叉路口,樹上釘有小鐵牌,往左是[森山捷徑與鳳崗苗圃],往右是[1600等高線邀繞…鳳崗苗圃-不經森山]。其實兩者都可以到主峰(南鳳山),我們是左去右回。左上路徑是較陡的山徑,之後一路陡上,人造林中路徑與布條有些雜亂,須留意布條。

4fc67d748b5d94db1fe876c1d6afad19.jpg

1225大板根樹

6847812f9ff903729cbe9cb25181a3a5.jpg

1229御油山主峰,也稱南鳳山,海拔1722公尺。山頂寬闊平坦,大家小休拍照。

86fcadd0fa8288ebfd409e9afce12535.jpg

御油山主峰

附近有高氏球子草,這是此區的代表性植物,也是台灣特有種。原本以為高氏是日本人,實則是台籍的高木村先生(1925年—2006年),任職於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的技正(任職44年,1947-1990年),有「認識臺灣植物最多的人」之稱。

分類學者在發表新學名時,感念高木村(姓氏-高,拉丁化為"kaoi")採集之貢獻,便以命名作為紀念(取自維基百科)。

0a3e691ea76734f9d4a0d8e2c7d14b2d.png

忘了拍照,本圖取自網路資料

1255回到大板根樹

959ae600594559dd46d882c94c7350cc.jpg

1316回到三角點福德正神處

1317一米寬石橋

8ae2be34616aec0db014722e6d01ad25.jpg

1319御油分遣所,大家分頭烹煮食物,使出看家本領,非常熱鬧。有一隻虎頭蜂來探,後來就走了,目前此季節應該攻擊性不高。不多久,各式食物排滿地布,超過30盤菜餚與水果點心,首次參加的夥伴直呼這是登山辦桌或是buffet呀!

73904de7e4a3a3c72062639a0e9d1950.jpg

御油分遣所遺址空地

這隊登山功夫未必厲害,不過吃與煮的功夫鐵定很行!廢話不多說,趕緊大快朵頤。

ba7cb6360ab153b77e99c547c9149646.jpg

1411更驚人的是半小時後,居然盤底為之一空,見證本隊登山之強大"食力"。

cb70c9d4d8a5ce694eb827b9f7161c7c.jpg

見證本隊登山之"食力"

繼續泡茶與吃點心。飯足茶飽後,阿伯握著酒瓶一副微醺模樣,復刻當年的日本警察,逗得大家笑哈哈。

d550b6465500a40edc46e09c775be362.jpg

1450收拾裝備。叔叔發現有一隻硬蜱,趕緊彈走,先上御油山基點峰拍團照。

11737943bb13253c5409c7794a5bcbd9.jpg

御油山基點峰

1500拍照後出發,看著樹林間已荒蕪的遺址,當年駐守人早已不再,嬉鬧說笑的我們離開後,只剩下駁坎與古道靜靜的守在幽謐山林中…

911823434b77aa9016afd240175137a1.jpg

1517赤阪分遣所

bd66b883bcc76ed83b080dddaefbc482.jpg

1546斜坡與二十餘階梯

1550登山口

1555森山測候站。這是原為日治時期的森山駐在所,1926年成立[京都大學台灣演習林](扇平森林生態科學園區前身),爾後山地事務平穩,森山駐在所往下合併至演習林管理處;

再到國民政府將演習林改制為[林業試驗所六龜分所]後,終將警務移出到目前園區外林道上距離約5.5公里位置,命名仍維持為[森山派出所],

沒想到一個派出所,居然背後有這樣演變的故事!

之後迂迴之字形快速而下。

daa5e78eaa1c5fc901536b8869c5f398.jpg

1628藤川園區土地公廟小休。此行總計上升與下降量各為1250公尺,若只到基點峰,上下落差為970公尺,也不輕鬆耶!

1656五木齋前拍照,是園區有名的歷史建物。京都大學於1914年(大正3年)派員至臺灣成立事務所,籌劃臺灣演習林相關事務,扇平的五木齋,亦是建於此時,當時提供給林場場長做公務宿舍使用。採用台灣特產檜木、烏心石等珍貴木材建築而成,距今剛好110年歷史。

b7a0bb12e67bdf81eeef38c8d63b0748.jpg

1705自慶堂前拍照,與3年前可以互相對照一下。

611c9634b0d33899fc4a5b3a2a42aada.jpg

1710停車場,賦歸。

b6d8396e35b4339bc97b1da854d2c6be.jpg

結語:

  • 六龜警備道是條結合古道探索與登山健行的優質路線,海拔適中樹蔭多不至於太悶熱,除了生態林相豐富外,亦具有歷史意涵,可見百年台灣山地治理縮影。
  • 御油山位於警備道南段中間地帶,最難到達。除了從藤枝南下縱走外,就是由真我山、鳴海山北上。而由扇平生態園區進入則是特殊限定,園區本身具有悠久歷史,唯近年開放次數不多,值得把握機會。
  • 路況:目前扇平林道8.5公里路況尚可,大致鋪上水泥,左側邊坡多處整治完成,路面偶有小落石,路面部分排水溝落差較大。扇平生態園區到森山測候站路面清晰;森山測候站到御油山,大致仍可見日治警備道樣貌,安全無虞,目前無大崩塌。
  • 水源:此行沿途無水源,需自行背負。
  • 御油分遣所有硬蜱與虎頭蜂,請留意。
  • 本篇為兼顧歷史感與日治時期文獻引用,多處以「蕃」稱呼當時原住民,並無歧視意味,敬請諒察。


※您喜歡讀行嗎?您想要與同好徜徉山林谿壑嗎?

最近的出團訊息,可參閱黃家小隊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24230944469652/

※若您想參考黃家小隊歷年450餘趟的山旅紀錄,因部落格關轉,請至健行筆記查閱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member&act=review&member=931363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