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岩

  • 柳奕全
  • 972 次點閱
  • 12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2022年四月與吉米安排了一趟花蓮太魯閣綠水文山步道,第一次造訪對於沿路的景色與歷史遺跡充滿新鮮感,特別是隨處可見保存完整的駁崁,日據時期這是一條警備道,延路有陀優恩社、馬黑揚社、伊波厚社,三個原住民部落。

1914年太平洋戰役結束後,台灣總督府在海鼠山設置〈海鼠山分遣隊〉派遣陸軍駐守,協同警力維持山區的穩定。

軍隊駐守期間,可以從塔比多跨越大沙溪經馬黑揚直上海鼠山,每每有勞軍團體多循這條陡峭卻直線距離最近的道路上海鼠山。

就在過了馬黑揚社一道數十公尺的石牆後,看見一條往上的清晰路徑,回家查了一下資料,原來就是可通往海鼠山駐在所,途中會經過消失近百年的天狗岩。

日治大正年間(1912~1926)出刊的繪葉書,一張名為(斷崖上的蕃人)的照片,在歷經無數次風災地震侵襲消失了近百年的天狗岩,於2015年才被花蓮一支登山隊伍無意間發現它的蹤跡,振奮了當時的文史界。

這麼有歷史人文背景的一塊石頭,同樣也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2023年六月再次造訪,這次是特地為了天狗岩而來。

第一天先到綠水營地紮營,第二天早上出發循綠水步道上山,清晨六點多上山,無意間還遇到兩隻山豬被我們的腳步聲驚嚇得拔腿狂奔,經過熟悉的路徑來到馬黑揚社石牆後右上直達天狗岩,沿路可見保存完整的駁崁及早期遺留原處的機具如發電機跟索道頭,終於到達天狗岩,對面山頭清晰可見太魯閣七雄,其中的豬股山以及江口山名稱則是取自日據時期的軍官豬股松之助以及江口良三郎;拍完照後原路回綠水營地,來回花了5小時24分,有些隊伍會從合流營地對面循產業道路上山,走一個O型右上左下,但右上的路徑會經過陡峭需拉繩的危險路段,左上原路來回安全性較高,時間應該是差不多。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