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7 玉山主峰當日往返

  • 山林沃金
  • 1,115 次點閱
  • 9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江湖傳說,要登上玉山最難的關卡是申請玉山入園,因為僧多粥少,中籤率太低。我個人的經驗是:

  1. 安排特休假,不要在假日上山,各方面的體驗都會比較好。
  2. 盡量提早申請,當日往返應該是兩個月前就可以上網填資料。
  3. 資料準備齊全,一次就讓它過關。

不過這次還是疏忽了東埔山莊的預定,前一天只好夜宿上東埔停車場,適逢農曆14/15日,月光皎潔。深夜傳來車聲,起身查看發現竟然有山友已經出發?都還不到一點!心想,既然睡不著了不如就早點上山早點下山,更何況還有明亮的月光陪伴,這機會可不多。01:10從上東埔停車場整裝後出發,到排雲登山服務中心自助報到成功,裝滿冷熱水各一瓶,往塔塔加登山口前進。

關於登山證和入園證我都有列印一份紙本,實際使用情況是這樣:

  • 排雲登山服務中心在非上班時間採自助報到,只要掃瞄身分證上的條碼,看到畫面上出現自己姓名就是報到成功。到了排雲山莊需向工作人員再報到一次,這時才繳交紙本入園證。
  • 至於入山證,有山友說不用投遞了,接駁車司機也這麼說,但是警政署保安警察塔塔加小隊的門口還是設置有投遞箱。考量到下山如果是搭接駁車,車子是直接往下開到上東埔停車場,根本沒有機會投遞登山證的另一聯。我自己的結論是,登山證還是列印出來,但出發時整張投遞,不用再分上下兩聯。

這是第一次自己一人摸黑走在山徑上,出發前有點忐忑不安,真正開始走就什麼都忘記了。當下盯著頭燈照射的路徑,只聽到自己的呼吸聲、腳步(登山杖)聲、風聲。原本預期一天100個單登的名額會讓上山沿途有點熱鬧,其實並沒有,到達排雲之前只碰到少數山友和動物。

  • 到達大鐵杉之前路旁突然出現一對亮晶晶的 "黃色玻璃珠",短暫停留後慢慢消失在草叢中,就體型和速度猜測應該是山羌吧?下山途中在孟祿亭到登山口之間倒是清清楚楚的看到台灣長鬃山羊(下圖),牠也大方的擺好姿勢讓我拍照。至於水鹿、山羌、和山羊要如何分辨,我是參考健行筆記的這一篇文章
  • f68de6f94a7ba05459e51d25ea732e4c.jpg
    58d27e09e808d6f5fbc8cc9f83c2bd62.jpg
  • 過了大鐵杉後碰上第一位山友,燈拿在手上,穿工作雨鞋,再加上簡易的後背包,不像是登山客,反倒比較像來工作。這個時間點往停車場走?時間點真的很奇特!
  • 碰到第一組同方向的山友是2人的隊伍,超強的頭燈遠遠就把我的身影投射到前面。我刻意放慢速度打招呼,他們背著輕裝手拿單杖,速度超快,到登山口時我已經看不到他們的車尾燈。之後就是在5K前被一位少俠超車,以及6K左右我超車了一位大哥,他人生第一次登玉山就是獨攀單登,而且我估算他應該是12點就出發了,真是佩服!
  • 02:05 從登山口出發沒多久碰到兩位下山的山友,只是問好沒有多交談,這個時間點下到這邊應該是有高山反應選擇下撤。後來(05:00左右)過了白木林又碰到一位女山友,卻是前一天登頂主峰後多停留一個晚上,這麼早下山或許再走走附近其他山頭或步道。原來走同一條山徑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安排。

從塔塔加登山口到排雲山莊的路程是 8.5公里。沿途幾個重要的點是1.7K的孟祿亭,2.7K的前鋒登山口,5.1K的西峰下(白木林)觀景台。上河文化的步程上山需要4小時20分鐘(時速約 2公里),我 02:05 出發,06:20 到達,套句山友的行話,速度就是 "上河1"。底下這張圖是從玉山國家公園的網站所下載的地圖PDF檔擷取而來,有時程及海拔高度,深具參考價值。ad7e33eb2814be6227e5a33ef28206e1.png

當我踏上排雲前步道的最後一階,工作人員立即迎上前來收取入園證,並告知 "可以進餐廳休息,不用脫登山鞋!等一下登頂沒有要帶的東西可以先放這邊"。 聽到這麼親切的招呼就覺得整座山都歡迎你的到來!

問: "可以裝熱水嗎?"  答: "可以!但這個時間點熱水都沒了,必須等7點以後山莊工作人員才會再補。"  問: "我有帶高山爐,可以自己燒開水嗎?"  答:"可以,在那邊桌子上煮。"  

1145a55028143ec638050008633205e0.jpg
ac4c2c0305d9ae0d8805c503a42b9b60.jpg

喝完自己煮的甜湯配上幾片麵包,07:00 重新整裝後朝主峰前進。從排雲到主峰 2.4公里,上河文化的步程上山需要2小時40分鐘(時速約 0.9公里)。沿途重要的點是0.7K的主南叉路,2.1K的主北叉路。

排雲之後的高山植披景觀有很大的不同,從鐵杉和雲杉轉變為冷杉和玉山圓柏,下面這張由玉管處設立的解說標示出臺灣冷杉和玉山圓柏的森林界線,也告訴我們這兩種樹種在此 "劃地為王"。209ebb9910cbc89e5d6da55b874dd7dd.jpg

至於名稱中有 "杉" 的,如鐵杉、雲杉、冷杉,以及名稱中有 "松" 的,如華山松、五葉松、二葉松,這些分布於中高海拔到高海拔的樹種,我幾乎是碰到一次就得研究一次,這次找到幾個比較淺顯易懂的資源如下:

過了0.7K的主南叉路,兩邊的樹高度慢慢降低了,玉山圓柏出來迎賓了。記得2017年3月那一趟純賞雪的行程,到這裡不須特殊裝備而且已經有漂亮的雪景。

a0ff082d6817dd12c17f6487bdded283.jpg
19ed882443de494b41a3c90f42a326d3.jpg

這裡海拔高度應該已經3,500公尺以上,比較容易喘,可以適時休息並回望山下的美景。

eb3b9397d79a589243936d7e8aa4ed8e.jpg
7d8c246164a31f301d65800c20d2cfd8.jpg

到達主北叉路前,當山壁上開始出現鐵鍊時,代表路徑較具危險性,這裡也是2017年3月賞雪行程的折返點。

5bfad578510a2c2179d712e64634b5e5.jpg
6c1735b6b449ca3b550960292c60914c.jpg

這段登頂路徑上名氣最響亮的 "景點" 應該是這一排防護網吧,看到下面照片就知道主北叉路到了。

cc10f5207785591030c1b5124deb50d7.jpg
526ba5679fa53411fbebed9221315dfa.jpg

 主北叉路又被稱為 "風口",玉管處特地設立 "注意強風" 警告標誌,風真的又強又冷!如果沒有事先準備好,你可能會被迫彎下腰來急著躲藏!不過好消息是里程牌上告訴你,只剩 0.3K!

3a6a270f9c6f750d7e59c86f1f519d87.jpg
c34d3bc35de60a05036d590dfcfb4fe3.jpg

最後這 300公尺有人會選擇收起登山杖,或者乾脆把它先藏在路邊,因為站在主北叉路往上看,幾乎是必須趴著拉鐵鍊的陡上,而且後面還需要兩手都拉著鐵鍊橫渡的路段。不過因人而異吧,如果自己對於登山杖操控得心應手,隨身帶著還是可以發揮作用。這一段路況對於有懼高症的我來說,除了要全神貫注外更需要刻意調整視線,所以完全無法拿出手機來拍照,只能找找山友的美拍來回味。

65ef16662be8e0a112e06c0c6b8667a4.jpg
b750b6251389796ca8591542a812fa74.jpg

排雲出發後經過兩個半小時的努力,終於在 09:25再次登上台灣最高點,少了第一次登頂的激動與興奮,但環顧四週還是感動!天氣真的太好, "萬里" 晴空,往北峰方向看,山下的聚落、道路、橋梁還依稀可辨。

a43008e5b85064d2694cadab6afb912f.jpg
44ea64458b43031a0557ace7fe0851be.jpg

這個時間點登頂通常人不會太多,可以從容的賞景、拍照,一不小心還可能會短暫包場。有一位單登已經從北峰回來主峰的勇腳極力推薦我走玉山南稜線,不過還是謹慎一點依照計畫行走。整個上山的速度只能免強維持在 "上河1",所以也不能因為貪戀美景就逗留太久,09:45 開始下山,11:05 回到排雲。

如果可以自己帶高山爐上山,其實就可以不用背太多水,但是行前要打聽一下排雲山莊的蓄水,進入冬季是旱季比較容易缺水。在補充下午的行動水,吃完泡麵後,12:00 開始回程下山,15:25 回到塔塔加登山口,剛好和上河步程時間完全吻合。

由於上山時摸黑,完全沒有拍照,下山時針對路況就特別留下一些紀錄。

385a66c80598f5ae9addc376da750d7f.jpg
cbf25e90ac72fa1f6ac03127e9ea9236.jpg
cf163eecc1e9c955284005481efe365f.jpg
195f3252dc20e5e66f8607ce1f008161.jpg

登山口到排雲的這8.5K的路況總結來說就是:

  • 路面幾乎少有平整的,總是會有大大小小的石頭,須步步為營,千萬不能急,下山時有幾次可能腿軟了抬得不夠高,踢到石頭差點跌倒。
  • 有鐵鍊的地方路幅都不寬,摸黑時要最好抓好鐵鍊緊貼山壁而行,"會車" 時要互相禮讓耐心等候。
  • 看起來有些落石還很 "新鮮",下次再踏上這條山徑我應該會戴上安全盔。


相較於前幾次,這一趟總算有趕上接駁車的時間,少踢 2.4K柏油路。在山上感受到排雲山莊的親切服務,下山後登山口接駁車的服務也很窩心。司機會宣導如何申請國家公園的登頂證明,並提醒回家要線上登錄出園回報( 到臺灣國家公園入山入園申請服務網,上面選單最右邊選項 "入園申請",下面最後一項 "出園回報")。最讓人驚豔的是接駁車車資100元還開發票,真是太優秀了!
0a69d4835df7458abec217523a108eb1.jpg

回到上東埔停車場簡單梳洗換裝,在下午4點半之前離開了塔塔加,沿途才發現阿里山國家公園到自忠之間有許多楓樹已經 "轉色",從淺綠到黃到紅,比起整棵戴上 "小紅帽" 還漂亮。今天有還有精彩的日落雲海,新中橫公路台18線89.5K的 "傷心山" 聚集了許多遊客(為何傷心?請參考這一篇紀錄文末的說明)。但是還需四個小時的車程才能到家,不敢多做停留,在石桌便利商店買一瓶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就一路開回家了,晚上將近8點平安到家!

陪伴十年的第一雙登山鞋終於要 "下課" 了,十年前就是從奇萊南華和玉山主峰開始學著登山。十年下來也不過才完成18座百岳,距離上一次登頂玉山主峰則是七年前了。前幾次是跟著團隊住宿排雲或者與朋友單登,這一次想要試試看自己是否各方面的成長足以完成 "獨攀"。5月時就已經規劃一次行程,後來因天候條件不佳而取消。這次中籤後內心還是一直有些遲疑,但天氣預報顯示溫溼度條件很好,不會下雨也沒有低到零度以下的低溫,老天爺給了這麼好的機會沒有道理錯過!
f78516df1506f764b036f6c83e4298c3.jpg

很慶幸在踏入台灣高山滿十年之際完成這個心願,也確認自己還有 "上河1" 的能力,希望持續努力迎向下一個十年,甚至二十年。最後,在白木林觀景台的 "玉山主峰步道導覽圖" 中,玉管處有這八個字的建議,或許可以稱之為登山的 "八字箴言" 吧:輕裝、簡食、徐行、寧靜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