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0 龍鳳巖-水碓公園-外寮嶺山-廖添丁洞-牛港稜山-牛港稜步道

  • Innes
  • 531 次點閱
  • 8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 Day 1
    2023/09/10
    • 本日GPX軌跡 =>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detail&id=2496472 五股五福社區公車站出發

    • 取右往龍鳳巖

    • 龍鳳巖牌坊

    • 龍鳳巖,位於一個明顯的三面環山山坳中

    • 龍鳳巖登山步道入口

    • 龍鳳巖登山步道導覽圖

    • 爬了一小段台階後上到稜線

    • 岔路口,右往外寮靶場,左繞一圈回龍鳳巖

    • 左邊是中油油庫的後門,禁止進入

    • 假城鎮訓練場入口。更往前可以到外寮靶場,不曉得有沒有開放

    • 水泥溝蓋往前就出了憲兵訓練中心範圍,前面岔路口往前往左都是外寮路,取左往水碓公園

    • 岔路口,往左是外寮路,直行小路往水碓山和水碓公園

    • 小路左邊是一個軍營(安平營區),大概也是憲兵訓練中心的一部份

    • 右邊不明岔路

    • 水碓山山頂不明建築,推測和軍方有關?

    • 水碓山岔路口,右邊進去一點有水碓山基點,取左往水碓公園

    • 這一段還蠻陡的,有架繩輔助。土坡有點滑

    • 接上水碓公園最上層的步道

    • 第10層步道

    • 第十層解說牌

    • 第一個遇到的台階就蠻驚喜的

    • 第九層解說牌

    • 從第八層回望長長的階梯

    • 第八層解說牌

    • 第八層林蔭

    • 第八層往第七、第六層的台階,石塊鋪面且比較陡

    • 第七層解說牌

    • 回望下來的台階

    • 第七層林蔭。走了幾段開始覺得水碓公園蠻驚喜的,來對了

    • 第六層的奇特斜著長榕樹

    • 第六層解說牌

    • 第六層休息棚架

    • 第六層林蔭

    • 這組台階從第六層直通到第一層

    • 第五層解說牌

    • 五往四的西側台階

    • 第四往第三層的台階,比較高的區域比較有林蔭感,比較低的區域就比較像一般公園

    • 第三層解說牌

    • 第三層往第二第一層的台階,有扶手但還是一樣陡

    • 第二層解說牌與往上的陡台階

    • 第二層林蔭

    • 第一層解說牌與休息棚架

    • 第一層步道與底下車道的會合口,後面就變成路邊人行道

    • 北側的另一組zig-zag台階

    • 位於東北端入口的"1"造型藝術、第一層解說牌

    • 第二層往上看zigzag台階

    • 第二層林蔭也很不錯

    • 第三層的觀機台,感覺開車可以直接到?

    • 第三層的觀機平台

    • 景色不錯(雖然地勢低了點),這側是正對東方,差不多是中山高北側的五股,再過去正好是三重和蘆洲之間

    • 第三層北側的「水碓觀景公園」牌坊。這應該算公園的正式入口?

    • 剛剛漏拍的"2"造型藝術

    • "3"... 沒有造型藝術,有點廉價地畫在停車場的牆壁上

    • 水碓觀景公園導覽圖

    • "4"造型藝術,半隻腳埋在下面lol

    • 第四層解說牌和zigzag台階

    • 第四層的棚架休息區

    • 第四層的運動區+遮雨棚

    • 第五層的林蔭

    • 浩然亭,看起來頗有年代

    • "5"造型藝術藏在步道邊

    • 第六層解說牌和zigzag台階

    • 第六層觀機平台

    • 第六層的view更好,這邊角度偏東南東,正對五股、更遠的三重市區

    • 第六層展望解說牌,有燈箱,晚上看夜景用的吧

    • 另一邊拍第六層觀機平台

    • 第七層的林蔭

    • 第七層觀機平台

    • 第七層的網美點,心型鞦韆

    • 另一邊拍第七層觀機平台

    • 第七層林蔭和棚架休息區

    • 回頭找到"6"造型藝術

    • "7"造型藝術

    • 另一側也有同型的台階

    • "8"造型藝術

    • 御風亭

    • 第八層林蔭

    • "9"造型藝術

    • 九往十的台階

    • 稍早有經過的"10"造型藝術

    • 走原路回去

    • 水碓山基點在沿鐵絲網圍牆再進去,不過因為不想擅闖所以沒去找

    • 鐵絲網裏的氣象監測點

    • 回到早上經過的假城鎮訓練場入口

    • 取直行進入林口區,路名換成粉寮一街

    • 路邊有登山條指示

    • 路跡還算清楚,看來有不少人會來走

    • 新北市地籍測量控制點(圖根點)。應該也是外寮嶺山的山頂

    • 一路走到粉寮一街和粉寮路口,粉寮路是縣道108,左轉走1.5km就到林口市區。取右往觀音山

    • 路邊剛好有個展望點,占山連峰一覽無遺:從右起是占山、鷹仔尖、盤絲一尖、盤絲二尖、凌雲尖。再過去是從五八峰到眾樂園的稜線,接硬漢嶺稜線。也能看到靠近一點的開山嶺與最左邊更近的牛港稜山。這可算是這段無聊的踢馬路段裏最大的驚喜!

    • 岔路口,左邊上去是水尾山。這天看台階很陡選擇不上,算是小判斷失誤

    • 後面水尾山另一個登山口,在墓區看了就不想走,所以就錯過水尾山了

    • 不明岔路,OSM沒標,有可能是可走的步道

    • 五林路口,右是忠義路二段往五股,前是忠義路二段上觀音山

    • 在大馬路上坡走了好一段總算來到這個岔路口,取左往廖添丁洞

    • 下山左邊可以看到台北港,不過地勢低展望比不上牛港稜山

    • 上望牛港稜山稜線。回來查Google Earth,等一下走的路線差不多就是山坡上房子後面那條隱約的稜線

    • 後面那條更明顯一點的稜線差不多就是廖添丁洞附近的另一條路線。

    • 更低處望台北港

    • 岔路口,右往廖添丁洞

    • 廖添丁洞登山口

    • 廖添丁洞解說牌

    • 岔路口,左邊是往廖添丁洞的比較正規的步道,直行過小拱橋是捷徑。當天看地圖先選了直行

    • 岔路口,右陡上往牛港稜山,有台北天際線路標

    • 走到後面路徑就原始化了

    • 走到這裏已經離廖添丁洞很近,但是前面完全不覺得是正常的路,猶豫後回頭

    • 退回小拱橋走另一條

    • 岔路口,左邊似乎有路?取右邊較明顯的路徑往廖添丁洞

    • 走一走反而路況變好

    • 岔路口,左邊似乎有小徑但OSM圖資沒有。取右往上

    • 這邊也還是石階,但草長有點長,可見來走的人不多

    • 岔路口,石階右轉往下,直行是另一條往牛港稜山的小徑

    • 廖添丁洞。看起來只是鄉野傳說穿鑿附會沒有明確史跡

    • 石階繼續往下就繞了一圈接回到稍早覺得沒路的地方

    • 這段都是亂石,應該是雨水會流經的山溝

    • 拉繩陡下

    • 廖添丁洞碑。民國八十六年才立的,顯然就是觀光導向 XD

    • 看剛剛下來的路。稍早差不多在這邊回頭,這邊看起來真的不像有路

    • 回到剛剛的岔路口,取左往牛港稜山

    • 開頭路跡就不太明顯

    • 這邊應該是果園範圍,取右邊不太清楚的路跡上山

    • 一開頭就植被有點多的山徑

    • 沿途還是看得到石階,但整體來說有鋪的比例並不高,不曉得是一開始就不完整還是有很多路段因為沒在維護而路基流失了

    • 路徑上遇到的第一棵倒木,從右邊有路繞過。看起來並不難處理但卻是有明顯的旁繞路跡,可能是沒人在維護而不是沒人走

    • 開始出現高比例的土路

    • 坡度蠻陡的,走起來頗為辛苦;一般在大眾化路線這種坡度應該都會鋪設台階了

    • 剛好有個左轉可以看得出坡度

    • 倒木2號

    • 旁繞路看得出坡度

    • 倒木3號

    • 倒木4號

    • 來一段連續倒木和拉繩上陡坡,因為有坡度比較麻煩一點

    • 倒木5號

    • 旁繞倒木5號再度可以看到斜坡坡度

    • 倒木6號

    • 倒木7號

    • 旁邊的藤蔓剛好充當拉繩

    • 倒木8號,不過到了這邊坡度已經變得和緩,要通過就容易了

    • 後面有一些竹林段落,儘管還是需要拉繩輔助,難度感覺低一點

    • 後面這段還是有不少斜度大的,傾斜的土徑有時候踩點不夠穩,不靠拉繩會很吃力...

    • 特別是這種兩邊沒有樹只有草的,連抓都沒得抓

    • 脫離雜木林倒木區後的這段從時間上來看也有全程的1/3,不算短

    • 終於到達出口和牛港稜步道會合,左邊籬笆大概是農園?

    • 回頭拍一張步道口和警告牌

    • 上次有拍過,再拍一張遠望硬漢嶺

    • 上次錯過的岔路

    • 原來這裏才是牛港稜山(楓櫃斗湖山)的基點

    • 旁邊似乎還有別的不明岔路

    • 隨便拍拍俯瞰遊客中心

    • 獅子會捐建的石獅 @ 獅子公園

    • 聖公媽廟

    • 解說牌,講到聖公媽廟和五股地名由來

    • 從遊客中心下到凌雲寺公車亭

    • 入夜拍一張凌雲寺和凌雲尖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