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二段3日O縱 應該就是我的登山巔峰了?!

  • Sloan Chen
  • 2,193 次點閱
  • 10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1/02/26
  • 回程日期
    2021/02/28
  • 相關路線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文/sloan;圖/熊大+威廉+瑞塔]
我家二寶小荳子5月初就要來找寬哥一起玩耍了,往後幾年我能再往山裡跑的時間會很有限,我會很想念這3天在北二段所經歷的一切~

北二段 哪位?

「岳界通稱北二段是從中央尖山以南到畢祿山之間的中央山脈主脊。途中共有六座百岳,分別是中央尖山以下之甘薯峰、無明山、鈴鳴山、畢祿山、羊頭山,以及支稜的閂山。但通常越過中央尖山死亡稜線的困難度很高,所以,大部份山友會選擇挑戰環狀的北二段O型線。」by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6abe98d5747eb5144eab847efbd1bae7.jpg▲閂山草原

「北二段路況以刁鑽、複雜、磨人出名,路段要手腳並用走過崩壁和鬆軟碎石坡、爬過高高聳立在眼前的無明斷崖、鬼門關斷崖、還要涉水越過耳無溪,但沿途相伴有金黃日出、火紅夕陽、滾滾雲海、湛藍天空、遼闊草原和環繞的群山,包括聖稜線、志佳陽、大小劍、白姑大山、南湖中央尖、合歡群峰甚至清水大山都完美呈現,展望絕佳。」by健行筆記

04e7bd88e893ee1105c71d1b1ace6dca.jpg▲從甘薯峰稜線回望鬼門關山

我真的可以嗎?

去年11月走了一趟閂山10小時單攻,讓我對730林道印象深刻,更開啟我對中央山脈大縱走北二段的想望…

說起來在這之前我並沒有百岳縱走的經驗,這兩年雖然常往山裡跑,但多半是尋幽訪勝的郊山古道或體力活的中級山路線,藉此累積一些越野尋跡和摸黑獨攀的經驗值,儘管跟著國鈞哥、建勳爬過雪主和北大武,和許多鐵人和越野的高手好友們挑戰過一日單攻嘉明湖及奇萊主北,後來自己也嘗試一人獨走閂山和四秀的單攻路線,但對於許多經典的百岳長程縱走路線,就一直卡在還沒有重裝10幾公斤登山,以及多日高海拔野營露宿的經驗,故而只能神往…

北二段O型縱走,在我閂山單攻後就一直在腦海浮現抹不去,一有空就會去查找地圖,也看了不少路線資料和YT影片,但始終過不去至少要野營2到3個晚上這個坎~直到熊大1月底來訊邀約,才讓此行成真。(有人可以幫我搭帳蓬了XD)

ec1357e82aee58fd4b3be3709d9388c2.jpg

301cddf667756abcb1d91f16da48bc1d.jpg


我來報隊了
熊大就是個漢子,外表和內心都是。認識不算深,但他阿沙力的行事風格很讓人欣賞,他很早就在爬山,百岳多日縱走到百K越野都有經驗,他說他北二段就是一個搜集的概念,我自己腦補就像超商集點那樣…基本上跟著熊大走北二我挺放心,另外他還提到會找2位玩鐵人的”新手”要來一起挑戰。

雖說威廉和瑞塔是新手,但說實在,我也一點不擔心,除了相信熊大找人的眼光(呃,聲明一下,FXT熊大是被找的…),其實能比好幾年的長距離鐵人賽,表示對自我的體能訓練和心理素質都是很有規律和強大堅毅的,加上兩位也都有越野賽和百岳的經驗,我反而想到的是,我才要顧好自己的狀況,到時不要成為團隊的拖累還比較重要。(註:本來團隊還有第5位,是去哪兒的帥氣擔當樺哥,可惜剛好臨時公司任務讓樺哥無法同行,不然我們這團真的很堅強)
fa8f2012434543026a2bb4b41f3b2c20.jpg


行前當然要認真做一下功課
北二段O型縱走一般日程規劃要4-5天,健腳行程為3天,由於北二段屬於缺水路線,水的問題和著名的艱難地形一樣需要想辦法克服。我們行前的規劃如下:
D0 :下午3點台北出發->傍晚南山全家最後補給->環山哈踴農莊民宿(夜宿)
D1:2點起床->3點清泉橋上接駁車->4點730林道11.7K車行終點(起登)->23.5K閂山登山口->輕裝來回閂山->27.5K林道終點->鈴鳴山->鈴鳴東鞍營地(宿營)
D2:鈴鳴東鞍營地->無明西峰->無明山->無明池->鬼門關山->甘薯南峰營地(宿營)
D3:甘薯南峰營地->輕裝來回甘薯峰->遠多志山->耳無溪營地->730林道17.5K叉路->11.7K車行終點

行程中最大的變數在Day2,因為要連過無明和鬼門關斷崖,全程最險峻的路段都在第2天,如果能順利通過抵達甘薯南峰宿營,第3天團隊就可以走的比較輕鬆,出登山口也很可能天還亮著。但如果無明山稜線太難爬花費太多時間,或是甘薯南峰可能沒有營位,那就必須提早在無明水池紮營,這樣第3天變的要摸早黑,可能3、4點就得起登,不但要摸黑攀過鬼門關山,還得加快腳程預計全程12-13個小時走出730林道,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501abb2bca080bfce19602e9b395bb60.jpg

多喝水沒事

審視完行程後,馬上就得因應配置飲用水。水源的部份,在進入730林道後,有2處水源(24K、27.5K),但上到鈴鳴山後,僅有鈴鳴東鞍營地以及無明池有水,前者要花費時間體力從營地下切幾百公尺找水(再爬回來),後者為咖啡水質須過濾。這也就是說,團隊必須在陡上鈴鳴山、以及過無明斷崖前,都必須備好後續至少1天的用水,少說每人也得多備個2公升以上,等於是最難走的路段我們都要重裝+揹水,直到下行到耳無溪才會再有活水。

0afec3db7239554f5b2d95e6fb91bb1a.jpg


Day1硬是要加碼
這次北二段縱走,大家行前真的做了很多規劃和討論,Day0台北上車後就一直討論到民宿睡覺前,都還在討論第2天的走法、搶不到宿營地時的應變策略等等,就是不希望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導致意外的發生。殊不知,睡醒出發到清泉橋等接駁車時,立馬就給我出狀況…

原本約定好王小明接駁車3點在清泉橋接我們1行4人,民宿睡前對方還來電確認,並且說包車會多2位乘客,可分攤車資,但會晚20分鐘出發,我們想想這並無妨。沒想到,我們4人在清泉橋約定的3:20等到3:35還沒看到車,打給業者竟然說:抱歉,記錯記成明天了…真的是在哈囉!!!我們再多等了20分鐘接駁車才到,等我們到達11.7K起登都已經5點了,比預計時間晚了1小時,這1小時當下看似影響不大,但最終還是讓我們付出了代價…

f4de951807f153a017a60551fa9faaee.jpg

14bbc694a692a7d6400d1acc9a240e70.jpg


閂山二刷

由於5點起登,730林道又算好走,加上前幾天都是放晴日,所以不冷也沒露水,搭配著大家緊張又愉悅的心情,走起來都精氣神十足。大約9點抵達23.5K閂山登山口,大夥便改輕裝攻頂閂山,此時都還有陽光,但天空霧霾嚴重,濛濛的景色都透不開,頗令人失望(OS:還好我上次來有大景)。10點左右順利登頂閂山(3168M),拿下北二段第一座百岳。

cf49c214b7920391f640b86ea02b68ee.jpg

6bf8e61d1492a124dca69ada6cc827d6.jpg

回程我建議順撿茶岩山(2987M)再回登山口,來回大約多個30-40分鐘,本以為是個輕鬆的路段,實際卻不然,上上下下加上箭竹叢生,要不是這一段有看到水鹿現踪,真的有如拿石頭砸自己腳…

d383b73b66943e168a149733edd4188c.jpg

重新回到730林道後便續往27.5K前進,途中經過25K工寮便決定大休午餐,此時雖然已經下午1點,但還是得補足體力,不然怎麼上鈴鳴山啊~~


真正的考驗現在才開始

休整完再踏上行程,來到26K處有個高繞叉路,直行是傳統路線到27.5K林道終點,會過崩壁地形,再到鈴鳴山登山口,但我們決定走高繞,然後一路先上人待山,再往鈴鳴山去。沒想到這一段也是走到氣喘吁吁,從林道(約2800M)上到3千公尺稜線,再經人待北峰(3071M)、人待山(3110M),一路上到鈴鳴山,重裝陡上讓兩腳和肩頭好不難受,終於在下午5點前登頂鈴鳴山(3272M),拿下北二段第二座百岳。

a212e6879dede2c41172282256378473.jpg

d4395773e77545678d81bde38396e368.jpg


此時我們已走了12小時,體力也差不多極限,鈴鳴山頂早已一片白牆,天空也飄了一陣雨,稍做停留後我們便往鈴嗚東鞍營地前進,20分鐘後抵達營地,結果發現其他山友早已搭好營帳,大家心裡一陣擔心,深怕沒有營位可以下帳,趕緊再往邊坡去找,東挑西撿好不容易看中了兩塊空地,由於是邊坡,地勢傾斜,但也沒辦法了,天色已黑,我們也累到差不多,只得趕緊落帳,並分工由我和熊大下切去取水,由威廉和瑞塔先搭帳用餐。


差一點就山難

我和熊大帶著空水袋容器和頭燈,便沿著乾溝開始下切,此時天空還有微亮,但下切路線並不好走,泥石鬆軟,指示的路條、堆石也不多,我們下切了快20分鐘還沒看到足夠水源,天已全黑,兩人便決定不能再下,就在腳下的濕溪溝找水灘直接撈水裝袋。這裡的水源還算乾淨,只是水灘不大,只能慢慢撈,一處撈完再換另一處,邊撈還得邊避掉草枝和蝌蚪…兩人裝了有12升多的水,準備開始爬回營地。

9891e2a05479ba388a409ea1eeb2309b.jpg


回去的路線基本上就是沿著溪溝往上爬,但我們下來時發現有一些路會避開危險的落差改繞到旁邊的土徑;回爬時已經天全黑,兩人依靠頭燈開始找路,但此處路條又小又少又不反光,實在很難定位,所以只能順著溪溝上行,走沒10分鐘,我們就發現沒路了…當下我和熊大很快決定,往旁邊的樹叢草堆直接爬上去找路,因為我們印象中下來時有一段就是在樹叢裡,於是兩人開始手腳併用的爬,爬了幾段,發現越爬越垂直,一直找不到可以腰繞的路徑,但已經上了,也沒得下撤,我問了熊大,是不是確定再爬,他說是,再爬…於是我們兩人靠著頭燈和山壁的草堆,一點一點的上升,我當時心裡的OS:乾咧,我只要一滑下去,應該就是山難了…好不容易上到平緩處,兩人趕快check手機地圖和定位,發現確實路徑在我們旁邊,於是開始橫切想要回到正路,還好不用再爬山壁,跨過幾處倒木箭竹後,終於回到正確路線上的乾溝,再順著上行回到營地。

這一段取水的過程,一般是下切15分鐘,爬回25分鐘,我和熊大搞了快1個半小時,才歷劫歸來…回到紮營處,隊友們已幫忙把帳給搭好,我身心俱疲,入夜後空氣又濕又冷,於是趕快煮了晚餐泡麵,把睡袋睡墊和裝備丟進帳篷,咻咻的吃完飯就和還在濾水煮水的熊大說我要先睡了,其他的事,明天起床再說吧~~


長夜漫漫 先來檢討

躺在長方形的雙人帳,因為是邊坡緣故,我和熊大無法取長邊睡,這樣兩人睡一睡就會滾落疊在一起,所以只能取短邊躺下,還得用腳頂著才不會一直滑落,這一幕真的是詭異又好笑,我和熊大兩個身高180的大男人,龜縮著位置睡,時不時還得移動快麻痺的雙腳,儘管很累,但我還是失眠了…

回想第一天的行程,原本預計應該是3天裡最好走又不會太累的路段,計畫4點起登最慢最慢12小時也就能走到營地,那時紮營取水應該都是輕鬆寫意。但沒想到,先是delay了1小時起登,加上多走了茶岩山,以及取人待山稜線登鈴鳴,就算我們已經加快速度,多了加碼仍然只用了12小時就走到東鞍營地,但還是忽略了比我們早出發的兩隊人馬,一支13人商業團、一支5人團隊,導致搶不到營位的結果。假設我們正常出發,或是不加碼多走,以我們的腳程是一定可以超過這兩隊提早到達營地的。

4de5f52c21edb573ac78027947bae021.jpg


睡不著 我好想家

「這營地實在是太難睡了!!」我邊翻身喬角度邊嘟嚷著。除了位置太小,晚上邊坡又吃風,風切聲有時大到會把人驚醒,加上冷空氣讓我有點頭痛,於是我整個晚上都是睡睡醒醒。睡不著就開始胡思亂想,先想自己為何要上山這樣折磨自己,為何不在溫暖的家裡陪著妻兒吃好睡好;接著又想,我沒野營過,第1晚我就撐不下去了,後面還有1晚,甚至可能因為天氣不好必須再多迫降1晚,我為什麼要來北二段這麼艱難的路線;最後還想,乾咧!我想撤退了…乾脆明天下撤回730林道好了…後然熊大雷聲大的呼聲就把我打醒、把我拉回到現實,嗯~我還是趕快睡覺,睡飽點明天就好了,為了我的家人,我得繼續往前走,那才是回家的路。


Day2魔王級的挑戰

因為昨天睡不好又太累,大夥決定Day2不要太早出發,我們5點起床,6點起登,路上再看情況要走到原訂計畫的甘薯南峰營地,或是提早在無明池營地紮營。我4點就起來在帳蓬裡東摸西摸整理裝備了,才從帳蓬探出頭,就是一陣冷空氣襲來,應該只有3-5度吧,還好的是沒在下雨。趕緊著要把昨天取的水過濾煮沸,我自己是打算水要備到第3天耳無溪前,意思就是跳過無明池取水,但目前水也有限,所以留飲用水0.7升外,只多帶了1.2-1.5升。

早餐吃完,凍著手拆帳和收背包,我們4人很有默契的不趕時間,所以摸到6:20才緩緩出發,開始往無明山前進。

49450dacfa75a77fb5c45dd3fa35eb7c.jpg▲無明山斷崖崩壁


原來這就是重裝攀爬

離開鈴鳴東鞍後才走沒多久便下起了雨,大夥換上雨衣雨褲續行,起登先小爬一段,沿路仍是熟悉的箭竹林,接著下行到約2900公尺的鞍部,然後再往上爬無明山西峰,此時路段變得比較裸露及破碎,攀爬拉繩也變多,加上天雨濕冷,我們走的格外小心,接近10點順利登上無明西峰(3225M),也在此處超車比我們早1小時出發的13人商業團。為了確保我們是今天在無明山路段最前頭的隊伍,所以我們不敢在西峰營地多做停留,隨即續往無明山主峰挺進。

從無明西峰至無明山路段之前因為在民國105年時發生山難,太魯閣國家公園選擇封閉這個路段,就此讓北二段無法以O型的方式完成,直到108年12月才重新開放。主要原因就是這路段有許多崩壁危崖,且頁岩碎石坡地形太過破碎,裸露感也大,稍有不慎或失足,就會發生墜落深谷的危險。

c6a936c06355f603b7780975db6df33d.jpg

79f07c124e3f700b4d4f79aaf1d191f8.jpg

a0f221da6037389219ab689315c013cf.jpg

c4e81a53f975f0aded8ce152101ab393.jpg

d1a4d198e56bbb87260cc3978c38b030.jpg


令人屏息的無明山

我們從西峰下來後先下到3050M左右的鞍部,接著就開始爬升,往無明山還有好幾個假山頭要過。我們手腳併用的在石瀑緩慢移動,在陡峭岩壁攀升時,可以感受忽左忽右的強風吹襲,連背著重裝都會被吹的重心不穩;放眼望去四週全是雲霧白牆,腳下則是剛才一步一步走過的山壁,我們只能向上望,努力的攀過一座座山頭。

無明山屬於百岳C+等級,果然不是開玩笑的難走。此時已經過中午,雨也停了,雲層雖然很厚,但隱隱可以看到有陽光透出,大家心情變得興奮,並在討論後做出行程變更的決定,我們決定今天就只走到無明水池紮營,一則是因為今天的路段走的勞力勞心,能量都燒的差不多了;一則是明天天氣預計會好很多,今天不用硬拼。於是我們跳過午餐休息,直攻山頭,下午1點半左右終於登頂無明山(3451M),收下北二段第三座百岳。

89483e216ff8dfba11ec82d9ec0eb251.jpg

e419c68ceab937c3f72d81240ef59bdc.jpg

caed66cd3c4847fe2b52fd41c622e4e9.jpg

e4fb035b08af10c80c4802a20a5e5ea0.jpg

2f5d9144aa034a513d92eabc913c7848.jpg


我們就是要睡平地

懷著愉悅的心情,我們下到了無明水池,此時雖然又餓又累,但因為我們4人是今天第一批抵達營地的團隊,這代表今天的帳位可以任挑,瑞塔豪氣的說:今天我們都要睡平地!!迅速搭好帳蓬,大家開始煮吃的,此時才有人陸續抵達營地,大概下午5點,我就躺平,好好的睡他一個大覺。

8a7a5aeb3b6b1894bcca50c13cf8e5bf.jpg

 6e469366d2b037b9d0bae13ae01c94b3.jpg


Day3期待重返人間

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圓!!昨晚真的是一頓好眠。今天預計4點起床、5點起登,我差不多3點就睡飽了,東摸西摸,整理裝備和煮早餐,今天的目標就是走出730林道,返回人間。

今天清晨比昨天還要冷,大概只有2度,箭竹上的露水全都結霜了,放在帳外的裝備也全都佈滿霜,兩手凍到不聽使喚,收裝備的難度增加許多。弄到5點5分,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營地,往鬼門關山前進。

b73d1f61e3e0e358558f1337ace5d036.jpg

 

夜闖鬼門關

北二段第二險峻處的就是鬼門關斷崖,我們摸著黑走了半個多小時就通過鬼門關山(3395M),接著就是拉繩陡下,也因為是摸黑,其實看不太出來這一段有多兇險,只覺得漆黑環境伴著明亮月光,其實還有點浪漫。沒多久右側天空開始透出金黃色,看看時間也差不多要天亮了,我們此時已通過鬼門關山,要往甘薯南峰前進,天色微亮,遠方山巒景色也越來越清楚,從甘薯峰沿伸過去就是中央尖山,中間的死亡稜線輪廓清晰可見,今人神往。

59ca0d4d0bea643ba103352f2e07c88e.jpg

3231fee035835e0e5ee23da48971d282.jpg

da1795ad917de8d49bddbd43eca8618c.jpga29cd5e3da507c5483c47eeee0f24f25.jpg


7點半不到,我們扺達甘薯南峰營地,滿滿的帳蓬讓我們慶幸昨天沒有硬撐著要趕來這裡。卸下重裝休息一陣後,接下來就是輕裝走甘薯峰的行程,此行要先下再上,來回約要3-4小時,這顆此行最後一座百岳,看來也是拿的不輕鬆…

 

這顆含及很難吞啊

往甘薯峰的前段要先下到2900M的鞍部,再爬回3100多的稜線,同屬C+百岳的甘薯峰也是有不少崩壁石瀑要拉繩攀爬通過,雖然不用背重裝,但陡上依舊是喘不過氣,但今天的天氣很好,景色大開,大家邊走邊拍,感覺也不那麼辛苦了。

dfbfbc6603462ce16a7c922da57549d1.jpg

d871453236562bfd0b5e02f84aa93d36.jpg


去程1個半小時,我們成功登頂3158M的甘薯峰,終於搜集完成北二段四座百岳。拍完照、回報平安,我們再花1個半鐘頭回到甘薯南峰,接下來就是一路向下到耳無溪的路段,我們要回家了~

6189a442b54942573c3374d1b77943e6.jpg 

耳無溪大回血

要從3000一路下到1900,這段路走起來也是讓雙腿負擔很大。我們決定中間不午休,直接下衝到耳無溪再大休。途經遠多志山(2888M),林相也慢慢轉變,從箭竹變成針葉林,溫度也逐漸回升,此時身體雖累,但心情上是興奮的,因為我們離家越來越近。

ef5ce4470aa91595ef817a27d939e004.jpg▲遠多志山的針葉林營地真的很舒服

4e3263f1276b7e5fe8ef22fc342da1ef.jpg

e2e371c0afe3acd1931bf71ae19d187f.jpg▲下耳無溪路上,被熊大玩壞的三人

下午2點多,我們抵達耳無溪,沁涼的溪水和溪谷景色今人心曠神怡,短暫抛去行程的疲累,我們在這裡大休超過1小時,吃飽喝足在3點半才依依不捨離開耳無溪,開始往730林道前進。

de755d632f8c2aaa90055f8dad605301.jpg105c16a694cc35071ad29cfef83f958f.jpg

 421d2f7d225d52fa857343a5fc5a1367.jpg

終於到了最後的最後

從耳無溪回到730林道17.5K處,是2公里爬升600公尺的路線,前段是沿著溪谷緩上,接著進入林道向上爬升,最後這段路著實不輕鬆,反正想快也快不了,加上我們決定多晚也要走出去,再累也要慢慢爬回730林道。

ea6260c08e1753dc98360b8d19bbe181.jpg66280a7d8e2183a16c8b223020f674c9.jpg

bcfc1dd33300f30473ea353e7c73c52f.jpg▲耳無溪谷回望無明山稜線

接近晚上6點,我們終於回到730林道17.5K的叉路處,大家都十分感動,雖然還有6K林道要踢回登山口,但過去3天完成的這一大圈,我們真的點滴心頭。


感謝曾經歷的一切

回想閂鈴無甘,每一顆都有著不同的感受,我想要感謝我的隊友,熊大、威廉、瑞塔,我們這3天所經歷的一切,沒有你們的陪伴的支持,我不見得撐的過來;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妳們是我前進的動力,謝謝金燕幫我照顧家裡,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最後,還要感謝老天,讓渺小的我們有機會深刻體驗和讚嘆這一切,大自然和群山的壯闊美麗,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回憶。

47938dee4013215b186782851a0ba723.jpg

cee203034ca209058cda1205656c66a7.jpg

a0de64e6095792efc9ec067a623164cc.jpg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