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史地讀行二部曲-黃家小隊玉穗山與玉穗社出荖濃溪(上)

  • 黃家小隊
  • 4,440 次點閱
  • 15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布農史地讀行二部曲-黃家小隊玉穗山與玉穗社出荖濃溪

前言

這幾年我們走過許多布農族先民的區域,包含南三段,無雙社以及無雙溫泉等,雙龍林道上的中之線、部份關山越嶺道及六龜警備道等古道。閱讀過《布農抗日雙城記》以及鹿野忠雄《山、雲與蕃人》等書籍後,對於拉荷阿雷等先人更是崇敬,基於讀行的精神,決定更深入的進行山林走讀,第一站是2021年一月份前往八通關古道全段越嶺,外加支線華巴諾砲台,一路走來,收穫滿滿。

而2021年2月份的春節,則是規劃二部曲~玉穗山與玉穗社,將布農雙城(大分與玉穗社),完整地串連起來。

先前2020年12月登庫哈諾辛山下切至中之關古道時,曾到中之關駐在所遺址憑弔,並遠眺對岸的幽謐溪谷。想像與當年日警新盛宗吾警部補,手持著望眼鏡,仔細看著遙遠深谷中的神祕基地的情景…

5125e5856a7b218d81467d7d2b004c9f.png中之關駐在所遺址

百餘公里長的關山越嶺道,只保留此段可讓遊客憑弔,下切玉穗社的路隱藏在人聲鼎沸的中之關古道遊憩區的公路旁,路徑早已湮沒了。

9cf29547fb07c0f265b5304ccb3a2218.png

南橫公路旁下切點

為了此行,除了閱讀書籍和文獻外,並於出發前一週,先行到中之關與天池等地探勘公路入口位置、到拉荷阿雷後人(曾孫)的宅前尋訪,最終再於梅山吊橋下探查荖濃溪水位,藉以思索水路溯行的可能性。

c723c3a413ade949133d0f4c598d351f.png

拉荷阿雷後人(曾孫)的家前

布農族稱玉穗山為TAMOHO(塔馬荷),露珠的意思,形容山容圓潤如露珠而命名。在玉山山塊與中央山脈南段群峰夾峙之間,拉庫音溪與荖濃溪奔流之域,玉穗社恃此而絕世獨立。

幾年來一直惦記著這條路線。而認識玉穗社是閱讀了徐如林與楊南郡的《布農抗日雙城記》和王家祥的《關於拉馬達仙仙與拉荷阿雷》等書籍,書中躍然紙上的抗日史蹟令人動容。拉荷阿雷兄弟的抗日故事已然過往,但是心想:若能回到現場,是不是更能感受這篇波瀾壯闊的史歌?

2021年春節假期再度踏上熟悉的南橫,這次不再是走向中央山脈南二段或南一段等高山百岳,而是在天池公路旁的芒草叢中,撥出一條即將被世人遺忘的歷史之路。

我們準備以五天時間拜訪百岳制定時被遺落的露珠-玉穗山,再以探勘方式找尋「全島最後歸順之蕃」的布農族抗日基地-玉穗社。雖然近年網路訊息發達,但這條路線可以搜尋到的資訊依舊很少,但是新舊資訊加以彙整,應該有機會一探。

參與成員:老爸(小黃)、老媽、哥哥阿寶、妹妹小妞、蕭老師夫妻(溫老師)6人

第1日2021-2-12 台南-梅山口-天池-溪中島營地

0700台南出發,搭曾阿伯的接駁車出發,和蕭叔叔會合,雖然妹妹已經半年沒有一起登山了,但是大家是老朋友,不用熱機,馬上就說笑起來。直趨寶來7-11與早餐店,再補給一些食物後,續行。路上與曾阿伯討論,若手機與衛星電話都不通時,只能用衛星電話發送英文簡訊,若寫”OK”,代表由中之關古道入口的公路旁攀爬上來;若由梅山吊橋附近走溪床出來呢?媽媽說寫”H”好了,因為”H”類似吊橋的象形文字。老爸笑說,該不會林務局懷疑我們是山老鼠,警察監聽時,可能會猜想”H”代表Hinoki檜木的意思?大家哈哈一笑~

1030抵達南橫公路24公里處,高度約2150公尺,附近的櫻花盛開,有些遊客好奇地問我們去哪裡?

1054終於整理好裝備,從路邊護欄翻閱,撥開芒草,順稜而下,這塊區域是林務局玉山事業區的第六十七林班,針混淆造林地,林下清淨的人造林走來格外舒暢。原本昨日下的大雨,並沒有造成濕滑泥濘。 

d2760d571f00178efd6abbd54cd275e6.png

 1057一批舊塑膠籃子。後面大致上就是循稜下切再下切,留意布條的指引。

26c88a2a5a2373d2e0a1e61ca8175a17.png

1214一處緩稜的林內,放飯休息,預計今天是個輕鬆行程,拿出粽子以及今日多買的早點愉快的吃一頓。1248出發

1313下切取左換稜,拉庫音溪轟隆隆水聲越來越近。這附近變得陡下,老爸與叔叔走得很快。

9773586ab033b0c59a538c7a01ace634.png

1325頗為完整的石板屋遺址,旁邊就是懸崖,可以直接眺望下方的拉庫音溪溪谷,應該是河川侵蝕後,今日才靠溪谷這麼近吧!好奇的是距離溪邊還很遠,古人取水真辛苦呀!

7f9e7563c85d79727a855ac571a61154.png

fd41892b09653cef97a8a93976a271fe.png

1330尾稜下切續行。視野開闊處,映入眼廉的是被拉庫音溪切割的險峻峽谷與各據一方的玉穗山和雲峰。

1345有個平坦處,續行,開始陡下切,有繩索可拉

822be47abf6bef47eb346abd97846544.png

1350叔叔與老爸他們很快就抵拉庫音溪雙溪匯流口(高度約1350公尺),和一隻大水鹿隔著溪床對峙,水鹿保護地盤粗聲嘎叫,慢慢才離開,多次在溪谷轉彎處不期然就會遇到水鹿。爾後幾天,無論是溪床到山頂,處處都是水鹿的糞便,可見得這山區自從布農族先人搬遷之後,已經變成野生動物的天堂。

5b7521bb5d0196eca85440b925f80f42.png

1403下溪後,直行越過沖積平台接另一溪流。我們尋找可以踏石而過的點,接下來就是開始走3公里多的河床地,順著溪床往上溯,路邊偶爾可見堆石,這兩年來此一路線,已有少數山友開始運用。

9ea4dd78a0fca1ab3a71d82666fb3c2a.png

93113b7e2af584249177cac215301ca4.png

76a5781fb3c4a9702588ab01bb574497.png

1420遇到較深溪流,找來找去都沒有可以踏石過溪的點,老爸說不用找了,別浪費時間,直接脫褲過溪吧!後段應該也要潦水了!不囉唆,穿著內褲過溪,其餘的人猶豫不決,老爸倒是早已爽快地於對岸坐石休息等候了。我也照辦,我倆就這樣一直走到溪中島營地。這情景讓我想起卡通烏龍派出所的熱褲刑警!人說猛龍過江,我們自稱是「猛男(懶)過溪」!呵呵!我說老爸去登山或野溪溫泉也都這樣穿,真是一條內褲凸歸呆丸呀!

07d777d323fbf90a6f897d946e0ada51.png 7920570b072cda9d813fc3f709d757c8.png

其餘4人因為都穿緊身的壓力褲,只好找掩蔽,換穿短褲或裙子,身背大背包,腳穿雨鞋,有點不太協調的畫面,但卻真的能加快速度。大家過溪後的動作也很一致,就是脫雨鞋,倒水,穿上雨鞋…重複N次。溪谷蜿蜒,切割出高落差的岩壁,可見到不同的地質與岩層,是地質等學系戶外觀察的好地方。

39593f36cfb0ec32db8d74a512cdb10b.png

1446遇到一大坨粗糞便,回家對照照片後發現可能是黑熊的,畢竟這山區以往也有黑熊出沒的紀錄。

1447另一河灣處過溪,溪水快到膝蓋,脫襪子直接穿雨鞋潦過去。沒想到冬季枯水期的溪水還這麼大,上週來探勘時,由公路看溪底只是涓涓細流耶!第一日與第五日走過後,結論是:由上方看是不準的!

1453河道往左灣,爬上亂石堆

1515溪水強勁,扶著山壁往上溯,老媽說:支流水勢都這麼強了,有可能走荖濃溪出去嗎?這問題留給最後一天再煩惱吧!

46213bb0f773cf0dd2eba2d07e3c3018.png

1542開闊溪床,左側是巨大山壁崩塌

b332ddc1f1c89613c99ef8416c55e13c.png

1550左岸岩壁間上下

33631cfbe2aac507c44482ef08e9b905.png

1604一隻水鹿又來叫囂

1612過一段溪床岩壁

19582c2e8ce3868f2af8fcc2d9d2e7ad.png

1622過溪,兩層的高河階台地,可以想見夏季的豐水位,水量有多大,攀上高階台地

8e8475745c7a91707636fc00eb137e9a.png

1629左側有小瀑布,

1643順溪手扶岩壁上溯

1658另一個兩層的高河階台地,終於到溪中島營地(高度約1470公尺),位於新舊河道的中間,如果豐水期,就會變成溪中的島。 

我們先到登山口的兩顆迎賓樹觀察一下明早的路徑,接下來就是建置營地。島邊拉起天幕,選好紮營處,因為西邊山壁下,仍然小落石不斷。

12dbd506b2542df0c4686a5864107cb6.png

晚上煮起大姑姑提供牛肉包,真材實料,搭配關廟麵以及白蘿蔔,道地的牛肉麵。還有蒲燒鰻魚,加上鹹肉炒蒜苗,就是豐富的晚餐。

ed44404574d33b5ec6d9bc5feefa81b2.png

夜晚星空高掛,沒有月亮,原來是大年初一呀,這次貼心的叔叔還準備一人一個千元的新台幣巧克力喔!真是應景!天幕下,玩幾把牌,妹妹很久沒一起打牌了,特別開心。

b43894363332c3ca4c9b08cddb536f43.png

3e0bd757f1dd306170e7a4436ed55692.png

 夜晚,聽著拉庫音溪的淙淙水聲,猶如正在悠悠地聲歌,唱著布農族人對抗外侮的滄桑遺事,唱著軍伕工兵開鑿越嶺道的艱辛,唱著日本警察異域離鄉的苦澀…我們在躍動水聲陪伴中睡去。 5e04e90a0aea35e7631cf72d931e5cdc.png

第二日溪中島營地-背水直上多尾蘭山,直攻玉穗山

0430起床

0648溪中島營地出發,男生背3公升,女生背2公升公水。

5d1936451d019211685e1edd510231d9.png

b6b798ca78af3d2a199f6c5a3e3a6604.png

0650多尾蘭山東南稜登山口上切,緊接陡坡拉繩而上。接下來就都是松林間陡上,這段路沒有特別的地標。地面上是松針與乾葉,如果不出力,就會往下滑。老爸速度最快,期間還下來幫妹妹背兩次,幫媽媽背一次,老爸又趁機宣導他的理念:裝備是次要的,體能與技術才是王道。我們當然知道體能訓練是重要的,但總是用時方恨少呀! 

1fa18bc93369b4688e92f5ada2de141f.png

這麼陡峭的上坡,大概就是天梯等級,但是這路徑沒有很清楚,有時候需要辨識布條位置,小岔路也很多,所以更加費勁。 

0158e04b2d97ace8657691edabfa7f15.png 

1200終於全部的人抵達多尾蘭山,我們在下方松針營地內紮營,避風又有訊號。先拉起天幕,架好帳篷,以免攻頂摸黑回來手忙腳亂。

拿出早上製作的鰻魚飯糰,加上肉乾、肉鬆與香鬆,就是我們的午餐,整理好小背包,已經1300了。我要帶一些布條,老爸說紀錄上有布條且清晰好走,帶幾條就好,沒想到成為今日的關鍵敗筆。

1303多尾蘭山,標高2399公尺,三等三角點7531號。前行後找一下路,若直行會往玉穗社,要往右邊方向才正確,就是繞過山頂,不多久是雜木林。阿姨與妹妹玩起奶茶飲料的接龍,並且討論新竹與台南的物價差距…這溪底到多尾蘭山的路有夠陡,大家都快沒力啦,他們還能玩遊戲,算是輸給他們了。

1340倒木與寬稜,一路上上下下,布條少,常常需要找路,且樹林間都很像路徑或獸徑,打開GPS常常比對,導致速度慢了下來 

02e5ed57510e5329ef9db5eeaa0d6d04.png

1420經過2516峰。

1426進入玉多神木群。後面陸續出現巨大的檜木,有超大的神木,和拉拉喀斯神木有得比。也有兩顆連生的神木,也有三胞胎叢生的,可是因為找路和時間壓力不敢花太多時間拍攝。

5315475dffca7669087648a623c63073.png

1511倒木上有巨大的猴板凳。沿途一直控制飲水,還好這路線這季節還算涼爽,耗水量不大。

66d9693ff45201c7b8dc673f209e04c3.png

1540雲霧開始瀰漫,我們在這裡不斷尋找路跡,有刺植物開始增多,我們誤入一段有刺植物區中,勉力脫困。

1605即將出森林,開始箭竹陡坡。有巨大枯木為記號,這裡海拔接近2800公尺,評估還要1個半小時才能登頂。大家討論如何接續,因為雲霧已經深鎖雲玉連稜,最主要的是路徑難尋,是否可以黑夜中順利摸回營地,才是重點?千金難買早知道,如果有多帶一點綁帶過來,就比較容易找到回歸的路徑。

幾經考量之下,1615只好忍痛撤退。下山時,一路尋路,一邊思索可能的變通方案。 

db095b0ba9b1ebd4ec770f8fbee4c6e0.png

 下山時,阿姨問老爸玉穗山有特別的意義嗎?老爸說:除了玉穗社的歷史價值外,初識玉穗山是閱讀台灣百岳全集南二段的雲峰,該篇介紹林文安等前輩1969年想由雲峰縱走到玉穗山,卻因原住民誤導而由昭南丸山下切導致錯過。加上當時地圖標注高度2980公尺而被排除百岳之外,不然以其超過10000呎以及擁有三角點的壯闊山容,應可入選。還有近年才被發現的大片檜林神木群,這些都讓人心生嚮往。

天色暗了下來,濃霧沒有綁繩,不好找路,1900到達多尾蘭山附近,我們決定要切向東邊,不繞過山頂,直接切向營地位置,在松林間繞了繞,正在懷疑這決定是否明智之時,看到我們營地與帳篷了,真是開心呀! 

9f4b3c113981c6fb464a40e5eb276b83.png

開始炊煮,大家將公水與私水都拿出來盤點,發現還有還有16公升的公水,煮完湯麵後,只用4公升多,於是再煮一鍋桂圓黑糖薑茶,讓大家補充水分。媽媽因為大腿酸痛,一直躲在帳篷內按摩,其實大家的腿都有點酸吧!

討論後,變通方案有兩個,一個是4點起床去登頂,然後下玉穗社,第二方案是睡飽一點,登頂後到雲玉鞍部找水,再睡多尾蘭山一天。當然是第二方案無異議通過。因為飲水還夠用,我們也帶足了5日的糧食,決定好了,心情輕鬆起來。為了明天的綁帶作記號,阿姨與叔叔晚上做加工,將豪伯贈送的布條剪開,一條剪成4條,可以擴充數量,增加沿途的可辨識性,後來妹妹也加入行列,大家開始高山做手工。

晚上,手機可通,打電話聯繫一下,也告知曾阿伯慢一天來接我們。

 

第三日輕裝來回玉穗山-神木區-多尾蘭山

0700睡到自然醒,陽光從松林間照射進來,今日只要輕裝單攻玉穗山,所以慢慢來~經過一夜好眠,媽媽腿力也恢復了。

0830出發,從營地東北方直接切到叉路口。

0839遇到倒木,裡面有兩小窟樹葉水,我們用濾紙後,裝了1.5公升的黃褐色水,挺像咖啡的,藏於附近。 

572b8dd33edf207a4b29e4a8a6bfea17.png

0950離開,有昨日走過的經驗,今日的速度更快些。不過對照航跡檔,目前第三趟已經有3條航跡了,但大致上差距不大,今日找腰切路,連2516峰也腰切而過。

0944巨大檜木,附近有多棵的巨木,昨日來得匆忙,今日比較空閒,就慢慢拍照。行進間半途,妹妹與阿姨唱歌,上山途中討論台南的小吃,速度提昇不少,與昨日下午有氣無力的狀況差很大耶!

daaf2a95a3d90df902a13a6ad06a2e86.png

325b7d81b489963601d011cf308529e5.png

1025巨大猴板凳處,媽媽坐上去居然不斷,不多久開始陡上,倒木箭竹多,路徑還是雜亂。

1120出箭竹林開始陡坡,這裡開始眼界大開,我們被南一段與南二段所為繞著,向陽山上好像有殘雪,但是用相機拉近來看,應該是崩壁岩石的反光 

d705a77425cee77914ad83a9a85ae5e0.png

1140找個松樹下,我們乘涼吃麵包以及餅乾。望著尖聳關山的連稜,溪頭山的尖銳岩頂,三叉山上的大草原坡,當然還有與我們隔溪相接的雲峰山塊。對岸遠端山腰就是南橫公路,可以望見汽車移動,還有中之關的廁所白色屋頂很顯眼,山稜線上就是駐在所遺址。 

6018f53d3e12f76f4255dc393ea526ca.png

5c23ad383509bc92354e3c9c34289456.png 

老爸講解,日據時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佐馬太在大正三年(1914)實行「五年理番計劃」,沒收布農族賴以維生的槍枝,因而1915年爆發轟動全台的大分事件。事發後,拉荷阿雷為尋找永久的抗日基地,大正六年舉家遷移至深遠的玉穗社。成為日本人口中的兇蕃,內心卻暗地佩服的最後未歸順蕃。

為對付頑強的拉荷阿雷,日人繼八通關越嶺道、內本鹿越嶺道,再加快速度修築「全島最長理番道」之關山越嶺道。關山越嶺道上的中之關駐在所可掌控玉穗社,玉穗社腹背受敵,天險之利已失。拉荷阿雷於昭和八年(1933年)歸順日本政府,結束長達二十年的抗日行動。這些路線,這幾年我們走過不少片段,如此就能將這些歷史脈絡串連起來。吃飽後1215出發

1227路邊有散落獸骨,看來是水鹿,但是沒有頭與角。繼續陡上

1250平緩處,有一些類似圓冰淇淋的草堆,很可愛

a727f684286d9e370e9226ab794d014e.png 1255雲玉三叉路,我們取左行往玉德山。若右走會往雲峰。此處高度約2995公尺。

1309經過小崩崖,可以眺望荖濃溪谷 4bed3311193b122f47839159c459cf3e.png

1323經過小凹谷,繞上緩坡上切,就登頂玉穗山了!

98d03c8127a5cd5eff1424da7d382ef5.png

官方地圖標示玉德山,不過山友多稱為玉穗山,標高3045公尺,三等三角點7527號。120岳之一。我們拿出3顆橘子敬拜山神,老爸帶領大家向山神祝禱,祈求往後的行程能夠順利平安。

玉穗山字樣的護貝紙張已經爛掉,鐵牌的烤漆也幾乎不見(因為已經用了剛好30年了),只剩下一張玉德山的護貝紙張。有點不太對味,因為玉德山一聽就是國民政府機構制定的名稱,失去了玉穗用以形容圓潤山容的意含,於是我用手機跑馬燈軟體做一個「玉穗山3045M」來拍照。效果也不錯喔! 

d5e77e46ddb3fc20b91ea2b7ff6ea94b.png

ad2201ca5e62e5e3903241c37cfc4821.png

開心拍照,媽媽和妹妹,站上老爸大腿上,拍張勇猛照,不過站不太穩,只能捉住精彩瞬間。拍照後就是聊天與吃餅乾和水果。

05559ecb5d26fa2ab0f880cdeb846254.png

老爸說明南橫山區共有兩座以玉穗為名的山峰,為方便區別,雲峰旁的稱"大"玉穗山,後來拉荷阿雷因為嚴重胃潰瘍的關係,接受日人的建議,搬到荖濃溪中游的復興部落,於是將附近的一個海拔1578M山頭也稱玉穗山,這就是"小"玉穗山的由來。

1417山頂實在耗了很久,該動身找鹿角了。

7d5abc200e431ae8bf52786d6ac95b62.png

1421往下走幾分鐘,老爸在小樹叢中發現一隻鹿角,大家都歡呼起來,叔叔覺得應該會有一對,附近找一下,又發現另一隻,這下大家都很興奮地開始搜尋。一直往雲玉三叉路方向找過去,不過,爾後就沒有找到。聽說,鹿角也不是隨便找到的,那是山神的賞賜,不然茫茫樹海箭竹林中要找到類似枯枝的鹿角也非易事。 1fad42f3003db2ae74ae13b36a5831af.png

1455幸運之神仍然眷顧我們,叔叔發現一顆枯倒木的樹瘤上有一些水,我們用小碗小心地舀進瓶中,居然有一公升,這樣也不用去雲玉鞍部找水了,更棒的是只有淡淡的顏色。

9089c392d5ea18812425edd16701419c.png

1525到雲玉三叉路口,雲霧漫上,該下山了,不然又得摸黑。回程比較順利,雖然有時會走入小叉路。下山途中討論老爸學游泳的趣事以及去馬來西亞登山時深潛的糗事,大家呵呵笑,還有阿姨去取得救生員資格的經歷,他還願意擔任過溪的攻擊手,真是讓人佩服呀!

0672ef05223de2237be12ab52ddddfe5.png

1555快速地下到箭竹林邊緣

1603底部中空的巨木,昨晚本來還考慮將這裡當作緊急避難處。

1645多玉神木區,遇到山友阿瑞,他們四人隊伍,朋友去探查神木了。能夠於此冷門山區相遇實在不容易呀!閒聊一會兒並拍照後,我們續行。雲霧逐漸散去。

002509d5e64f0878e97697a8182ade6c.png

1737稜線上的平坦營地,上面佈滿松針與乾燥槭葉,夕陽餘暉從西邊射入,非常夢幻的場景,老爸說:下次背水直上這裡來紮營吧!結果沒有人回應! 

1c94dfee62987e9607305e0ef6b072e0.png

e271bfda5588c229f114f6fc756c25db.png

1748切入稜線

1750回到早上藏水處,發現原有一小窟的水沈澱後更乾淨些,再舀一些,咖啡水剛好湊2公升,加上山頂樹瘤水1公升,這樣水就足夠使用了

da0bb6d5d658fad0e5015486cf76ee51.png

1802回到營地,尚未天黑!真棒。 

我們開始炊煮,除了兩大鍋麵外,再現炒青椒鹹肉,叔叔還有烏魚子,老爸發揮高山總鋪師功夫,金黃烏魚子真香!叔叔澆上高粱酒,沒想到火舌高起,差一點燒掉天幕哩!飯後發現還有多餘的公水,再煮一鍋桂圓紅棗西米露! 

6a257d245d2402d8642c2221478259bd.png a886753e0b69e858f7ed2bdf2d6150f5.png

3c1714f4684cbc4a02f90d2eb02ebc2f.png

這邊有訊號,發現山下的親友還在繼續拜年中,我們手機連網,開始唱歌,妹妹說她的歌喉唱出後都變成rap,沒有好的遺傳,後來唱了幾首歌,其中最好笑的是霍元甲主題曲,副歌都是:霍霍霍…,大家都笑倒了

bf1c3cb636fd8155f00033f2de079652.png

唱完歌之後,就玩一下牌,睡覺時,妹妹與叔叔、阿姨他們帳篷還繼續連網唱歌,實在是體力充沛呀!深山林內,就我們一小隊獨享這謐靜...

待續... 

 

**附註:

因為隨意窩已於112/8/1關站,

所以黃家小隊的部落格資料須轉移陣地,

有空會將少部份紀錄轉移至健行筆記,作為十餘年親子登山足跡的回憶。

力有未逮之處,多數圖文紀錄也只能忍痛捨棄。

還是感謝大家的支持。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