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坳古道與古樓社探訪-黃家小隊之排灣史地讀行首部曲(下)

  • 黃家小隊
  • 1,461 次點閱
  • 17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3/01/20
  • 回程日期
    2023/01/26
  • 相關路線
    崑崙坳古道
  • 相關山岳
    諸也葛山 、大里力山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崑崙坳古道全段與古樓社探訪-黃家小隊之排灣史地讀行首部曲(下集)

第四日112.01.23(大年初二):小水源營地-衣丁山鞍部越稜-水鹿泳池-金崙溪-屯兵空營營盤-金崙溪-溪邊沙洲宿營

0530起床,沒設鬧鐘,睡過頭了

0718出發,開始從乾溪溝往鞍部上攀,山溝潮溼容易滑跤。之後就沒了路徑,無法形容,只能說嘗試往上攀,很難走。

2f81c4d1482e5ae6dea4802fe0379899.jpg

df31c078d70f7555e8c2db32d8081418.jpg

0751右側乾溪溝盡頭,不是正確的路徑,撤回,改走左側腰繞,處處都有淡淡的路徑,可能是水鹿或山羊走出的。蕨類植物甚多,就是抓方向往上切。

3e640785b70bdbd8fe4915d7e3e3678c.jpg

0824高處鞍部。我們大休,看前方的山頭雲霧滲入,猶如山水畫仙境,但陽光不見了,也是個警訊。

9331965192683884e3b33a086757efac.jpg

高處鞍部

ea713fdf64578f0f4ccc640a5a95ab28.jpg

鞍部看前方山頭-山水畫

0843出發,走在稜線上,比較寬敞舒服。

0905抵達牛樟樹區,開始下起霧雨來。一棵巨大的牛樟樹從基部被鋸斷,散發濃濃樟樹精油味道,大家說我的腳太臭了,取一些粉末來放鞋底除臭。附近一棵樹則有黑熊的抓痕,地面上也有許多動物的糞便,代表這附近野生動物眾多。

19efaacce7241c63a6bdf9a3d19e78d8.jpg

被鋸斷的牛樟樹

b57088e4e3eb77064825e7bcaec73dc5.jpg

黑熊抓痕

0928八爪章魚形狀的板跟樹。

03025d62fc6b9f285f8d38e2c9aced99.jpg

1114下起小雨,穿上雨披和雨衣褲,抵達一個樹洞,下面鋪了許多乾草,應該是獵人的草寮。

fee5db5140d3f0fb5570be59275c1b2d.jpg

1150雨勢加大,我們到達一個轉稜處,樹下休息。吃些行動糧,不好開鍋煮麵了,接下來就是開始腰繞,找路,往上走不正確,過崩塌處用12米確保繩下切到溪谷。

af0007e88b2b1fdd721d7f5a60820474.jpg

林中淋雨,只能忍耐...

7c19022d7876756d8189da00396ad9bf.jpg

1240岩壁很濕滑,雨中開繩,下切深溪溝

6662747d9906845053bc76204bc859da.jpg

大家互助,雨中開繩確保下切溪溝

1326一個楓葉形狀的水鹿池。附近布滿松羅。

c9371c4f04d7727098db31218a187c4e.jpg

1a8790223f0122bbaaafcfc0b9b2d82e.jpg

阿伯苦中悠閒

1333一個更大的水鹿池

b515ff518317b5fec47bb04a8dc49304.jpg

1422逐漸雨停,走入樹林中,一路下切,下過雨,樹根很濕滑,經常出現全壘打(跌跤),還好沒有大傷害。

ddb352596bd5518ba357b4c3a77ea530.jpg

661cc08787d61ea1249853b0e294c5ce.jpg

東部的溪石都很濕滑,阿伯擊出全壘打

1432溪邊,金崙溪的上游,在此卸下重裝休息,發現身上有許多螞蝗,雨褲內外尤其多,趕緊彈走。

53cd69105130c5572c82536600bf2000.jpg

雨褲內的螞蝗

老爸輕裝前往屯兵空營,我們自主休息。老爸強登上山頭,沒有發現營盤址,稍微下降後再往溪谷上游尋找,過程中發現有鋼索製成的補獵陷阱,好險沒有一頭栽進去,不然就變成獵物了。

57473f6c735a2fe3cea2b5d64cae5a90.jpg

獵人的鋼索陷阱

往下走不久,就找到營盤,佔地廣大,也明顯的平坦,小溪兩岸都有,但右(北)側營盤的疊石駁坎較不明顯,幾乎都被植物給盤據了,最後找到重要標誌-三石灶,此地氣候濕冷不宜久居,南路開通後並未作為營哨,所以稱為「空營」。回程時發現登山杖的下半段遺失了,密林中找尋良久,終於放棄回切溪邊。老爸覺得小腿肚癢痛,檢查後發現被蟲咬,當作螞蝗也不以為意。

776eff869f2845580c98bfb75b355d31.jpg

重要標誌-三石灶

4fa3d2ee18221f7a1e9132fc1b06da55.jpg

北側營盤的疊石駁坎

aa334ef84782773f445d3a4d1417f2ec.png

引自《崑崙坳古道調查報告》

1527出發,順著溪邊往下走。

1539抵老獵人的一處獵寮,利用大樹頭架起烤架,空地較小,附近過於潮濕,後面的大石頭下還藏有一些鋸好的木柴。我們繼續前行,順溪踏石而下。

ef555fd7137627c11ad08bb3f490a37c.jpg

485bb698632ccfb888e9e9e1f7316dbf.jpg

cde2a05eeb1cfe58fbaf6b2a137cf9c6.jpg

繼續前行,順溪踏石而下

1555溪邊左側上岸20公尺處,有老獵人的營地,雖然烤架與柴火具備,但過於潮濕。

7afff73277d8208d2c0606ea482cba76.jpg

溪邊左側老獵人的營地

我們續走4分鐘,溪邊有處乾爽的砂石空地,面積較廣,我們整地後搭帳。這裡溪水清澈,成群的苦花來回逡巡,仰望藍天,冬黃的枝葉高掛樹頂,是此行難得的美麗景象,讓人幾乎忘了這四日來腳下的難行。

26bf2426e6cca339ee6901612b302241.jpg我們的溪洲營地

f16a3f8468d0e337772d1f635126c441.jpg

釣魚中

684f336f5bfa2bfcacd3b2ce92bc15e5.jpg

改造漁網捕魚

這裡發現有一小隻撈漁網,大家開始想辦法抓魚,可是無論是綁繩子垂釣或是用登山杖做撈網,搞了許久,沒有大一點的苦花願意上鉤,白花費了一些麵包屑。入夜後,傳來陣陣奇特的鳥叫聲,對照藍兄的紀錄,應該是稀有的褐林鴞,看來這裡有穩定的族群。

c9558b6e175565fa8c7e43e0c443c877.jpg

f61c7c2935ff1db74faf72e5f7e8d728.jpg

大餐吃完,大家為壽星-德仁阿伯慶生,阿伯說今年在崑崙坳的深山裡,度過一個難忘而超特別的生日。

生日歌唱罷,大家開始泡茶、啃瓜子與打牌,度過歡樂的夜晚。

阿姨說:希望歲歲有今日,年年都有今朝,

老爸接說:年年都到崑崙坳…大家異口同聲說:不要呀!妹妹:我先減一…


第五日112.01.24(大年初三):沙洲營地-坑底營盤-工寮-清古道-瀑布-樹洞廢林道上迫降宿營

0635溪邊收拾裝備後出發,順著溪流往下切

c21540db348390b5c301326814e989b9.jpg

0710過溪,右邊有一大石洞

4d338ec32ad18033c58030436d528e21.jpg

0751卸下重裝,老爸前往坑底營盤遺址探查,我們鵝卵石灘上泡茶等候,我放空拍機拍攝溪谷地形,今早沒有太陽,雲霧開始由東部瀰漫進來,不是好徵兆。

dc467022b1011316fbe384aaf87b2a43.jpg

空拍角度

7492151da82925a1c150d41dfa8600b8.jpg

坑底營盤空拍(右下角位置)

6370c9a4cca0f21c274fb78d84b988f1.jpg

空拍中央山脈大武山之南段

0759老爸從右後方的支流乾溪溝上切山坡,8分鐘後就找到坑底營盤,位在大里力山對面,金崙溪支流那保那保溪北岸,目前還有屋基、駁坎與三石灶,往東方向還有一些平坦空地,但都成為了樹林。這裡駁坎較為特別的是下層豎立,上層橫疊的方式堆疊。三石灶已經被蕨類淹沒,老爸將附近蕨類拔除,比較能看清楚樣貌,想想,這可是149年前清朝官兵炊煮的工具與地方耶。(溪谷空拍影片檔)

753fe602be1975f66c0a88b363caf7d6.jpg

下層豎立,上層橫疊的方式堆疊方式

c75b8d4f2230e1893d57d8003e0a7ba5.jpg

4a1bcc8b2e6dc027321b7739449d33af.jpg

營盤遺址

2274059ebb14289f0354f1c1f7ca7f0b.png

2005年對照,圖引自《崑崙坳古道調查報告》

0833回到溪邊,紅茶喝一壺再走。霧雨轉大,穿起雨衣。

古道翻過中央山脈主稜後,是巨木陰森、四條溪源向源侵蝕,險惡破碎的地帶,加上東西兩股氣流,經常在此地衝撞。總兵羅大春收到南路開路長官-袁聞坼通報的書信,記載著這裡情形:「自崑崙坳至諸也葛,計程不過數十里,而荒險異常;上崖懸升,下壑眢墜。山皆北向,日光不到,古木慘碧,陰風怒號。勇丁相顧失色。」

因為勇丁不敢前進,於是此地暫時駐兵,等待後援。今日的濕冷強大鋒面來臨,陰慘天候狀況與149年前的[古木慘碧,陰風怒號]情景類似,只是我們沒有後援部隊,一切靠自己了。

8af24a418c189859264038cb164e3909.jpg

f79797c9bf5ef5ee239b2a11f606883b.jpg

0847順著溪床走,遇到形狀奇特的岩石。

bdf2959faf5dd539e51795710618776f.jpg

0900抵老獵人的一處大石頭工寮,裡面有藏一些柴火與藍白帆布。

4186ecaf4f3491e38189842f2a35e520.jpg

0928順著溪溝繼續走,抵達老獵人另一處的工寮,有一隻刷魚鱗的鐵扒,還有一鋁鍋,不過看狀況,老獵人很久沒來這裡了

34f413049e05fd2276d13ccf31c73c63.jpg

0934蕭叔叔於溪邊撿到一隻釣竿,不過因為下雨,所以大家就無法悠閒地嘗試釣魚了。

0937一路走溪床,巨石累疊,左右兩側的巨石,像似這溪流的一對門神,左側一顆類似巨魚的樣子。

52c04969d0bea705ecb6951868350fb6.jpg

ff4685c0926a11bffcc634f096d0de6f.jpg

1000準備離開溪流,尋找山腰間的古道,這時候兵分三路去尋找,德仁阿伯從岩壁爬高繞,小松叔叔與蕭叔叔往下游的側邊探尋,老爸從崩溪溝上切,發現都可以但都不好上切。我們就從下游100米左右的右邊上切稜線。這一段路因為下雨濕滑,泥濘不堪,還要鑽雜木林,十分阿雜。

4d71cbbd0b80b345df35bcd12b5f5714.jpg

溪邊岩壁尋找清古道的片段

d8446bd636570f3a0334ddf7977af5c0.jpg

下游100米左右的右邊上切稜線。

1145倒木溪溝,很濕滑,小心下切

102c266e3a6bb3a94340582099d578a5.jpg

1200大崩塌地,有支流的瀑布嚴重沖刷,先往上探路,發現無法高繞過瀑布,只能選擇下切到瀑布下方約70米處的岩壁,再慢慢硬切上岩壁,只能像似山羊一樣緊緊地抓住岩壁,攀登上山腰再進入林內。

fda9789cbb4a004df65894539aec22fd.jpg

57c0ceced5ecd537a2bec25cbad454a2.jpg

8f42e984f460228e13682357fb6281e1.jpg

e7ab4ea5551bd33c886a7a877c283a90.jpg

後面就是原始難走的雜木林中亂竄,連一塊平坦之處也沒有,上杜鵑稜線時也需要鋸除幾處,不然卡到無法前行。這種狀況下,當然預計於瀑布邊的午餐飯糰也只能省略跳過。這裡之後,留意樹木砍痕,東部的獵人偶爾還有來巡視獵物。

1418雨勢加大,不知過了幾次破碎地形,大家繼續雨中對照行跡找路,速度很慢,相機都收起來,所以無法說明這段路。只記得因為有刺籐,不想帶手套的小松叔叔與德仁阿伯雙手都被刺傷,阿伯還血流整手掌,趕緊止血後續行。

69d24e7aa968103e0acfb5bc2e7219f3.jpg

1500避難樹洞,地面上撿到半顆動物吃過的大瓜,附近好像有林道經過,是今日行程中最平坦的一處空地。時間尚早,休息後繼續找路推進。往下切時雨鞋推走草披與蕨類,後面就變成泥巴路,大家一路滑下去,越後面走的人越滑。

4676dea30aea74020bf0b4315f974dd4.jpg

半顆動物吃過的大瓜

1530下切80米處的下層平坦處,就失去了獵徑,找來找去,總是無法突破。一顆大樹木兩側都有砍痕,左走不對,右上切遇到危險崩壁也難以突破。後來決定由左下切入樹叢,但不久就卡住,此際已經超過下午4點10分,越來越冷,溫度陡降。老爸宣佈撤回上層類似林道的平坦處,緊急迫降。因為今日帶有水氣的寒流來襲,加上雨中硬拼10小時,前方的狀況不明,就地紮營明日再戰。

只是要回到上層類似林道的平坦處也非易事,因為滑下來的泥巴路,無法再爬上去,只能從旁另開新路,好不容易雨中撐回類林道的平坦處。趕緊互相合作,綁好天幕,大家先加件衣服,以免失溫。再於天幕下開帳篷,帳篷移出後炊煮。下雨的好處,就是天幕下就可蒐集到許多雨水,免除找水源的問題。

妹妹與蕭叔叔他們那頂帳篷,距離天幕稍遠,風寒雨大,他們躲在帳內吃應該屬於午餐的生冷飯糰,媽媽將熱薑茶與鹹粥送過去,他們直呼-真是大里力山的暖心外送呀!

這裡有不穩定通訊,叔叔說新聞報導2000公尺的中北部山區都下雪了,難怪我們這裡天候也這麼惡劣!

晚上要整理乾爽的帳篷入睡也非易事,這裡有一些螞蝗蠢動,還有八角怪(硬蜱),阿伯於外套上抓到,施以火刑。但是仍有一些漏網之魚,起床時,我們地墊上有隻肥滾滾螞蝗,媽媽的睡袋上沾染好幾滴鮮血,內外帳之間也有一隻肥螞蝗。老爸睡覺時才脫下雨褲,發現被蟲叮咬處出現2塊大約4*4公分的大面積潰爛與水泡,簡易處理後入睡。總之,今日真是煎熬的一天呀!人家常以"流浪漢"來形容爬高山多日行程後的邋遢樣,我們渾身濕透且夾雜泥巴,大概稱之"丐幫幫主"而無愧吧!

晚上10點多,妹妹和溫阿姨還在帳篷內繼續練歌.唱歌,寒流深山猶有弦歌聲,我們只能說佩服呀!


第六日112.01.25:避難樹洞-泰雅工寮-諸也葛三角點-諸也葛營盤-金崙溪匯流口-近黃溫泉

一天一夜的寒雨窸窣,寒冷讓我們提不起早起的動力,但是好消息是雨終於停了,爬出帳篷,炊煮早餐熱食,好好補充一下。

79d442fe4e5f5806d526c727e81fe394.jpg

妹妹與溫阿姨的搭帳處

dadf7bd5bb27d5f007f59c5470a6aec4.jpg

我們緊急迫降的地方

0838收拾好濕漉漉的裝備,穿起雨衣褲出發。泥巴路要重新走一趟,雨停後,也比較好判斷路徑,原來昨日下午是被獵人的一些砍痕誤導而困住。

0855蕭叔叔昨日的右上切方向,今日看來可以突破,穿越濃茂的雜木,再陡上切進入杜鵑混合林

3b41d54e7efdfeb88d1fb1a1751197c2.jpg

0933看到一段比較像似清朝古道的路徑

05bb200ffe102521248f8f863c6d663b.jpg

0938抵達溪溝,有流水,應該是這兩日的下雨所造成。下切一段溪溝後再右上切

6ea9728b94f9d2bfc1d3c61857d5ab6b.jpg

1013抵達另一處溪溝,有水,繼續翻過稜線

1024抵達另一處溪溝,有水

2793d1c1d18bf834d2dcf246f2b605d3.jpg

1100一棵樹從根拔起而倒

ca58cd9d9b50aac49e52aca6c6806420.jpg

1108小瀑布水源,上切15公尺就是老獵人的獵寮,有鍋子與簡易烤架,但腹地不大且不平整。慶幸昨晚決定迫降是正確的決定,因為雨停的狀況下,我們居然推進了2.5小時才到達這裡。

bcb835253fa7d6247eeb6eabc4393fe0.jpg

1116在獵寮之後,看到了左下方50公尺有一藍白帆布撐起的大獵寮,較為寬敞與乾燥,決定卸背休息,因時間拖延甚多,吃些行動糧,中餐又一次省略了。

60f664f978526a150ca1d5876043412c.jpg

1145出發,附近有一些獵徑,但都不正確,只得回推到原本高度的腰繞路

1158左邊有水鹿池

8812c87cafbeb2fac95afd6408bc20f0.jpg

1209杜鵑稜線,佈滿青苔有彈性的綠色小徑,心情稍微受到撫慰

d2fd4f0625043e7bfd96c13f6c16049f.jpg

1240左側有一大的泥巴池,繞過泥巴池,小心地找稜線,因為附近分稜很多,走叉了就會偏離很遠。

1326老獵人的獵寮,只剩下散落的藍白帆布,感覺荒廢多時,地面潮濕不好休,大家還想要去諸也葛營盤,所以休息一下就出發。一路下降往南有林道,有刺的黃藤開始出現,後面越來越多。

100dc22ac250823c96b1abe8413b4b05.jpg

1430小鞍部接上南有林道,但是我們的路徑是要翻越諸也葛山,再到諸也葛營盤,想到要繼續於雜木林中爬升200公尺,真是感到無力呀!老爸解釋說日本與清朝古道的差異點,清朝古道通常是擷取最短路線,直接爬上爬下,可能會有石階等做輔助,落差大,讓商旅可通行而已;日治的警備道則考量以馬拉砲車貨運送物資,所以基本規格為寬度2.4公尺,落差小,以之字形方式迂迴繞升。

96726e5956067421c4266c6a6c656eb1.jpg

鞍部下前方平坦處是廢林道

4ac3ae769477bdcc7e31a241b2c1039a.jpg

稜線茂林間陡上

1508爬上諸也葛山的”山字”三角點,基石上下層已經分離,拍照後,輕輕放回扶正。

6f9ab42de8eac6092749412a9e7e7b69.jpg

諸也葛山分離式的”山字”基石

1520出發,要下降600多米。沿途有許多藤蔓及雜木林擋道,鑽行費力。

1616往諸也葛營盤前有許多駁嵌,這些是以前的諸也葛社遺址,分佈面積廣大,依據文獻報告,諸也葛社以往也是排灣東部的大社之一。

a9a9302d6c7abc59ea9cdf24faa224b9.jpg

17833b638e2b8fdb9e129e8b7099b885.jpg

諸也葛社的耕地駁坎

1720下切到左轉腰繞處,可以望見最下方溪谷支流,大家思考是否要下切支流迫降,稍做討論後決定先到諸也葛營盤。

1740許多鳥鳴叫,包含台灣畫眉等群起歌唱,真是天籟仙樂,讓緊繃的心情稍微放鬆。

1745終於在昏暗中抵達諸也葛營盤,依據資料,此一遺址位於大里力山東稜稜尾上,為那保那保溪與大里力溪兩溪會流點的上方,海拔352公尺,基地平坦、寬達70公尺,有石牆、駁坎,還有三處石階,各為26階、4階、11階,在崑崙坳古道中,是最完整的一個。昏暗中我們只拍了南邊26階的石階,其餘的只能留待下次再深度探訪。因為早上到現在,很少卸下重裝,行動水也快用完了。這遺址附近雖然尚稱平坦,但需要下切到河邊找水。

aae1a1c0d8e4238b6c9b28027686ad4a.jpg

關鍵的建物遺跡-石階

1800諸也葛營盤遺址旁四處找尋較佳的下溪切點,因為陡峭落差且土石鬆落,我們用10米繩輔助下切,18:17大家逐一安全下降到高河階地。

3fc83d840f293322528ed8aff378f99a.jpg

c6f587d0b12d98b4fbfba18842de206d.jpg

下切之影片檔

支流的溪水就在下一層的河灘,我們稍做休息,討論是否要於此一平坦廣大的沙灘地上紮營,女性同胞們都想拼去近黃溫泉看看,男性同胞們只好捨命相陪,看直線距離還超過1公里以上!唉,女生不懂男生的累(淚)呀!先下切河床,走到匯流口。

1830走在前方的阿伯與小松叔叔發現一隻山羌,用頭燈照射後,山羌便愣住了,大家用頭燈照射,後來阿伯撲上去捉住了,山羌哀號求饒,我們撫摸與觀察牠之後,就放走了。覺得山神對我們此行很庇佑,不用多造殺業耶!很奇特的空手抓山羌經驗,讓我們一時忘卻疲憊。

31bae9b535e2f35acd795d7453ab56e5.jpg

0e69cfc6e931985b86e5c989ba83050a.jpg

空手抓山羌--{過程影片檔}

1900繞過匯流口往左支流上切,聞到越來越濃的硫磺味,用手摸一下小溪水溫,居然是溫的,大家很開心鼓起餘勇,終於抵達近黃溫泉池畔。溫泉池整理得挺舒適,重點是我們包場,太開心了。架起大天幕,開始炊煮,並且將潮濕的帳篷與地布等拿出來吹乾。今晚一樣,一半睡天幕下,一半睡帳篷。

9dd8a12c10cadb7dee1ab2bb26ffc803.jpg

2100吃完飯,大家開始衝向溫泉池,老爸於池邊架好led燈串,加上音樂,真是舒服的享受呀!旁邊另有一小池,溫度略低些,可以調配,可惜有小蟲鑽動,阿伯甚至跳入冰冷溪水裡,循環做三溫暖呢!

0762f7588ba467a740a01d916ad8807b.jpg

2250開始玩牌,我與妹妹的背包中找出一些餅乾,阿伯與老爸他們泡紅茶聊天,我們則玩得不亦樂乎,小松叔叔喜歡作弊,但是技法拙劣,被我們拆穿好幾次,真是笑到不行。

0d22efb6a7a0eee862f43019c6401cc7.jpg

2400撐了一天的重裝,走了十幾個小時,終於可以放鬆睡覺了~


第七日112.01.26:近黃溫泉-金崙溪匯流口-大武山自然保留區鐵牌-接駁賦歸

早上說可以睡到自然醒,但是5點多,叔叔與阿伯他們就再度衝去溫泉池。

81648eb8f8bde3285ad0027d657535cc.jpg

0730起床,慢慢地吃早餐,整理裝備。陽光從東方照射於我們身後的山脈上,河床仍是一片寧靜。

015cc09b85459261d1eaa4087ecae782.jpg

3b5c54bc3d903c5e904c704ff92e4d8a.jpg

0900整理好,慢慢走出去匯流口。途中要過溪好幾次,因為匯流之後水較深,必須脫雨鞋,我和老爸乾脆脫下外褲,穿內褲好走且不擔心弄濕褲腳,老爸的小腿蟲咬處已經形成11*16公分的大片紅腫與水泡了。

69fcd0ec1eab73bf48059a40abe7a1e2.jpg

不知名蟲咬之後,1天半(左)和4天後(右)的情形

cc6507f35ba99090af258ab6f01888d3.jpg

1020當地的吉普車來接我們了,可惜一台半路故障拖回,老爸和妹妹先搭車到接駁點,車再回頭接我們,車子於溪床卵石上跑不快,十分顛簸,但免踢溪床,也是新鮮的體驗。我趁機進行空拍作業,飛到諸也葛營盤上方,也是植被繁茂,看不清楚遺址了。

空拍影片-諸也葛社與金崙溪

62081696cb3c2dde9b7e258de2aa00b1.jpg

57cde869287466bc0823964d181076a0.jpg

司機自稱”小黑”哥,也是排灣族人,對於我們的探勘之旅很有興趣,他說他的祖先來自於西部的舊筏灣部落,剛好這地方我們去過幾趟,甚至住在舊部落(筏灣與射鹿)兩次呢!小黑哥說日後我們再去探查的話,他可以帶我們去近黃社與濱茂社,之間還有社路古道。老爸很高興地答應,這樣可以獲得更完整的金崙溪這帶舊部落與古道的資訊。

63c0488c3b9eb774d3be7df35126b912.jpg

接駁點位於溪邊上的路底,這裡有個提醒牌,告知我們將到達大武山自然保留區,需要申請,以免被罰款。妹妹先到接駁點,小黑哥朋友提供沙灘車讓妹妹體驗,真是新鮮有趣,等我來到之後,也體驗沙灘車衝河床的樂趣,差點卡在大石,還好虛驚一場。

2778ccd48a9201f34655f82dc4f1143a.jpg

397f2b03432d3663ba646b31efc3f248.jpg

1130全員到齊,再將各項裝備整理好上車。

1230大武鄉”葛的店”慶功宴。享用豐盛的海產美食,舉杯互祝”活著真好!”哈哈,踏上歸程。


附註:

1.建議讀行資料:(1)《台灣百年前的足跡》(楊南郡,玉山社)、(2)《1081025崑崙坳古道-人文史蹟調查報告》(楊南郡,2005,林務局)、(3)《探險台灣》(鳥居龍藏,楊南郡譯,遠流)、(4)《生蕃行腳》(森丑之助,楊南郡譯,遠流)等

2.此一路線非常破碎,崩塌連連,沒有明顯路徑,即使有gps也需要不斷尋路,且在溪谷茂林中,手持gps誤差大,忽之在左,忽焉在右,隨時都在花時間找路。

3.本行程幾乎無布條和拉繩等人為設施,並非一般登山路線,危險性高,本紀錄僅提供參考。每年下雨造成的溪溝路況與崩塌點都在快速變化中,我們此行帶有4條繩索與釦環,沿途使用刀鋸闢路徑,故想探訪者請謹慎評估。

4.此路線須申請入山證,以及申請進入大武山自然保留區。


※如果想要了解黃家小隊先前近400趟行程紀錄,請參考部落格

https://blog.xuite.net/aet156798/twblog

您喜歡讀行嗎?您希望輕鬆徜徉山林嗎?

想要知道最近的出團訊息,可參閱黃家小隊粉絲頁喔!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24230944469652/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