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過12小時還有58度

  • 徐彥暉
  • 1,291 次點閱
  • 8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印象中日系的保溫水壺比美系的輕巧一些,GSI Microlight 顛覆了這個偏見。

拿起的第一個感覺是怎麼這麼輕,有不真實感。


#實測過12小時還有58度

在20度的室溫實測,94度的熱水放置12小時後還有58度,58趴的高粱酒順口,水溫58度直接喝會燙到。

在園峰山屋燒好熱水加入保溫瓶,隔天在南峰和鹿山的叉路口,還是有點太燙,不能直接喝,預想到會有這種狀況,另外帶了杯子對冷水喝溫的。

在山上能喝到熱水是很幸福的事,另一方面減少失溫的風險。


#保溫與重量是天平的兩端

要有好的保溫效果,加厚管壁就可做到,問題在於太重攜帶不方便,尤其是出外或上山使用,如何取得平衡考驗廠商的設計和消費者的回饋。

台灣不像高緯度國家天寒地凍,一味追求保溫效果,好像沒有特別必要,如果是用來直接喝,太燙反而不好。


#刻意抽薄的管壁

輕量化的追求下,刻意將管壁抽薄,用手用力按壺身,會有一點軟軟的感覺,跟傳統的保溫瓶很不一樣,猜想不能受到重擊。基本上保溫瓶都不能撞到,只要中空層壞了,保溫效果就沒了。


#可動式提把

750cc的容量,裝滿是有點重量,標準蓋子的矽膠製可動式提把,可用手指勾著拿取,跟直接握住的手感不同,會輕鬆一點;當然也可以用鉤環外掛,如同前面所提,保溫瓶不像塑膠水壺摔不破,最好還是收進背包內。


#兩種瓶蓋可以選擇

保溫瓶有好的保溫效果,除了管壁要好之外,瓶蓋是另一個重點,有些保溫瓶的瓶蓋是兩個,外層可以當成杯子使用,Microlight的單層杯蓋裡面的金屬部份抽真空,加上矽膠封圈,才能有如此的保溫效果。

至於換成直接喝的單手彈蓋,保溫效果會略差,直接喝不需要太燙吧!

a67f14fe8ce3ab58fc8be88b8edb3d22.jpg

底部的矽膠墊可以平穩地放在桌上,在搖晃的普悠瑪不會打翻


#750, 500, 350cc不同尺寸

保溫瓶是登山嚮導的必要裝備,如果隊員體力不支、寒冷,馬上來杯熱水會幫助很大,750cc 算是還夠,如果隊員眾多,1000cc更好。

全台有500萬台飲水機,便利商店的100度熱水免錢(在美國星巴克熱開水要2美金),意思是到哪都可以裝到熱水,日常使用500或350就足夠了,想要負重訓練的除外。另類觀點:全台500萬飲水機,佔1/3核電廠的電量


#Bottom Line

Microlight 是令人驚豔的保溫壺,GSI在產品開發上花了很多心思,外觀中規中矩、重量極輕、保溫效果良好,不同杯蓋適合不同場合使用,顛覆了美系保溫壺笨重的印象,是追求輕量化時代很棒的選擇。


d76a7b70899e7c3794deef88ae284000.jpg

在排雲巧遇山友用同一款,新舊款差在Logo不同和表面觸感,其他都一樣。


後記:

在雪山圈谷營地建設的時候,不小心用冰斧敲了一下,還好試驗過後保溫效果還在

f848687d3f262e0c92d67d53548b0db1.jpg


a9fdd0e0f7916d6af9f4a539aedc8334.jpg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