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7[苗栗後龍]海口山_罕見的海軍三角點

  • 宇子禾
  • 2,675 次點閱
  • 19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2/01/27
  • 回程日期
    2022/01/27
  • 相關路線
    海口山山徑
  • 相關山岳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心得文長注意:本篇心得為個人對於海口山相關文獻與個人經驗的整合,本篇主要介紹海口山登山路線及大山腳附近公路尋找外埔庄下大山腳兩個平地基石(上一次平地基石心得:2022.01.23金雅土木局町杭標_頭前溪),當然包含我一路在鄉間覺得新奇的各式事物。研究在網路上找到關於海口山的網誌。最後是我與父親對於「大山腳」這個地名的猜測

  • 相簿2022.01.27海口山_外埔庄_下大山腳_大山
  • 路線2022.01.27海口山_外埔庄_下大山腳GPX
  • 裝備:布手套兩雙(沒有拉繩只能抓土石、草根及樹枝)、鏟子一支(預期挖掘深埋於土中的基石)、鐮刀一支(除草及樹枝開路)、緩衝氣墊包材(用於填充背包防止水壺位移)、薄外套、備用上衣一件、運動褲一件、抹布一條(擦拭用過的鐮刀)、塑膠袋數個(裝用過的布手套及包住鐮刀)、似皮鞋材質的黑色運動鞋兩雙(泥濘不堪)、600毫升寶特瓶裝自來水一支(清洗雙手及鐮刀)、折傘一支、500毫升保溫瓶裝綠茶一支、商用背包、腰包(單獨放置手機,方便即時攝影之用)

路線規劃

簡化版

去程

新竹車站→大山車站

過程
大山車站→海口山→外埔庄→下大山腳→大山車站
回程
大山車站→新竹車站

大眾運輸

交通
起點→終點
出發時間
抵達時間
花費時間
花費
YouBike
清華大學(小吃部)→新竹火車站(前站)
7:58:43
8:14:59
16分16秒
$10
新竹火車站(前站)→新源建功一路口
14:30:35
14:47:18
16分43秒
$10
台鐵
新竹車站→大山車站(區間 2513)
8:28
9:00
32分
$40
大山車站→竹南車站(區間 2532)
13:29
13:40
11分
$40
竹南車站→新竹車站(區間 2184)
13:59
14:17
18分

詳細版

  • 顏色標示紅色-大眾運輸橙色-方向藍色-寺廟紫色-控制點、基石
  • 去程:清大清齋→YouBike清華大學(小吃部)YouBike新竹火車站(前站)新竹車站大山車站
  • 過程大山車站向左轉↰→明山路176巷→海口聖玄宮→海口平交道→玄寶大橋下方涵洞 (涵洞路口)→途經十七大排→西瓜田十字路口(地點)→海口山海軍三角點海軍1050折返↕→西瓜田旁碉堡→南北十一路(途經碉堡)→興山寺→苗8鄉道(明山路,途經福德宮)→外埔橋(王爺宮大排)→向右轉↱→王爺宮大排旁柏油路→向右轉↱→水泥路→紅磚矮牆→外埔庄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渡(33)折返↕→王爺宮大排旁柏油路→126縣道(勝利路,途經海埔公園)→向左轉↰→苗11鄉道(大山腳路,途經天聖宮竹南代天殿靈雲宮後龍海埔天聖宮)→向左轉↰→南幹線旁水泥路→向左轉↰圈內福德宮向左轉↰向右轉↱→田埂→下大山腳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渡(34)折返↕向左轉↰(見後龍圳幹線)→向右轉↱福德祠地點)→東明里平交道→向左轉↰→田野無名道路→秀山街(可見大山站前福德宮)→向左轉↰大山車站
  • 回程大山車站新竹車站

  苗栗縣後龍鎮海口山,又稱為大山腳山,是座擁有罕見海軍三角點的小山丘。11月29日時是我剛研究登山運動的第19天,我在網路上調查新竹一帶的郊山時,發現廣興兩公婆所記述的一篇2012.02.12 大山腳山(海口山)得知苗栗有座極其鮮少人記載的郊山,沒有明顯的路可以上去,能夠上去的時間有季節與天候限制,草木叢生海風強勁。經過長達約2個月的時間研究,原定於1月22日出發但礙於東北季風影響,桃竹苗一帶週末幾天(1/21-1/24)下起陣雨,我猜測可能因雨導致山坡土石鬆軟而無法上山,加上研究專題計畫出現變數使得我必須多待在實驗室幾天。

  1月26日大掃除完後,提早從實驗室去新竹車站附近竹蓮寺一帶的五金行購買園藝用的鏟子與鐮刀,順便在附近吃滷肉飯當晚餐。當天傍晚收拾好裝備,隔壁的可能已經回家了趁現在安靜之時想早早入睡,但深怕明天迷路便反覆模擬思考路線到凌晨一點,上床睡覺時卻感覺精神極好完全睡不著。 

  1月27日,大約早上7點10分起床,7點56分從宿舍出發,從清大騎YouBike穿過新竹公園及地下道後到新竹車站對面的廣場,怕趕不上班次不想等紅綠燈便快速從地下道穿過後進入車站。早上的列車廂裡較少乘客,鮮少有機會坐車裡的坐椅,南下經過的車站除了「三姓橋」及「香山」都不曾聽過。即將抵達大山車站時,廣播中文念作「大山」,台語則是念作傳統地域名稱的「大山」(臺羅:Tuā-suann-kha),覺得挺新奇的。

  約九點的時候抵達大山車站,下車的乘客僅有我一人,獨自走過月台之間的天橋後到站房,僅有一位年輕的男性服務人員戴著口罩坐在票卡感應出入口旁,過卡後出了車站發現旁邊有間很新的廁所,便在此處稍微解放一下。離開車站附近向左轉沿著明山路176巷,經過海口聖玄宮附近,越過海口平交道及穿過玄寶大橋下方涵洞,途經十七大排後沿著不知名道路抵達附近有碉堡的西瓜田十字路口(地點),我自行命名三個田埂以方便解說:大崩壁旁矮防風林(連接靠近碉堡)為第一田埂,大岩壁南側旁矮防風林(連接靠近水溝堤與產業道路交界)為第二田埂,登山口旁田埂上高起的防風林為第三田埂,由東南面路線(文章第二段會提到分類方式)登山口出發。

aa8b5ba863cf937e37e9018379c5e396.pngGoogle地圖上的海口山。

c9ec5602506648afccdf063ee3664e16.jpg從大山車站的第一月台上去天橋俯視鐵道。

3d608ea15dd1b9ca7b3d91041aa31f99.jpg大山車站的站房,曾在2019年12月23日遭一輛小貨車衝撞,大廳及候車室半數毀掉,「站」字及木牆有換新過的痕跡。

3763afb69bcb7bc8434aa8b4f9ae2c50.jpg明山路176巷沿著鐵道步行,沿途沒有遇到任何人。

fff5891f917d9bc29cec88990ef5e849.jpg已開花即將結果的圓武扇仙人掌。

fc2089dde8f4e9aa65d5aa0bb04a2a11.jpg大山里與灣寶里的交界處,附近有主祀玄天上帝的海口聖玄宮。

98b987bc826ef77c610d94fee9f53ec3.jpg單軌鐵道對面看過去可以看到這次的目標,海口山。

919452bcd7be1abd8fb32c000c2396be.jpg苗栗縣政府設置的加密控制點GHD20。

9e2babb6acee37e89fdb143cb79e9bd8.jpg聖玄橋,十七大排流經。

354cf9ffbd77e5ea5ad0ce651b5ed731.jpg海口平交道,里程K135+543,此段路垂直海線鐵道、環島1號線及西部濱海快速公路。

d781c22255177564eb3cd4b56d1d1b5b.jpg玄寶大橋下方涵洞,左側有前輩噴的三角點◬符號。

9260eec002cf190edc365a2c5af3d1be.jpg涵洞內部,挺乾淨很少垃圾。

f50e9e49cb1a50106ed56d6147aa77e5.jpg走出涵洞後抵達一條沒有路名的路,兩旁都是休耕中的田地。

c6033f75caabbf4071131afcab6bc3ad.jpg過了白色蓬溫室,這附近方圓150公尺內沒有現代建築房屋。

08705267ede7ed5087f1b671abea15b0.jpg沿途陪伴我的只有電線杆和那支大風車。

3930589640eb10001890bf7b59864343.jpg茶裏王日式綠茶的包裝原本是淺綠色的,沒想到退色竟成淡藍色。

08ef77608d515182ef5203ff1ffe9acc.jpg無名的十字路口(西瓜田十字路口),綠色鐵柵欄門擋住上去風車的路。

e2ebd8dab545c402659bedf495db5c0a.jpg剛剛的十字路口向左手邊走,電線杆鏽跡斑斑,柏油路面似乎久未整修。

b8a9c7673e43ab91c0a8a8ed2566b62e.jpg廣興兩公婆提到的貝殼塚崩壁,陡坡約為60度。

3726a34db3500eb8c818dc3af6aab51d.jpg稍微仔細看能夠看到上去的拉繩。

4834aad39371ca6b43aa71d1dfb2fd20.jpg西瓜田旁的碉堡,旁邊為第一田埂。

48c7b0073f254af28a94435d72c85ceb.jpg碉堡牆外水泥層脫落,露出內部用鵝卵石堆砌成的石頭材料,現為農民放置農具的倉庫。

1f6bf82b51e5853e20d9e3d042f4b88c.jpg碉堡的背面與土堆融為一體,上頭長滿了小草小樹。

6211ab7c68bf4bdcc808f150129d5f70.jpg第一田埂,東北面路線的登山口,隱約能夠看到上去的拉繩。

7a9e2dfa0357a83f7ce9dab7c5f301ce.jpg第一田埂東南側,過了剛剛的大崩壁,其東南側看過去為垂直面「大岩壁」。

3c2c79799e2262ef10c8f885f7e93204.jpg走過碉堡後繼續往田裡走,回頭拍攝。

1165ccc1e9bf12653da189ef0850fa7c.jpg第二田埂旁,產業道路中斷,接續已經沒有水的小水溝水泥堤。

e185d42317d4a594a518db0c62b68e71.jpg大岩壁過後有一大段草木叢生的壁面,在田埂防風林(第三田埂)附近有個裸露黃土壁面,即為東南面路線的登山口。

e49afa697c238e065f9ab86a1d5a7039.jpg回頭一看風車,這些休耕的西瓜田長滿了大花咸豐草,為了到達東南面路線登山口必須穿過這些乾硬又刺的草叢。(畫面中為第二田埂)

5dd63ba719a23937ed0ffee5e7b5abf7.jpg沾滿露水的野草,我的運動褲都濕了一大片。

1bea86eeb1ecb0eee4a198defea97fe3.jpg休耕田地,大花咸豐草草原中央望向防風林(第三田埂),右手邊即為東南面路線登山口。

  根據相對於三角點位置的方向,我分類出四條通往三角點的路線,分別為:第一個東北面路線,於2012年由先前廣興兩公婆上去的路線,之後傑瑞沿著此路線上去,大致與我所行經的產業道路與水溝堤平行,會經過山上的碉堡。第二個南南西面路線,由大山福德宮那側上去,我粗估計算為四條路線中行程最長者,如果從衛星地圖觀察可能是最直觀的路線,2010年8月萌芽隊曾試圖從此路線上去。第三個是東南面路線,此路線為本次我所採用的路線,是直線距離最接近三角點的路線,祥馬先生於2019年時所記的手寫資料並沒有加以詳述沿途情況,僅有「自行找路陡登15分(鐘)」的描述。退隱山林先生於2020年也是從這條路線上去,沒有詳述沿途狀況但有提供GPX檔案,我主要是根據此GPX(非常感謝退隱山林先生)上去並用GPS的APP定位。第四個南面路線,根據萌芽隊(風之足跡)網誌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東南面路線更南側的垂直陡坡山壁上去後向東北方前進,廣興兩公婆曾評價「路線太長不合時間效益」。

  講述完我對於路線的理論研究,接下來就是我實踐的過程。在2012年時期,萌芽隊、廣興兩公婆及傑瑞的網誌中可以知道當時還沒有風力發電(風車)的存在,無法藉由風車判斷方位。在我攀登的過程中不時確認風車的位置來確認自身位置,上山起初多爬藤與溝樹之類的枯樹幹與樹枝,踩踏時發現樹枝已腐爛而碎裂非合適的立足點,陡坡約為80度且無拉繩,藉由類似牛筋草的草根抓爬,擋住去路橫擋的樹枝用鐮刀鋸斷。在半山腰處多為細小枝葉與爬藤,手腳並用戴著布手套抓草根及用鐮刀除草開路上去。當我快要抵達倒碑墳塚前,手機還收到廠商的Email,心裡稍微顫抖了一下(慣性緊張)。在墳塚周圍平坦處稍作休息,再上去能看見類似小徑的草長形凹陷,會經過一處稍微開闊且平坦的高草原但樹木密度還算高,有一小片月桃在這附近。再上去需鑽過一些溝樹與爬藤形成的稀疏隧道,繞過一棵溝樹即為三角點所在地。

2c0ac7708019b2dd4b271e26016c705e.png

e3c2059926dc2c7640b35234e961bcae.jpg在防風林石堆水溝旁稍作休息。

c355c506b4113a334f6234af86190d1f.jpg沒有路的登山口,被一旁的矮樹枝纏住土坡。

06423d99c6f4b89c7e0e3608722136b9.jpg在此處換上上山的裝備,鐮刀扎實地插入土坡。

633fe87ea7c0ec93d13ee90125113e11.jpg隱約能夠看見一點雨水沖刷出的偽道路,上去沒有拉繩只有草根及樹枝,土石鬆軟,多次踩踏時泥土崩落而無立足點,記得有段坡度約80度,高度比我身高還高,硬抓著草根上去。

2bdf5ec6e879e994e44864d832926fa0.jpg半山腰處略為平坦,附近被爬藤覆蓋處有一座墓塚,我查的六篇網誌似乎都沒有提到。

e5aa2d5350620184c6eaae93639cfd25.jpg稍微能看到后土兩字的石碑。

a7de333d74b9fcee0d14c2e42198bd42.jpg墓碑早已倒下並且被爬藤覆蓋,願墓塚主人R.I.P.。

4e3072a180147385265adaf7801ba3bf.jpg從半山腰處往山下看,能看見與先前登山口處遇到的防風林(第三田埂)在衛星圖上形成鈍角三角形的高起防風林。在照片右側的小土丘為大山福德宮附近的墓塚群背面,附近為南面路線的登山口。

368572af2eb9e9f552d4180a4cf6bb2f.jpg被海風吹向同一側的枯枝老樹,疙瘩與皺褶的樹幹顯得十分詭異。

572d1147623e1db8393dfedfd8c989d1.jpg上來時經過的路,草徑是我除草出來的。

6f0bad2fd9c6d808576e33a488533294.jpg快要抵達山頂的一小段路被各式爬藤及草叢覆蓋。

e5dfba15db19203b7313051888f0603f.jpg上來山頂後第一個看見的人造物是以前用來插旗子用的圓筒狀水泥柱。

59642193445355e726cf989eb2273071.jpg附近有棵樹上綁了一條沒有字跡的登山布條,以及可能為前人在此處設置標有海口山標高的告示牌。(推測材質為祥馬先生的布條)

2db01d218be03ae7d39bb1d833b7795d.jpg被爬藤及草叢掩蓋的三角點。

d5063c5f4ddb5af11102e734b3492afc.jpg花了大約二十分鐘除草及拔草,海口山 海軍三角點 海軍1050(詳細連結)顯露出來,是台灣罕見的四顆海軍基石之一,旁邊有根從前輩們的網誌中得知刻有「AI」的石柱。

39a673df30a82d3716b2c438436e9473.jpg海口山 海軍三角點 海軍1050,正面刻有「海軍」兩個大字,邊角有被削掉的傷痕。「軍」字下方有兩隻馬陸。

7143174038edb738cea5810f8e4a1ccf.jpg刻有「AI」的水泥柱,現在已經看不清上頭寫了什麼。

a2b1c24d7025e5a1e74f593bb05c1d58.jpg海口山三角點不孤單,至少還有插旗水泥圓筒柱及AI水泥柱陪伴,現在還有我。

26b0b748703ea8ebbeb4fa4528f41788.jpg春節連假時與父親討論這種遍山滿是的古怪植物,結論可能為溝樹。這篇網誌解釋了父親對於果實形狀的差異問題。

295fde58a887534be51b45c1139b158e.jpg我要走了,你們得要好好保重了,將來的某一天我可能會從「東北面」、「南面」或「南南西面」路線再次造訪,到時候或許我的登山技術能力將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順道一提,與2012年時不同,山頂長滿了較高的樹擋住向山下看的視野。

c0484c859c24f79b665fc641c71c09fc.jpg在三角點偏北方側有條隱約似路的小徑。

d01bddf2aa1a0e116b286bec58e46e82.jpg在三角點偏南方側有條看起來下去往偏西的路,附近有很大棵的龍柏。

  依依不捨地離開三角點後,原以為短短的路程只要依循原路回去就能下山,但是上山容易下山難,當我走回稀疏樹林隧道附近時卻無法認出原路。三角點的南北側各有類似山徑且不明顯的路,從三角點下去經過溝樹附近有條靠近龍柏的岔路,下去後似乎有條不明顯的路通往西南方,可能與南南西面路線銜接,透過GPS發現會與原路線越走越偏,於是返回龍柏附近,再下去經過較為寬闊的半山腰。記憶中經過很多月桃,於是往月桃多的方向前進,走了一小段發現與原路景色不同,但又似乎很相似,經過稀疏古怪的枯樹群後,能夠清楚地看見山腳下的西瓜田。此時身旁的高草叢(高至我的腰部)一團東西在竄動,事後與父親討論可能為蛇,野狗的可能性較低(因為沒有吠叫聲),嚇得我急忙從高草原凹壑(可能是雨水沖刷形成的短期小河道)爬下去,拉住幾棵溝樹的樹枝下去黃土崩壁後踩在田地時才感到安心。

b34e260398f2ad5df56ae2c23c9ae719.png

b7284eca5be413a34e7af1dbdf3d5ebb.jpg爬藤樹枝上的小鳥窩。

7eab59a7cd7e551cb0942c9eca09b25f.jpg從小土坡滑下時按到手機快門時的照片。

9c61e22ab6a8b61d24c9839afc7fbd16.jpg瘦小的莖部支撐著全身的樹葉挺拔而立。

65beb64497de3676ce90f2e42b8163de.jpg月桃葉叢群,這裡的地勢凹陷,有條似山徑的小路,事後猜測可能為下雨形成的溝壑。

51d2a190482439c54e5d64f75bb13553.jpg凹壑底往原來上山的路線方向拍攝,我在這裡稍微喘息,沒想到短短不到兩百公尺的路竟然能讓我迷路。

8d564b1c38055773db74c5bff4010f7d.jpg依循著原本的GPX路線,我回到墳塚再上去略為開闊且平坦的半山腰,這裡的怪樹都長得很像。事後發現這裡看到的高起防風林不見,但離大山福德宮附近墳塚背面山丘較近,計算約與原路線偏離約20至40公尺。

140bef50d0a56c8c9da1ad477d468673.jpg半山腰處更開闊的高草原,是之前沒有來過的地方,拍完這張照片後距離我右手邊很近的草叢有一團東西在竄動,嚇得我連忙沿著凹壑快走,途中還陷入較深的草洞,回頭檢查沒有東西跟來便小心地爬到距離田地高約八、九公尺的土坡。接下來關於高草原凹壑的照片就沒有時間拍。

5a8551ee2081341f559b2eb4a364b0e3.jpg下來的出口和我上去的登山口位置不同,但是都有似是人為攀爬過的痕跡。

9f713f76ec85e72df15bfa05a5b9cb04.jpg當我踩在田地時才如釋重負,這裡於登山口的南側方像拍攝,由此迷路經驗判斷東南面路徑有兩條,一個經過倒碑墳塚,另一個則是較為寬闊且銜接到樹木稀少的高草原凹壑。

  經過剛剛的冒險,我循著原路回到碉堡旁將身上所有的裝備卸下。穿在外面的薄外套背面全濕,鞋子沾滿了泥濘和鬼針草的種子,由於褲子的材質較平滑所以很少沾黏鬼針草但因為露水而褲管全濕。把背包放在地上後發現因為多次被樹枝卡到而有腐爛物及泥土沾在表面,尤其是裝水壺的側邊小袋子。鐮刀上沾滿草枝和泥塊,稍微用帶來的罐裝清水和不需回收再用的布手套清洗。趁著四下無人時趕緊換衣服後,補充水分,將散落一地的裝備用塑膠袋打包好,包含那雙髒鞋子(事後發現背包裡全是土味)。以在西瓜田十字路口為基準,開始上山時間為9:25,到達山頂時為9:57,下山回到十字路口時為10:58,上去花費22分鐘,下去(包含休息時間)花費61分鐘。

bab7032bbb9d361d143359a08a73ee2d.jpg不斷獨自運行的風車。(為了錯開葉片與立柱形成和諧的角度,試了很多次才有這張照片)

300c2d2363802867b4fbdeff9d6effd0.jpg散落一地的裝備,我的鞋子沾滿泥土。

f17c75164cd958a2ab4c15b9c24bebc6.jpg直接在這裡換起了衣服和鞋子。

  在西瓜田十字路口躊躇著,昨天在實驗室清出一些垃圾,今天則是要還留在學校的同學將那些垃圾丟垃圾車。回到十字路口時大約上午11點,經歷迷路的奇妙冒險後內心一時無法平靜,往回車站路上一小段後,覺得來都來了乾脆把剩下兩個基石也走完(畢竟交通費全部要100元,不走會覺得有點浪費)。於是沿著田間小徑繞到海口山北面,能夠清楚地看見風車正面,旋轉的時候風扇葉片會在瞬間擋住陽光。

  銜接到南北十一路時,經過通往通霄漁港的路牌往北方能夠看見一棟白色白色溫室,目測距離我大約兩百公尺以上,這時一群狗在溫室附近吠叫並一直往我這裡走。我一開始並未發現牠們的逼近,而是在觀察海口山西側面的岩壁斷層還有向內凹陷的山勢,並發現另外一座碉堡。當牠們開始奔跑的時候我覺得事態不對勁,心想在這方圓兩百公尺內除了我之外完全無人,被狗圍攻的勝算似乎很低,於是我開始加快腳步,心跳不停加速。就和在半山腰處遇到草叢裡的不明竄動物時一樣,我感受到生命威脅,全身急速冒汗,在轉入山路轉彎處後,回頭確認狗群看不到我的的視野後,開始在公路上狂奔。

37125ba1f221c6b95f185952a7096fef.jpg在西瓜田十字路口躊躇了一下,究竟是要趕回去實驗室幫忙倒大掃除出的垃圾,還是繼續原本的計畫?顯然我選擇了後者。

dd476352821bb08f3e41e45147250c1f.jpg銜接至南北十一路的水泥道路。

317b86e20c3c40b9a7e3008f11eeba38.jpg自行車道。

50ff166d5f76e727f7f725c358346cbf.jpg山上風車的正面,也就是我一直做為座標定位方向的風車。

b8e8fca470ba87996bd608da78971d8e.jpg海口山西北面,地層裸露。

55ec46e0f197222fbc2aacd0ed2358aa.jpg海口山西北面,地層岩壁,凹陷進去。

a79201dfb4e4e0d284c96f793bcc4a8b.jpg岩壁旁的碉堡。

2932656b49a0d2f7ecfd79b1bce0bf21.jpg也就是海口山東西兩側各有一個碉堡,根據前輩們的網誌在東北面路線上的山頂上還有一個碉堡。

2d5f11035e56b4acb437b5d289599d69.jpg通往通霄漁港。

069127505079b964caed09197364170f.jpg苗栗縣綠光海風自行車道,以後有機會來這裡騎車。

a33d4de0ce8bc610fbeeb4e6684c26b9.jpg南北十一路貫穿地勢較高處,山上可見那種古怪的樹。

  公路坡度逐漸上升,跑到另一座風車下方時我快喘不過氣,不斷地乾嘔著,就好像有什麼東西卡在食道裡。喘息了一陣子後繼續沿著南北十一路經過大片田地及興山寺,銜接至很大條且車速很快的苗8鄉道(明山路),在外埔橋也就是王爺宮大排旁右轉,沿著大排旁柏油路。在田野十字路口處向右到紅磚矮牆附近,「外埔庄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渡(33)」就在紅磚矮牆後的民宅院子裡。

dcda0e0151e23f66ddd20c1832bb1fc3.jpg南北十一路上山的轉彎路段,被狗追得快喘不過氣,想吐。

7a05978643ad6c413f085fa6845d4a1d.jpg中段路程山上風車的根基底座樓梯。

f2d29ae0771a6dc6047f7b800153c8df.jpg上大山腳附近的大片農田。

5f312a4d6318355f24f50a64d3744838.jpg興山寺,唐式建築外觀(未拍攝其外觀)。

d6d3e0c80ec214194c812d0b1bafb229.jpg林投樹的防風林。

e9b928cb951815b2f7a4822bfe24b5eb.jpg沿途人行道有很多古怪如爪的枯樹枝,附近樹下還有居民在曬酸菜之類的東西。

5818411de007fdc577165fc729a3b90d.jpg苗8鄉道(明山路),無車之道,有車之時則狂飆。

3d4015de48691738109a5874b53e5956.jpg外埔福德宮,位於苗8鄉道(明山路)上,一旁還有公廁。

30f9ae39dcdddfa13ccd7a6dfebd8167.jpg外埔福德宮對面,推測為外台歌仔戲舞台的建築。

9d65de0d234c87c1ceb442efb2a49549.jpg外埔橋旁的王爺宮大排,溝水相當清澈。

f8aef3708238041e2a68706d877b38ae.jpg外爺宮大排旁柏油路,水泥淺藍欄杆步道(2015年時Google地圖街景還沒存在)有標示「禁止機器腳踏車進入」。

3b0e69160de172188a2715ce302679c0.jpg沿著王爺宮大排旁的柏油路向西北方走,看向東北方的田野及民宅。

974232ee0b549c67d80340ffae3f6d37.jpg在途中會遇到一個十字路口,左側為外埔國小,右側為圖中穿過田野的水泥路。

f65d418eeca510cb8be1a379dd7dd266.jpg進入水泥路後,在左手邊可以看到一排紅磚矮牆,矮牆旁的田地有根綁滿退色紅布條的木棒。小心翼翼不要踩到田地,從紅布條木棒左側小土推走近紅磚矮牆。

4758abd4aef1a83629248f920f0d5314.jpg紅磚矮牆內為外埔庄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渡(33)(詳細連結),雖然有紅磚碎水泥塊疊成的階梯進入,但因為在住宅內所以站在磚牆外拍攝。

  折返回王爺宮大排旁的柏油路後繼續向西北方走,接到126縣道(勝利路),途經海埔公園向左轉接苗11鄉道(大山腳路),途經很多寺廟,像是天聖宮、竹南代天殿靈雲宮,穿越西部濱海快速公路後會遇到後龍海埔天聖宮,在附近左轉沿著南幹線圳溝旁水泥路,再向左轉經過圈內福德宮,左轉、右轉後經過朱槿防風林,進入田埂後,在綁著紅布的鐵棍旁有「下大山腳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渡(34)」。(田野中的路很多沒有路名,所以在後龍海埔天聖宮後走的路並沒有跟當初我自己規劃的一致)

69189b9cba5b084035dc996d493804c5.jpg走出王爺宮大排旁的柏油路會看到126縣道(勝利路)對面有間廟,福興宮。

2e39ed4187ada838b860073d5f5c0e18.jpg外埔派出所附近,126縣道(勝利路)與苗11鄉道(大山腳路)路口旁的海埔公園,公園內草坪似乎疏於整理。

330b12df2da96ce398c986e7e52b4c71.jpg苗11鄉道(大山腳路)旁的天聖宮。

925cf121af67441d9595a0499615acaf.jpg苗11鄉道(大山腳路)旁的田野,被海風吹到一邊的野草。

4624c63d7d000bb3c0320dc9b8b91c67.jpg苗11鄉道(大山腳路)空無一人與車。

e9943924e5b28dbeeebfb92521246c8a.jpg途經寫有「王爺宮大排(縣管區域排水)」、「黑土溝(中小排水)」、「下水溝(中小排水)」、「二水溝(中小排水)」的綠色告示牌。

5b094cb4d65f8d3b0762991b1e52ce2e.jpg西部濱海快速公路與苗11鄉道(大山腳路)十字路口,外埔平交匝道附近。

47fe0ed981a150046a9a4b6540ead3e0.jpg苗11鄉道(大山腳路),天聖宮。

8a939432b7074306b759a0443465faea.jpg南幹線圳溝裡長滿了銅錢草。

d6e54b78539b6b8d112a85c890c3dd96.jpg受天宮的旗子。

c7cf735d00899f1b905bc31f3c14392e.jpg南幹線圳溝裡長滿了水草。

f60b00ba11c9ef5e3529618c68da38cb.jpg根據父親的推測為木瓜樹的幼苗。

42d9bd4fbc717eef27a8b7274c926500.jpg圈內福德宮,一旁還有卡車蔬菜攤。

6ac6b2302a9c7fa12b09eb0105131084.jpg回頭拍攝視角,可能為溫室的轉彎處。

c1bfee09f2b047ed532705c3fec7a54f.jpg沿著田間小路走一段後,在防風林中間有條能夠走進去的田埂。

62e573602be830f9faed1fac7b486b93.jpg遠遠能夠看到有根頂部綁著紅布的鐵棍立在田埂中央。

443ac0ae5f8ffd3f1845ca66349acbbf.jpg鐵棍下方即為下大山腳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渡(34)(詳細連結)。

f107fbf7bf516d5c5d7f05af39e117db.jpg牌子是不到半年內新放置的,基石大部分埋在土裡,過去有很多前輩有將其挖出後留影紀念,雖然我有帶鏟子但怕鏟子敲壞基石表面,所以就只有拍攝其頂部。

  離開下大山腳基石時約12:37,走了大約十公里,本次旅程即將進入尾聲。後續的路程與當初的規畫有落差,像是不該先過平交道而是沿著鐵路旁,途中會經過大山站前福德宮,過了平交道則是加長路程距離。最後一段路有點枯燥,可能是因為我還沒吃飯吧?到車站附近沒有便利商店,最近的要到450公尺遠的7-ELEVEN 大山門市,於是先到車站旁的廁所解放。

  13:07時進入車站後掃實聯制QR Code、量體溫和刷卡進站後,一個人傻傻地到第一月台候車亭坐著發呆,時刻表上寫13:29時有北上到竹南的車,在等車的時候第二名候車乘客也坐到我旁邊的候車亭,是名看起來像是大學生的男生,但是等到13:45時車才來,而且是停在第二月台(看軌道上碎石的氧化程度,原以為第二月台沒有在使用),我和那名第二乘客連忙跑過天橋衝進列車裡,這才發現列車要在大山稍微臨停一下,白忙一場。在竹南轉車之後,在回新竹車站的路上,14:24的時候在離開三姓橋附近也是臨停了一下,最後平安地回到學校。

7a7248f702178e963b34974ee2e8fdce.jpg附近的電線杆上停滿了麻雀。

404f2efb0e35a314cc5381f8e0cac2ff.jpg後龍圳幹線圳溝里長滿了水草。

7e0d0dad2d236df08aea5710b7484c94.jpg東明里平交道附近的福德祠。

afd4be7fda4d8e6ee0a7c2aa43649474.jpg東明里平交道,里程K137+655。

0972a1cecff8dd32084e996a55df3c97.jpg秀山街旁的一隻橘貓,附近有戶人家門口有很多貓,有一名小女孩緊緊地抱住一隻吃著雞腿正香的胖橘貓後腿。

014fc057d7a2b3cb270e85fcb1eeb594.jpg大山車站第一月台上的候車亭內部。

  最後是春節連假回到老家後,和父親討論為何大山腳名為大山腳。最初我在這個網站得知一些理論:像是海風吹蝕之說建機場取土之說,但兩理論都是建立在以前這附近真的有一座非常高大的山。於是不去考慮山高大的思考面向,在與父親講解登山路線時打開Google地圖給他看後,他說「這座山的形狀很像一隻腳」,我這才恍然大悟。但更嚴謹一些,古時候的人沒有衛星雲圖要怎麼知道其形狀?從一些風水師勘測地形的方法或是登高望遠等可能,才有機會知道海口山的俯視圖。所以推測結論是「大山腳」可能並非「大山」(形容詞:高大之山的)「腳」(名詞:山腳之下),而是「大」(形容詞:巨大的)「山腳」(名詞:山形成的腳)

20f0885aea16a10ce1c54c5bddb539e9.png不覺得挺像一隻腳掌嗎?風車插在大拇趾,北面有五根腳趾。

結論

  • 本次步行路程花費大約4小時 2分鐘,路長約12.15公里。
  • 三個基石:海口山(海軍三角點)、外埔庄(圖根點)、下大山腳(圖根點)
  • 開拓個人在苗栗後龍地區的路線
  • 第一次於離開新竹到苗栗進行路程執行
  • 第一次購買工具開路

參考文獻結論

  • 日期:主要集中在2、3月的冬季,唯一的10月沒有成功
  • 交通:經過涵洞、在西瓜田附近進入,山下及山上有碉堡(東北面路線)
  • 地形:1. 崩壁陡坡爬繩 2. 緩坡但樹林茂密
  • 路況:草很茂密,十年前有路條,現在則不知道是否存在,山頂較少樹木視野佳(現在則很多,視野差)

參考文獻

1
2009.10.14
海口山 OCT 14 2009
2
2012.02.05
20120205 苗栗後龍【海口山】稀有海軍三角點 --- 近在眼前、遠在天邊
3
2012.02.12
2012.02.12 大山腳山(海口山)
4
2012.03.02
再探海口山(大山腳山) MAR 02 2012
5
2019.03.16
二十一17苗栗縣後龍鎮1頂垺尾莊山2下垺尾莊山3羊寮山4大山腳山5網絃山6外埔庄7下大山腳基石巡禮
6
2020.02.26
苗栗基石之旅(三)-- 中尖山、造橋口山、造橋老庄山、造橋、大牛朝山、登板血山、頂埒尾莊、下埒尾莊、羊寮山、大山腳、外埔庄、下大山腳(2020.02.26)

文獻內容研究

1
  • 山不高但前方一大片垂直崩壁
  • 無任何登山標示
  • 右方坡度較緩處上稜再往左稜行
  • 山腰路況不好,刺藤、高至腰際雜草寸步難行
  • 邊走邊砍約行20分抵廢棄碉堡
  • 下大山腳 圖根點、豐富里 一等水準點
2
  • 近眼前遠天邊,冷門郊山特點,「矮」郊山
  • 藍天圖集【(四087) 後龍-海口山、山頂山、竹南-青草山】地圖
  • 標示高度差異:賤腳隊姜前輩2007/1/7行程記錄
  • 2010年08月07日 當地老人家:基石在稜線碉堡附近
  • 2010年08月14日 經一座土地公、上攀至稜線後、準備取左循稜續行登頂,經一顆中油基石
  • 利用寒冬時節造訪苗栗郊山
  • 途中見山壁有一條繩子似可攀之而上,暫不冒險
  • 穿過似短小巷子的樹林
  • 一根中間有洞的水泥長形圓柱矗立著
  • 水泥長形圓柱旁樹上半條老舊「起低ㄟ」路條
  • 一顆像基石的水泥柱並立
  • 掘土翻出半塊白色牌子,應該是多年前廣興兩公婆放在山上已殘破的山頂標示牌
3
  • 成功登點的山友稀少
  • 接近西海岸,風勢強勁
  • 山坡面有很多低矮糾結的灌木
  • 2007年01月28日 首次攀登此山,無配備GPS,有流浪狗群
  • 山頂缺水海風吹襲,山頭無喬木,多芒草、藤蔓、灌木叢
  • 春季至冬季前,可能有毒蛇出沒,僅適合嚴冬拜訪
  • 山壁有食指粗麻繩,可能非山友設置,可能為採藥人士設置
  • 崩壁為貝殼塚,陡坡約為60度
  • 上坡後走約20分鐘見廢棄碉堡,再10分鐘見基石,上山全程約40分鐘
  • 東北方見到竹南垃圾焚化廠
  • 此山頭為後龍飛行場(神風特攻隊)的防空陣地
  • 一根中間有洞的水泥長形圓柱推測可能為插旗子用的
  • 第2篇網誌中的萌芽隊遺留的路條(我是依日期推測的)
4
  • 穿過涵洞的路線
  • 廢棄碉堡右方為登山口
  • 廣興前輩所說的繩索已被解開一大段棄置在旁,只有上半段繩索仍在半崖上
  • 連日下雨土質鬆散,山刀當冰爪用,手腳並用臉幾乎是貼著山壁上爬
  • 棄置之繩索帶上於半崖上重新接上,否則上山容易下山難
  • 上到崖頂只見廣興前輩路條一路飄揚,循旗走,途經廢棄碉堡
  • 不在時刻表中的北上列車,可能為往花蓮之觀光列車
  • 另一端山腰中正在翻修土地公廟,由此上來再往左行應可達基點,只是要多繞一大圈
5
  • 過涵洞續走0.55公里路底停車,進入西瓜田西北行
  • 西瓜田西北行約240公尺,在第二畝田地右側,自行找路陡登
  • 頂垺尾莊山 基石、羊寮山 基石、網絃山 基石、外埔庄 圖根點、下大山腳 圖根點
6
  • 另有一顆冠字倉(13)的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已遺失
  • 穿越台61線涵洞後朝西北行約500公尺於路底停車
  • 停車處右上方有風力發電大風車,左側為西瓜田,基石於左上方的沙丘上
  • 土丘的東面為峭壁無法上登
  • 取左西瓜田土路走150公尺,進入廢耕菜田朝西南田埂對角前行
  • 行至田埂對角越到另一荒田後右上切沙丘
  • 陡峭拉草根往上至防風林,上沙丘後往右沿稜線西北行50公尺至高點
  • 旁有一AI水泥柱
  • 山頂開闊,整排海岸沙丘有風力發電的大風車
  • 上山走18分鐘,往返費時42分鐘
  • 頂埒尾莊 三角點、下埒尾莊 海軍三角點、羊寮山 圖根點、外埔庄 圖根點、下大山腳 圖根點


留言

預設頭像


  • Erick Wu的頭像 Erick Wu

    我走的路線是: 穿過鐵門走到風車正下方,之後直線往海口山前進(應該就是您說的東北路面登山口),中間會經過兩個墓塚(非廢棄,應該有人來此掃墓整理,到此路徑都還不錯),最後左切上稜則完全沒有路徑,需要自己踏出來,後段幾乎全部踩在植物上才能免強前進。 您的解說很詳細,恭喜你完成這坐不簡單的小山頭 (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