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古道]霞喀羅國家步道...養老段(三訪)

  • 半農了塵
  • 3,725 次點閱
  • 6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一、前言:

山友們這麼說...

秋天爬山  更有一番滋味  這時的山林  顏色最豐富了

金黃的楓林  疊落在一片綠色叢林  或黃或紅或赭或綠  五彩繽紛  豔麗如貴婦  散發出浪漫的氣息  山谷中的台灣欒木也不遑多讓  集紅黃綠一身  亮麗登場

秋天不是蕭瑟的季節  山中的林木會告訴我們  五顏六色是祂們最美的裝扮

2019.10.27陪同88阿嬤初訪2019.12.15與小學同窗二訪,兩回都是在馬鞍駐在所遺址折返。

2020.11.14隨團三訪,在有限的時間,評估自身的體能與腳程之後,於武神駐在所遺址白石吊橋之間的14k坍方高繞處折返。

期盼下回再訪時,有機緣可以抵達白石吊橋圓夢。

同團裡有幾位勇腳,她(他)們以超人的速度,僅以有限的時間完成達標(抵達白石吊橋);返程中,也在馬鞍賞楓區追上了我們。她(他)們的好體能、快腳程,讓人欽佩又讚歎!

山友們也說...

健行爬山是很好的有氧運動  山中的清新空氣是平地無法比擬的

經常爬山的人  膚色健康  陽光開朗  因為開闊的天地帶給我們心清氣爽  無憂無慮

二、記錄:(數據有誤差,僅供參考)

為了瞭解運動APP的記錄數據,在電信GPS信號不良的大山林裡,是否可以如平地、郊山一樣正常,於是同步啟動4款進行記錄,結果如下:

1.健行筆記(HIKING BIJI):f11c5271319237c52240fd587e518ea0.jpg2d823bc5a11e1a00d3100c8f5c4a1fff.jpg

3f2bec8d65f1247c975bc4265cc9a1aa.jpg

a3b4f4c54bcfc1ad5a5f7e50d01183df.jpg∆∆  去程時,栗園~馬鞍之間的軌跡異常(正常應該是曲折線)。

海拔高度不穩定,累積上升、累積下降的數據誤差大。

2.綠野遊蹤:4a22aaadd6f7f5ec07ca1e4fc8c598e1.jpg

b12509af6d614a5505f9c0f8534b8fbe.jpg

b1a31b878a5c48e9e21010fe04cbc1e5.jpg

∆∆  海拔高度不穩定,爬升、下降數據誤差大,距離22.358km偏多。

3.WADI(蛙弟):

357d15c226b4a220d2d3986addeeacbd.jpg

d52a932a248dba37021a013065105614.jpg

2ef21e4f8ef25dcb81d04220eb14a45e.jpg

∆∆  海拔高度不穩定,總爬升、總下降誤差大,總計里程27.40公里差異太大。

4.Zepp(AMAZFIT運動手錶):

f3a389be4cb06510f68627757215e5a4.jpg

57d195b6d58ae67ab2b3d626d10c01ec.jpg

∆∆  累計距離21.55km,偏多。

三、行程:

1307f5bb106307474979e301577dffc9.jpg2020.11.14(日)一大早,雨停了,兩輛26座中巴於內灣停車場會合。

我們在07:55抵達距離養老登山口470m嘎密家下方的路邊,由於適逢鄰近養老登山口的停車場、休憩區施工管制,車輛禁止進入,於是大家下車。

∆∆  08:13  整裝、暖身,以及領隊宣達注意事項與回程發車時間之後,我們開始出發。

∆∆  08:23  養老登山口

假日期間,來此國家步道健行、爬山、露營、賞景...的男女老少遊客山友眾多,登山口附近聚集了不少同好佇足取景留影,為了不影響別人,閃身而過,待下山返程之時再伺機拍照。

e5f3b509898c56f811f2710a22f175db.jpg

∆∆  09:19  木炭窯  

由於前一日的雨勢延續至清晨才停止,山林中泥土裡匯聚的雨水不斷的自山壁滲出,原本不寬的土徑步道中線被沖刷成為一條長長的小小溪流,順著緩坡急奔而下,我們只好左閃右移踩踏隆起的山土前進...

有位山友沿著步道上的水路搜尋,走了好長好長的距離才找到源頭,發揮大禹治水的智慧,立即將山上源源不絕衝下的流水疏通引導至路旁邊坡,終止步道中線的小小溪流水源。(午後下山返程經過此段步道,路面上的積水已經退去了。)

6b943dbe253388eeee5a5af105430d52.jpg

∆∆  09:30  栗園駐在所遺址

5a2ff12b2dfe27570aa836beb294654b.jpg

770e9167e0f61078a9c8549d9c7f018d.jpg

∆∆  09:36  緊鄰駐在所旁邊的一大片竹林,清新翠綠的景象,每一回途經此處都會佇足片刻,靜心領賞一番。

2033a996bb8d68da4d7515bfa9ab99f7.jpg

∆∆  09:54  鄰近17k基石樁的路基流失處,已經修復開放通行。

69ea4cd25d5bfe7d1c06df593b1a9035.jpg

6f17c6c8c5d296787b11741c61d2e172.jpg

100855b7392d5810b7dee8e93c3069cd.jpg

∆∆  09:59  馬鞍駐在所遺址

賞楓區滿地落葉,茂密高聳的楓葉綠黃相間,陽光下未見楓紅。

依照指示牌上面的路程標示:

單程=「往養老步道入口5k/2hr」+「往白石吊橋5k/2hr」=10k/4hr

去返=20k/8hr

評估了一下自己的體能與腳程,團隊回程下山的時間不能擔誤,於是決定試試看再往前走60分鐘就折返。

5251a69d530cba028e7bc9f87cb69b4f.jpg

∆∆  10:09  泰雅族占卜鳥

164320193915ec067dda45e90516740d.jpg∆∆  10:49  武神駐在所遺址

d285982f66072ceba26c95132997761e.jpg

∆∆  10:52  14.5k里程樁

be6c9fcd7f1d4348741f6c4efa06eaba.jpg

d5276feecc227f570925b645a55c5fc6.jpg

0623cb4421b2fad7fe990a0b7357ea18.jpg

∆∆  10:59  高繞區

14k附近的步道土石崩落頻繁,管制禁止通行,若想前往白石吊橋,必須改走轉爬高繞區

評估自身的體能、腳程與團隊集合返程下山的時間,不敢冒然衝往白石吊橋...,於是,開始原路折返。

d873bf75f136a47256f70d3c22cb7967.jpg

∆∆  11:08  沒有抵達白石吊橋,可以遠遠的看到數百公尺之外的橋體,也是很開心、很歡喜。

2543ccb34dddd21e84ffeb8441e92464.jpg

∆∆  11:13  回到武神駐在所遺址

22ebfbc5efc4a2e045e279ceb96463c4.jpg

∆∆  11:25  15k里程樁

0e9dfdfa55f7e98c1d59360059949db4.jpg

ae3e6040219646894fb330ca7ca34560.jpg

∆∆  散落在步道沿途的倒木之一

bbae086d534ef3bb5547ed77d0342ef8.jpg

aa85d894d1531d6b2e2c8e77fb2d6801.jpg

∆∆  整修步道坍方的大型機具,以及廢置的金屬爬梯。

6daf0c14a8c379a506353395e70ab850.jpg

dc9d95c3d5dc684a3430518f1b44c97b.jpg

∆∆  散落在步道沿途的倒木之一

2ae01ea0973fcd35d1c67c87114097f5.jpg

∆∆  11:38  15.5k里程樁

5bd76d08cabed95115338ec23a4b55e1.jpg

49acff4d5f7c6adba9f80e1f4033aea8.jpg

∆∆  部落住民用沙灘車,運送整修步道大型機具所需的油料、物資...

e813232ddc240442577243fe375202a4.jpg

∆∆  12:03  16.5k里程樁

(註):去返都沒有發現16k里程樁,下回來訪時再好好的找找看。

836e7641abfa56bb275f5dbc53273856.jpg

4a05eba32481af9bbe5afcf4c3d0416a.jpg

bc05b81343fa2935b2a05e4974fa8777.jpg

∆∆  12:05  16.5k的一大片翠綠竹林,也是讓人佇足良久。

73200dd0af5c6d005328372e25e5f100.jpg

76d1bcbd45b08d2797c2bd035bdff662.jpg

∆∆  12:05  倒木上的各式各樣野生菇

578425af6dbfb8a255d7d50a61c4e63d.jpg

∆∆  12:10  遺留在步道旁邊的巨木根基,外觀略顯腐朽,依然不時飄散出淡淡的香氣。

4cb81ffcb0dbc1ddaf0d9d830cf750b2.jpg

6b31cfdf479edefc4bba77d0a7413044.jpg

5b63e9b075d555f80c41079011b9a354.jpg

712be5e944fe21a3321a6e84bac88b8a.jpg

3ca7dd1fe9d9c356e543acf30d983fc8.jpg

∆∆  12:24  馬鞍駐在所遺址

同團的許多隊友們,與領隊在此地取景留影或休息...

一大片綠黃相間的楓林,期盼寒流早日降臨,以令馬鞍賞楓區楓紅得以如期換裝豔麗登場。

7b337067495b40ea224d74ed2d540f48.jpg

527e309e289406b60a0b37f71a401c9b.jpg

∆∆  12:36  從17k附近的坍方區展望點,遙望對面雄偉連綿山脈。

a3ea03dd7a7ccd49333effdbd1e7f3c8.jpg

∆∆  12:39  17k附近的坍方區,步道修復完成,已經開放直接從下方的步道通行,不需要左岔高繞。

a1a0a16629e3d4151b2c95197c958672.jpg

∆∆  14:20  霞喀羅國家步道養老步道口立牌處

b951bafdc19730cbda9fb92866ee9ba7.jpg

∆∆  14:28  22k里程樁b0739e3a2cb4c3ad7c57f8473fe84b10.jpg

cdd1423ce08608dc8530955764bcf7b6.jpg

∆∆  14:28  22k步道口

81763b486a4e4387c48694035edb91df.jpg

∆∆  22k步道口旁邊的停車場、休憩區、化妝室...等等的施工公告。

f8a6b6dd8a9f14cfd279e7083c93f770.jpg

∆∆  霞喀羅國家步道養老步道口位於養老道路7.5k附近

d67f1773556650f3f288c866e0e360e5.jpg

∆∆  14:36  停車處

順利安返停車處,圓滿探訪古道行程。

四、後記:

霞喀羅國家步道穿梭在霧林帶中,闊葉林有山漆、九芎、台灣胡桃、尖葉漆、台灣赤楊、楓香、青剛櫟...

深秋季節,變葉植物青楓、楓香及台灣紅榨槭...漸將轉為紅色。

今年的氣候偏暖,寒流未至,綠黃相間的馬鞍賞楓區少見楓紅,只見步道上鋪陳了許多隨風飄下的片片落葉。

山林是一座戶外圖書館,漫步山中能體會自然的奧秘。

爬山能放下煩惱,這也是很多人樂在登山健行的緣故。您認為呢?

五、追記:

1.貼上2019.12.15二訪時,在馬鞍賞楓區的景象:

ac6d31ed4d3bb02df9ba3595c9c15bd8.jpg

52f4f79b7001a620ad98b73adec33259.jpg

bbbea4893ec9b290928bac0c89c0fc04.jpg

e0acb369e75a4bb3ef955a99b35650cd.jpg

f768308f17783b86e7c483049915c0f9.jpg

2.貼上2020.11.14三訪時的步道路況:

d0284b6b78d4254f514f6966a83c41a6.jpg

536b2a690cf893d127f8325cc24899d1.jpg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