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橫山】 騎龍古道 半日遊

  • 採茶蘑菇
  • 3,215 次點閱
  • 15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0/03/21
  • 回程日期
    2020/03/21
  • 相關路線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旅程簡單介紹】

騎龍古道一號入口處→一號糯米橋→沿河道路→二號糯米橋→二號入口處→一號入口處

 O型步道

約1個半小時,是走走停停的拍照之旅
c951f6ae6402333616c5bd3f88a8ed6f.jpg

今天白天有活動,所以壓縮到下午的行程,

從傍晚3點多才開始走,真的很晚了

還好夥伴很給力,依然陪我走,從網路上看到古道的時候其實非常喜歡,

但一開始發現周圍都被園藝植物佔據,有一些驚訝,沒想到一進門就馬上扣分,

還好接下來漸入佳境,這裡海拔500多,

由於有水流充沛的大寮溪以及群郊山圍繞,所以水氣充足,

芳線柱蘭就在路邊一顆一顆的露出,之前看到都是在溪流旁邊,沒想到路邊就有了!

一開始到第一個糯米橋之間,都是下坡,主要是石階,步道看起來有在維護,

相當輕鬆好走,許多家庭帶著一家大小來到此處散步,

但是不知道為何,每個人都似乎覺得自己走錯路的感覺,到底這裡有多少叉路呢XD
4bf070019b26a66198e37cd380cccbaf.jpg

308ac4d3159daa8f6781579140776620.jpg8b725b4b98cf80f61386ada9d11f4436.jpg

一開始就看到這些,代表這邊水氣真的很足夠!

c84cd17907bb16731cb5c15a5cfc65a5.jpg

經過第一個糯米橋後,再往上走左手邊會遇到一個移動式鐵門,

雖然不清楚他是不是有可能會關閉,但是我是往那邊走的,

右手邊看起來是往上走的一段路,但事實上應該也可以通過去。

(也許很多迷之家長就是這邊走過來的?)

裡面有一段看起來是被別人嚴重整理,除草除得很乾淨,走了一段之後

會看到一條沿溪走的小路,直到這裏我才被騎龍古道驚艷到。
3cdf2c769e9460eab311e9020ea018ba.jpg

沿著溪流走的小路,基本上很好走,因為都算是很穩度的泥土地,

也不會有凸起來的石頭,但還是得看清楚腳下的地板,

這一段地板上有一個大洞,踩下去可能就直接去溪裡面泡澡了!

真的非常喜歡這邊充滿綠色的茂密感,充足的溪流且力道強,

讓整個步道非常濕潤,如果我是青蛙,我一定要住在這裡!64a4d011f405bf9a66b3f9eb2c24f2b8.jpg

在溪流步道的時候,有一直注意著溪流,

就看到正在盛開的穗花斑葉蘭,

但是在溪流裡的石頭上,

但是看到太激動了,最後還是下去找他了!

有些人會覺得,這種蘭花也普遍,甚至隨便種隨便活,

花藝店有時候也會賣,但是唯有生長在溪流旁邊的穗花斑葉蘭,

彷彿最符合他的氣質與野生精神,天然溪流裡的穗花斑葉蘭,才是最美的!

(請別嘗試帶走他,原生地的他才是最美的)

b52ac810e0daaf346ca841e8b99797ea.jpg

只是為了去看他,光腳走進冰冷的溪流裡面,還好溪水尚淺,

雖然石頭真的蠻刺的,冰水也凍的我雙腿發麻,

下次真的要想清楚才下去XD

05122fd49b0480116fd89a53f4a5d359.jpg

跟第二座糯米橋道別後,開始一路上坡,林相逐漸單一,變成柳杉林,

真的有種好像來到東眼山的錯覺,但是短短的一段階梯,就來到了出口。

真的有點不過癮,不過礙於這次時間的關係,這樣就好

在第二座糯米橋那邊還有一條小路,我想那邊可以引導通道第三出口。
c43a423cf655b5fa9f8ce529c7fe9c46.jpg

b770f970504a93ee55d1823109adc09d.jpg

雖然我們只有走一小段,但是生態相當豐富,可以看到很多動植物,

  • 四斑柄眼蠅1ad241e5af37ee2d851c6927a0e25a9f.jpg 

騎龍古道,關於騎龍古道的命稱來源似乎有眾多說法,

有代表蜿蜒的山,或是崎嶇的山,

總之這些說法也稍微可以解釋,為何許多人會覺得自己迷路了,

騎龍古道裡面一共有三座糯米橋,

糯米橋的建材是以溪石為主,並以紅糖、糯米、蓖麻混合充當混凝土興建而成 

大都建築在日治時期,時至今日還能夠使用真是太實用了。

騎龍古道原先是先民前往豐鄉國小的路,可惜豐鄉國小已經廢校。

想像著村民每天往來騎龍古道,這些村民對於這些山林的印象真令人嚮往。

想像著與同學結伴在河邊小徑真是不錯!

(此次的路線圖) 
GPX

d284e2787f8b2b9e88bcb1ec0fe3f683.jpg

【沿途植物】

盾果草 (Thyrocarpus sampsonii Hance )

紫草科(Boraginaceae)盾果草屬(Thyrocarpus)

盾果草的花雖然小,卻不妨礙他吸引如注目的特質,

藍色的小花就這樣生長在這些,又毛又算是大叢的植物上面,

一年生至二年生草本 ,分布也是很廣,只要是山區都有機會看到,

花萼長 0.3 公分,5 深裂,裂片狹披針形,花冠白色或淡藍色 

葉子兩面均被短糙毛,莖上面也有毛,

跟同屬的細纍子草相似,差別是, 細纍子草莖較柔軟,

且葉子有波緣。

85da1cd2d330bfc57ad4d9114feaf18b.jpg

1134e38b86a4df986723b897907a4e62.jpg

華八仙(  Alpinia japonica (Thunb.) Miq.)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八仙花屬(Hydrangea) 

其實華八仙跟筴瓣八仙一直都覺得很常見或是很難認,而從來沒有仔細觀察,

原來看似花瓣的白色部分,其實是他的花萼,

真相大白,為何老是會覺得華八仙很醜,長得像是2D的

原來有萼片有當花瓣的是不孕花,可能沒辦法結果,

其實他可以受孕的花朵就會長在不孕花旁,昆蟲被不孕花吸引後,

也會在真花授粉,只是非常小一般人可能很難去細看,

真是辛苦的萼片,下次看到它們一定要好好注意他們,

但是真是很特殊!

華八仙為常綠灌木,高 1~3.5 公尺,其莖綠色多分枝,全株光滑無毛 。

葉對生, 花多數,2 型花,雌雄同株,呈頂生繖形排列的繖房花序 ,

花瓣卵形,長 0.4~0.45 公分 。

而他與狹瓣八仙花相似,下次如果再看到再做比較

另外華八仙的花味,可能不被一般人接受,想要一親芳澤最好別聞太大力!62e301f06c1dc067a3ef8a43bd95523d.jpg

fbbb7e715464e6e3a67689cd0dc454b2.jpg

步道一小時的旅程,其實發現非常多生物,

也許是因為兩人走的原因,或是走得比較慢,

步道可長可短,但是今天由於時間因素走得特別慢,

其實是很適合親子一起來走,細細觀察,走在山水之間,

唯獨溪邊那一段太小的小朋友可能需要注意一點,

整段下來算是輕鬆愉快,柳杉林+溪流+原始闊葉林,這可不是哪裡都會有的景色,

不知道是不是夏天還沒來的原因,整段步道都沒有蚊子,

但是還是建議來到這裡建議穿著長袖長褲,

這次旅程很短,但其實應該有更多地方等著被挖掘,

特別是人文的部分,希望有機會再去走走。

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留言

預設頭像